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75
書迷正在閱讀:打造計劃+懲罰的夜晚(新)(H)、朔云飛渡(全)(H)、末世之拂曉、王爺,你也重生???、大佬為我競折腰/女配的逆襲(快穿)、鳳在上,凰后要翻身、程老師和衛老板的小日子、一個戶口本、被主席的愛意糊了一臉、[HP]貴族
長情況進行了實時監測。 殊不知,漁場技術員看到顧玄芝用手捉了錦鯉之后,就在心里給那些錦鯉判處了死刑,尤其是顧玄芝離開之后,他看著那些錦鯉一個個都變得無精打采,更是佐證了他心里的真實想法。 “還是衛總高瞻遠矚,這樣的投資就不該做啊,便宜的大陸貨錦鯉死了都覺得可惜,要是真養了那些名貴錦鯉,絲一條還不得心疼死?”漁場技術員小聲嘀咕。 沒過一會兒,顧玄芝就溜溜達達地回來了,她手里拿著一包魚食,直接倒進了大魚缸里,然后就又溜溜達達地走了。 那漁場技術員看得瞪大眼,趕緊喚住顧玄芝,“玄芝姐,這魚食是不是倒多了?魚這種東西不知道饑飽,喂多了可能會撐死的,要不我撈一點魚食出來分幾頓喂吧?!?/br> “不用,這些魚食都好消化,撐不死的。你看看這些錦鯉都無精打采成什么樣了?一看就是吃的不好,讓它們多吃點,吃飽了之后多活動活動,會看著越來越靈動的?!?/br> 漁場技術員無言以對,他覺得衛東征請顧玄芝當漁場技術員可能就是一個巨大的錯誤! 誰知道顧玄芝之前是怎么誤打誤撞才瞎貓遇上死耗子的,撞了潑天的狗屎大運才養出那種品相好的魚蝦蟹? 那漁場技術員頗為同情得看了一眼那些錦鯉,心塞地離開了。 遺憾地是,他錯過了接下來那驚爆眼球的一幕——原先都一副半死不活模樣的錦鯉此刻就仿佛磕了藥一樣嗨,以賊快的速度將那一包魚食飛速瓜分,然后又都恢復到了原來那副半死不活的模樣,懶洋洋地趴在魚缸底部。 若不是魚鰓一張一合地動,而且魚肚白也沒有翻上來,恐怕別人都會以為那些魚死掉了。 接下來的好長一陣子時間里,那些錦鯉都保持著這樣的生活狀態,除了搶魚食吃的時候比較活躍之外,大多數時間都一動不動地趴著不動。 見這些魚撐了這么久都沒死,還長肥了幾圈,漁場管理員心里挺驚奇的。 一晃半月過去,顧玄芝看這些被洗筋伐髓過的錦鯉都恢復得差不多了,抵抗能力也提升了數倍,便讓人將這些錦鯉和鯉魚以及鯰魚混養在一塊兒。 漁場技術員不解,問:“玄芝姐,錦鯉可比鯉魚和鯰魚貴重多了,你怎么還把這些給混在一塊兒養呢!” 顧玄芝滿臉嫌棄,“這些錦鯉一個比一個懶,你現在看著它們長胖了一圈,實際上都是肥rou,吃魚食的時候都不知道爭搶,就得把它們和那些鯉魚、鯰魚給放在一塊兒改造改造?!?/br> “普通鯉魚搶食的時候多么積極啊,簡直能用兇殘來形容,鯰魚則是比較活躍,一整天都幾乎沒有閑下來的時候,有這兩種‘攪和精’湊在一塊兒,那些錦鯉不想動都得動,把身上的懶膘去掉之后,品相自然會提升上來?!?/br> 那漁場技術員絞盡腦汁地回想自個兒上大學時看過的那些課本,愣是沒想到與之相關的知識。不僅如此,他還發現,顧玄芝提出的很多養魚理論同他在課本上學到的東西是矛盾的。 對比課本中那些有理有據地分析論證,顧玄芝提出來的這些理論簡直就是歪理邪說。 可無法否認的是,用顧玄芝提出的這些理論來養魚,確實能把魚養的很好。 