分卷閱讀74
叫曾文軒高中第十名?!庇泄俨钫f。“哎呀,太好了?!贝彘L這才反應過來,熱淚盈眶的帶著官差往家去。大家一起跟著村長往他家里去,向導偷偷的把銀子分給耿秋和阿清兩人。這打賞來報喜的官差,大家都是盡可能的多給一些。五人在村長家里宣讀了阿軒的喜報,得了阿清打賞的每人二兩銀子,又去耿秋家,同樣也得了二兩銀子。剩下的二兩最后還是打賞給了向導。五個人在村里喝過茶吃了些點心,就回鎮上去了,自有里長去招待。這么個窮鄉小村,肯定也拿不出什么好東西來招待幾位官差。向導臨走之前還說:“里長說了,等兩位秀才公回來后,里長還會親自招待?!?/br>☆、第51章男爵結果別說里長招待,連周府這次也特特招待了阿昊和阿軒劉知華等五人,阿昊雖然來過周府多次,但真正與周老爺打交道卻還是第一次。五人一見周老爺就下跪行禮。周知府可是正四品官,一府最大的官員,可不是北縣知縣能比的。周老爺捋著短須說:“快快請起,五位秀才公,可是為我們江淮府,北縣,山南鎮增光不少?!?/br>在他的任上,一個小小的鎮出了五名秀才公,還有一名是案首,不僅僅是這五人的榮譽,也是他的政績。所以他特的設宴招待五人,當然啦,除此之外,他也要趁機把阿儀拉出來,為阿晚打基礎。期間居然是北縣縣老爺作陪。當然他還帶了一個自己的心腹下官,與教育相關的官員王教授。五人見過周知府,又拜見了北縣知縣大人和王教授等人,不過這一回就不用行跪拜大禮了,北縣縣老爺可比周知府更加客氣,他這也算是沾光,得了知府大的人單獨說話機會,這可不比平時他去上官處報告事務。而是知府大人特意請他來,陪同新秀才公吃飯說話的。這讓他很有面子,心情非常激動。周知府除了上次阿晚的滿月宴之外,這還是第一次在自己家的別院宴客,可見他還是非??粗匕㈥晃迦说?。并且借此機會,把五人引薦給北縣與山南鎮的權勢階層。果然,期間北縣知縣與王教授就問起了阿昊,師從何人?其余四人可都是在進學,有讀私塾的,有讀家學的。就只有阿昊,可是憑空冒出來的,當初為了讓他參考,還是阿儀私下里請的稟生為他作的保。那可是拿出了他爺爺的名頭。阿儀雖然在別院一住近十年,但卻幾乎沒出來活動過,他讓稟生作保,用他爺爺的名頭,再加上他本身是知府的正君,才能輕松成事。要不然,阿昊想要參考,還有得麻煩了。阿昊的身份記錄,他從小寄讀書在親戚家,那都是找不到的人了。所以他就說:“打小在親戚家寄讀,后來我父親與爹爹過世,就沒再讀書了。過了一年,寄讀的親戚家也出了事,沒剩一個人。后受周老爺的正君,余先生指點教化?!?/br>他的這話一說出來,別說劉知華等四人驚呆了,就連王教授與方知縣也呆了。好半天,還是王教授說:“沒想到知府大人的余正君,竟是大才之人?!?/br>方知縣更是恨不得去把余明儀拉出來,跪拜一翻。有這么大的能力,還不得把北縣的教育事業弄得蒸蒸而日,而自己的政績就可以跟著上升。要知道,北縣地處偏遠山區,所轄的幾個鎮小而窮,人口也少,還分布得廣。孩子們讀書,差不多都是在私熟或者家學里,這也是當初余老進士的家學能辦得如此成功的原因之一。也就是說沒有現在的北縣沒有正式的官方學校??墒墙袒癖娍墒堑胤焦賳T很重要的一項考核成績,因此北縣的縣老爺年年考核成績不過關,在這個鬼地方一呆就是十多年,就沒挪個安窩啊。如果多了這一項成績,他升官就指日可待了。其實他這回完全是走了狗屎運,北縣居然一下子出了五個秀才。前幾屆,出個一個就算正常了,更有一個都沒中的時候??上攵?,他今年的考核一定會得個優字了。“內子,姓余,仍山南余老爺進士的嫡孫。從小跟著余老爺子念書,因身為相公又體弱多病,極少外出。我們成婚后,他一直避居在這里養身子,與昊公子也算是有緣?!敝芾蠣斠桓敝t虛的說。“失敬,失敬?!蓖踅淌诤头街h皆行禮。王教授本就是掌管教育之事。兩人當然知道山南曾經出過進士,包括這位周知府,而余進士,在前十幾二十年,可是相當有名望,他教出了不少的學子。只可惜的是,余老進士膝下空虛,最后只留下一個相公孫兒。在他死后,余家的學堂也解散了。但是知道余明儀嫁給周知府的人,卻并不多。因為周老爺把余明儀關在這里近十年,余明儀基本沒怎么外出過。要不是現在周少爺無能又與他生份。余明儀又生下了阿晚,余明儀的晚年誰知是個什么樣子?幾人一起回憶余老進士的風采,當初周老爺跟在余老進士身邊讀書,余老只是答應照顧指點周老爺,兩人算不得正經的師徒關系,但卻有師徒之實。與現在阿昊與余明儀的關系不同,現在余明儀最多只能算阿昊的半個師父。但周老爺很顯然,是想令世人都知道,阿昊的恩師就是余明儀。既為余明儀打響了名頭,又把阿昊訂在了余明儀的徒弟位置上。阿昊一開始還沒想到這個問題,不過周知府一提起余明儀,他就明白了。只是沒得到余明儀的首肯,他也不好意思直接認余明儀為師,就只說了自己受余先生的指點。好在余明儀替他解決了這個問題,大家提出一定要拜見余明儀,周老爺當然是欣然答應,余明儀很明白周老爺的想法,當然也看出了大家的想法。但他也不肯受阿昊稱他為師父,畢竟他也知道阿昊就算沒有他的指點,再多讀一年半載,慢慢經營一樣也能考中秀才,畢竟人家的底子在這里,不過是差一點火候。于是他的理由充分的說:“我沒有功名,不敢當夫子?!?/br>不過他這句話,卻更讓王教授與方知縣感動,最后,在大家的見證下,阿昊與他還是行了半師之禮。從此阿昊尊稱他為先生。又因劉知華等四人皆受益于余家,劉知華家里還有當年余老爺子留下來的手書,而他的父親更是余老爺子門下的舉子,只是中途生病死了,后來余家還出手幫過他家。劉知華就是靠余老爺子的手書,才入得夫子門下學習。所以劉知華也堅持認余明儀為半師,他的好友同窗朱明也與他同進退。阿軒和李悟卻也是正經得過余明儀的兩本書,當然他們一行五人,一路不停的探討,其中就有余明儀的很多觀念。所以這兩人也覺得應當認余明儀為半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