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67
是是非非’的東西,華夏的火器等研究停滯不前甚至被打壓,那將是華夏萬民之災也?!?/br> 初夏的午后,萬物勃發,和風暖暖,太陽不燙不灼的照耀在人的身上。暖陽下,暖風中的太上皇因為兒子的話,徒然心生一股寒意,從頭到腳的冷--他不敢相信這片土地上會有那么一天。 察覺到親爹情緒變化的官家趕緊給他順順背,送一口內力進去緩緩。就聽太上皇口氣弱弱的近乎自言自語的說道:“人都說天下之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秦漢以來那么多的朝代,分分合合,打打鬧鬧的,我也不指望趙家真的能千秋萬代的做皇家?!?/br> “可是后人如何會那般愚昧頑固?” 他現在可是非常的清楚,大宋周邊,海外的敵人之多。他們一面心慕大宋的文化和技藝,一面都對著富裕和平的大宋虎視眈眈。若是大宋的火器停止不前,軍力低微,那就是小兒抱金磚于世,等著被打。 官家懶懶的笑,他始終記得他在鞏縣走魂的時候看到的情景,也始終記得人類“私心”里面的復雜不可言說。 “萬事皆有可能?!惫偌覍Υ朔浅?隙?,不敢抱有一絲一毫的僥幸心理,“孩兒認為,我們只有把自然學一舉扶持起來,讓他們發揮出應有的功用,后世之人才會明白自然學的重要性。哪怕真的有那么一天,至少,災禍能小一些?!?/br> 親爹煩悶的揪著胡子,暫時把這個事兒放下,問他另外一個事兒,“后人的事且不提,我們只能盡力。女子進學的事兒怎么說?” 官家還是笑,“爹爹,你有沒有發覺,這一千年來,華夏的男子一直在潛移默化的,從思想上統領著女子,理學家所宣揚的‘夫夫、婦婦’地位差別,不過是把男子的心聲說出來而已?!?/br> “文人們寫詩作賦,夸花蕊夫人的小腳多么美,然后女子就不自覺的去纏足,互相比著誰的腳直,誰的腳小巧。她們自己都沒有意識到,她們為何要因為男子的夸獎去做這些。明明她們可以去進學,可以做事,可以養家糊口,不比男子差什么?!?/br> 太上皇嘴角抽搐。兒子你知不知道,你也是一個男子? 官家回望,小疑惑。他說的不對? “對?;蕛赫f的對?!狈艞墥暝奶匣噬詈粑豢?,緩解內心的復雜,“很早以前,人類剛剛興起的時候,是母系社會。你看我們天天說的氏族中的‘氏’就是母系家族的稱呼,姓才是后來父系家族的稱呼?!?/br> “那個時候的男子被放在女子的“氏族”中,被女子打壓。而現在女子被放在男子的“姓族”中,自然是被男子打壓。男子和女子的天性都是一樣的。國無二主,家里也只能有一個‘主’?!?/br> 官家不明白,“不可以平等相處嗎?” 作者有話要說: 小故事,二程去逛妓院,各位美女圍上來,其中一個說有辱斯文,其中一個說人在妓院,心在衙門,不可看皮相。后來清朝的一位大儒曾有一問,是不是二程在妓院的床上的時候,也是“不可看皮相”? 二程說的那句話按照蠢作者查到的資料,應該是真的哈。個人感覺,周敦頤是宋明道學的開創者。儒家的理學其實是道學。這就是“假道學”的由來,沒人說假儒學嘿嘿。 在當時儒、佛、道合流的形勢下,老周從對于的“無極”、的“太極”、的“誠”以及五行陰陽學說等思想資料進行熔鑄改造,并為宋以后的道學家提供“無極”、“太極”等宇宙本體論的范疇和模式來說,確有“發端之功”。 后面二程的“擴大”,因為二程后來做了大官,做了帝師。朱熹的“集大成”,因為理學成了國教。所以就一定意義說,他們都不過是在周敦頤原有的思想基礎上使道學理論更加完善化、系統化而已。 三字訣也是他提出的。一曰“定”,就是“定之以中正仁義”,建立符合封建統治的政治原則和道德標準,“俾人自易其惡,自至其中” 這就是所謂“存天理”。 一曰“主”,就是“主靜”,因為“欲動情勝”是不可收拾的,只有“主靜”、“慎動”,才能深入考察“動而未形有無之間”的“幾”(苗頭)。這就是所謂“滅人欲”。 一曰“立”,就是“立誠”,因為“誠”既是“萬物資始”的宇宙本體,也是所謂“純粹至善”的先天本性。只要掌握了“誠”,就掌握了“五常之本,百行之源” 。感謝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投出[地雷]的小天使:彩虹糖 1個;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 bear 10瓶;周金子 9瓶;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 ☆、第 105 章 “不能?!?/br> 親爹回答的斬釘截鐵, 官家眼神兒求救。 太上皇忍不住在心里嘆氣一聲,輕輕開口, “我們先把剛剛建立自然學的事兒繼續討論?!?/br> 官家乖乖的點頭,做出認真傾聽的架勢, 乖巧的模樣看的親爹忍不住想樂呵。 兒子雖然聰明剛毅, 知曉大勢人性, 但是他心里沒有權勢地位,他在處理這些繁瑣的政事包括男女之事,或者是這些牽扯到國、家內部勢力爭端的事兒的時候,想法直白, 手法直白,偏偏還手段強硬。 今兒若是不說明白了, 萬一文人們甚至是大宋的男子們都和他大鬧起來, 他估計又是和去年強勢改革儒家一樣, 運用他的智慧不達目的不罷休,即使最后再來一場大開殺戒,大刀闊斧的直接把大宋重新洗牌一遍。 “前朝時期,之所以儒家式微, 一直是在夾縫中生存,一開始是因為李唐崇尚道家, 后來是因為武則天崇尚佛家。再后來就是滅佛, 道家興起。這里面,不管是儒家,還是道家, 佛家的興衰,都有一個原因,當權者的追捧?!?/br> “只要你崇拜自然學,百姓和文人自然跟隨著你。就好像你和兒媳婦感情好,堅持不納妃,宗室和大臣們在納妾的時候,或者寵愛妾室的時候,就會考慮到他們在你眼里的印象,進而考慮到他們的做法對個人前途的影響?!?/br> 官家小震驚,還有這個說法? 太上皇微笑,“當然有。儒家也好,佛道也罷,都是當權者借著治理國家的一個團體,現在儒釋道三家之所以在民間有影響,不過是歷代當權者的縱容和下面的人跟風隨上?!?/br> 太上皇細細的分析給他聽,何為“民可以治之不可以知之?!弊诮桃埠?,兵事也好,士農工商也好,都只是當權者手里的棋子兒而已。那些成精了的大臣,誰不知道自然學和墨家的好?可是沒人主動提出來,都想打壓,他也想打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