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424
書迷正在閱讀:女配不想死(快穿)、(HP同人)注定為敵、總裁追星記、絕對吸引力、佛系少爺的千金錦鯉、逆流之詩[娛樂圈]、樂思茗的悠閑生活、就是要撩你[重生]、渣攻的前任挽回工作只做了一半、求求你退婚吧
覺的將遺詔偷了出去。沒有一個人會懷疑到小綠子身上,父皇駕崩,母妃第二天也去了,入葬皇陵,小綠子就跟著萬福,跑去給自己生前的主子守陵。所以當李紹命人翻遍整個皇宮,整個京城,都不會見到遺詔的影子。而我的第二張底牌,就是我曾經的伴讀,蘇卓。八皇子李謙,也覬覦皇位,當年他彈劾前太子李毅無果,還被父皇呵斥,幾乎被罵廢了。那時候蘇卓就安慰他,讓他靜靜等待。如今沒有了遺詔,蘇卓悄悄去見李謙,前去挑撥,這是他奪得皇位的好機會,沒人知道父皇最后想立的太子究竟是誰,李謙大可以以此做文章,來反對李紹登基。李紹當時就不樂意了,畢竟他被父皇培養了那么久,他立刻聯合自己的親信,說李謙狼子野心要造反。李謙也不是吃素的,他立刻將李紹反咬一口。李謙的理由也很充足,如果父皇真的最終決定要立李紹為太子,那為何遺詔會不知所終,定是李紹發覺遺詔上沒寫他自己的名字,就偷了去。可是最終,大臣們還是決定承認李紹,讓李紹來繼承皇位。在李紹登上帝位之后,我的第三張底牌發生了作用。當年我再度回到大同的時候,曾經安排一個線人進入了李紹的府邸,當他的謀士,而且我們從未聯系過,沒有任何一個人知道我們的關系。當初我安排那個線人去接近李紹時,只給他了一個任務,那就是挑撥李紹彈劾前太子李毅,最終李毅由于李紹的揭發終于敗下陣來,李紹得以上位。當年,在我離開大同要回鄭國之前,又給線人安排了個任務,就是讓他在李紹那里慢慢潛伏,成為他身邊的第一謀臣,直到李紹真正登基,找個機會殺了他。我不用去管線人是怎么殺掉李紹的,行刺也罷,下毒也好,我只要那個結果,李紹必須死。由于當年彈劾李毅成功,李紹對我的線人十分信任,所以對他從未有過一絲懷疑。話說李紹當皇子那會,府里頭的兩個姬妾都是我的線人獻給李紹的,后來李紹登基,那兩個姬妾自然入宮封妃。在她們入宮前,線人悄悄給她們幾包藥,有機會放在李紹的茶水里。當李紹在那兩姬妾那邊留宿的時候,晚上睡不好,做惡夢,精神很是萎靡。這時我的線人故作擔憂,問李紹情況,李紹便將自己做惡夢的事情告知線人。于是線人買通了京城里頗有名氣的算命先生,帶著李紹喬裝打扮的跑去解夢。那算命先生說李紹是被祖先的怨氣纏身,才會做惡夢,便建議李紹為祖先們建一座廟,要是早就建好的話,就齋戒沐浴三日,然后去廟里虔心還愿便可。這種事情,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李紹便決定去太廟見見歷任先帝去還愿。李紹連續好幾日做惡夢一事,自然不能跟外臣透露,于是就連去太廟之事也是有所隱瞞。而太廟之內,早就有殺手化作新出家的和尚等著李紹前來了。李紹踏進太廟的牌位房,隨手關上門,走到蒲團前,仰望著面前歷屆大同皇帝的靈位時,藏匿在梁上的殺手突然跳到了他的身后,捂著李紹的嘴,將人抹了脖子。李紹,不過當了二十多天的皇帝,就此斃命,而殺手也趁亂逃走,不知所蹤。李紹的死給整個大同打了個措手不及。此時的中原才剛統一,新帝年紀輕輕就死于非命,李紹有兩個兒子,最大不過四歲罷了,并且還沒有立太子,這時大同朝堂亂作一團,大臣們開始想著應該從李紹的哪個兒子里挑出一個來擁立成帝。可事情往往沒那么簡單,此時李謙再度站了出來,以皇子年紀太小,并且沒有立太子為由加以反對,還直接表達了自己的野心。李謙本來就有支持的人,此時蘇卓暗地里幫著他,畢竟蘇卓的父親蘇忠義還掌控著整個御林軍。李謙不斷的向眾人們施壓,最終得以奪得皇位,成為新一任的帝王。李謙登基后,關于李紹之死的傳聞就沒有斷過,大家都議論紛紛,認為李紹被人刺殺是李謙派人做的,因為最后事情的得益者就是他。假如李謙臉皮夠厚,假如李謙有父皇的強硬手段的話,根本就不用懼怕這些,直接將那些多嘴多舌之人砍頭便是??晌覍钪t還是有所了解的,高風亮節,君子之人,他沒有做過,定不想讓人冤枉了去。對此他無法去做解釋,無奈之下,他又去找蘇卓,希望蘇卓幫他想想辦法。這些年來,蘇卓一直在翰林院的藏書閣辦公,李謙登基后,三番兩次的想讓蘇卓入朝議事,但蘇卓都拒絕了,因為很多事情,他都得明哲保身,置身事外才是。不過這次李謙的求助,蘇卓倒很是慷慨,給李謙想了個辦法,那就是“大赦天下”,來表達李謙的慈悲心懷。李謙回去考慮了一下,又跟大臣們商量一番,認為這的確時間造福百姓的好事,于是在李謙登基的第二個月,頒下旨意,大赦天下。大赦天下!而我李霽,原本被父皇定了罪的皇子,戴罪之身前去云城,如今因“大赦天下”而赦免了罪過,得以返回京城。當我再度踏上京城的土地上時,已經過了十年了,韻兒早就在京城大門口等著我,她已經從一個朦朧青蔥的少女,變成了成熟嫵媚的婦人。我剛下馬車,韻兒就飛奔到我面前,給了我個大大的擁抱。“霽兒,你終于回來了,沒有忘記我吧?忘了我的話,我就再也不跟你玩了……”韻兒還是老樣子,永遠都長不大了,她什么都不懂,一直以為我七歲那年被貶云城,直到現在才回來。當我進入金鑾殿時,從堂下大臣們到龍椅上的李謙都看呆了眼,因為我的相貌吧,明明小時候跟母妃那么像,但成年之后完全是父皇的影子,搞不好他們還以為父皇從皇陵里蹦出來了。這些年來,我安分守己,從未在云城做過逾越之事,大臣們對我的微詞不如十年前那么劇烈了,李謙也很熱情的接待了我,甚至問我是否愿意留在京城。對于李謙的建議,我婉言謝絕,我告訴他,我已經習慣了在云城的生活,還是想回去。李謙對我雖有戒心,但云城那邊環境太過艱苦,他對此沒有懷疑,為了表達他的兄友弟恭之意,力排眾議的將我封為藩王,把云城及其旁邊的兩座城池劃給了我。在京城我呆了近兩個月的時間,在這期間,我盡量給大臣們留有一個好的印象,還去了皇陵,給我的父皇母妃上柱香。按照祖制,皇帝可以自己決定皇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