錦鯉的個頭一天比一天大,活力也一天更比一天足,就連鱗片上的光澤都看著比之前好看了許多,甚至有不少錦鯉都出現一些特殊的鱗片,諸如魚脊部分的鱗片看著更亮眼,就仿佛是龍骨一般……漁場技術員看得嘖嘖稱奇。 產生變化的不僅僅是這些錦鯉,還有那些尋常的魚蝦蟹。 甭管是魚還是蝦、亦或者是蟹,都存在一個生長周期,譬如說風靡全國的陽澄湖大閘蟹,每年只有特定的時間能吃,過了那段時間之后,蟹rou就沒那么好吃了,甚至吃了之后會導致嚴重的腹瀉,可‘農婦魚場’的出現填補了這方面的空白,只要你想吃,一年四季都能吃得到! 作者有話要說: 明天三更,今天就這么多了……讓我緩緩,準備下個月月初的連續五天日萬。 第47章 鬧掰了? 顧玄芝對于那些錦鯉的生長情況是十分重視的, 她認真分析了孫科幫她搜集到的那些關于‘孟氏會社魚王’的信息, 還嘗試著分析了國際上成交的那些關于‘高價錦鯉’的典型案例, 總結出錦鯉身上那些與價格相關的特征因素,也就是所謂的品相。 根據那些容易使錦鯉賣出高價格的品相規律,顧玄芝制定出了詳細的‘錦鯉改造計劃’, 然后便開始按部就班地改造。 這段時間對于顧玄芝來說是相對平靜無波瀾的,但對于新時代集團而言,卻高潮迭起。 下洼農產品種植基地實現了‘黃豆——旱稻——小麥’的連種模式, 平均單位畝產量都翻了一倍多,得到的農業種植經驗可以輕松地運用到新時代集團旗下不同的農業種植基地中去,其它農業種植基地紛紛效仿,均產生了立竿見影的效果。 老百姓們對于顧玄芝提出的那一套標準領悟得不多, 多數人只是機械的模仿顧玄芝提出的整個流程, 對于植物生長狀況很難做到準確監測,但依舊取得了可觀的收獲。 除此之外,以農業大學牽頭的‘精細化種植項目’研究組也已經吸收到了顧玄芝那套理論的部分精髓,從‘黃豆——旱稻——小麥’的精細化種植中提煉出了許多共性的種植理論及方法,并且嘗試著運用到別的農作物種植中去,收效頗豐。 雖說無法實現單位畝產量的翻倍, 但變成原先的一點五倍、一點六倍、一點七倍還是努力努力就可以達成的。 顧玄芝提倡的是輪種理念, 下洼農產品種植基地在接連種植了‘黃豆——旱稻——小麥’之后,來年的種植計劃就變成了‘時令蔬菜+玉米+白菜+土豆’, 不僅可以充分發揮土地的優勢,還能盡快擴充‘精細化種植’的農作物陣營。 下洼農產品種植基地的AI設備已經被顧玄芝‘調教’得差不多了, 龐大的數據庫已經具有了獨立分析植物生長狀況的能力,唯一欠缺的就是難以自動得出不同種突發狀況的應急策略,這是顧玄芝給自個兒安排的下一步研究計劃。 不過,黃豆、旱稻、小麥這三種作物在種植過程中可能出現的突發情況已經被顧玄芝全部錄入進去了,只要下洼農產品種植基地的AI系統開放授權,其它農產品種植基地都可以共享下洼農產品種植基地中這個相對成熟的AI系統。 也就是說,有了AI系統的相助,新時代集團可以在全國范圍內搭建農業種植基地,只要下洼農產品種植基地不斷電,其它農產品種植基地就都可以輕而易舉地復制下洼農產品種植基地的勞動果實。 顧玄芝原先還好奇新時代集團會采用什么樣的方式來實現AI系統內數據的共享,她以為衛東征會采用搭光纖網絡的方法,怎知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