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5
液,其中30個是給梅林……哦現在還不知道他就是梅林,那先沒收了 ☆、第3章 征稿 清風搖:手機被重置了? 清風搖:不會是你自己瞎按到什么,恢復出廠設置了吧 清風搖:輸錯了十次解鎖密碼?[捂嘴笑] 無魚:學長 無魚:你覺得我會犯這種低級錯誤嗎? 清風搖:[托腮]也是 清風搖:但你的鬧鐘不是響了?難道那人幫你恢復出廠設置之后,怕你遲到,還幫你設了鬧鐘? 無魚:我也不懂 清風搖:有沒有丟什么重要的東西? 無魚:這倒沒有,我在云端同步了一下手機設置,馬上就回來了,雖然也是一個月前的備份 無魚:但剛才我在電梯里接到一個小姑娘的電話,她嘰哩哇啦說了一堆,根本不知道在講啥 無魚:我差點以為是我拿錯手機了,但確實是我自己的東西——而且還能用指紋解鎖,肯定錯不了吧? 清風搖:嗯 無魚:然后我又打回去給她,她說她給我的欄目投了稿,我還在扣扣上聯系她了解過細節,但我一點印象都沒有 清風搖:……會不會是你加班太累,半醒半睡的時候和她聊的? 無魚:[鄙視] 無魚:我重新裝了扣扣,好友都在,但是聊天記錄全沒了,電腦上的記錄少了一天——總不至于扣扣服務器也被我夢游回檔了吧? 清風搖:……那有點奇怪 清風搖:她投了什么東西?學校里的怪談傳說? 無魚:…… 無魚:沒什么 無魚:是我神志清醒的時候,絕對不可能采用的素材 清風搖:哦,看來是小女生之間流傳的愛情魔法之類的東西了 無魚:…… 清風搖:猜對了?[捂嘴笑] 無魚:反正士可殺不可辱,我就算落魄到做贈刊,也不可能拿那種智障素材糊弄人 無魚:肯定不會是我聯系她的 清風搖:你看你,又來了 無魚:[不高興] 清風搖:你現在可不是總策劃,說改就改說砍就砍 清風搖:你現在做的那小冊子——都市傳說,奇聞怪談,不就是你神志清醒的時候,絕對不可能浪費時間看一眼的東西? 清風搖:贈刊責編,就別心高氣傲了 無魚:[不高興] 清風搖:和雜志社的新同事打過招呼了嗎? 無魚:還沒有,反正他們都知道了 清風搖:[摸摸頭] 清風搖:大丈夫能屈能伸,熬過這一段,再殺個回馬槍,氣死那群孫子 無魚:我知道 無魚:我干活去了,下周截稿 ——發完這一句,池清直接退回手機桌面,鎖屏。 退出扣扣的前一秒,對面好像還發了句話,池清沒仔細看,但按照慣例,肯定是“自己一個人住,小心點”“加班別太晚,早點回家”之類的叮囑。 比池清大兩歲,卻因為生病留級,而和她同屆畢業的劉逸陽,雖然長相清秀,脾氣溫和——但池清總覺得他像個老媽子。 并不是分不清“關心”和“啰嗦”的區別——她就是覺得這位學長溫溫吞吞,絮絮叨叨,像老媽子。 有時候還有點聊不起來。 但話雖如此,大學畢業這么多年,不少過去的同學朋友都被大浪淘沙地篩走了;兜兜轉轉幾年下來,池清也只和劉逸陽保持著有一搭沒一搭的線上聯系。 一年前,因為業績出色,被提升為總策劃的時候,池清一臉謙虛平靜地接受完同事的祝賀,轉身立刻關起門來拿起手機給家里報喜,還一邊打電話一邊點開劉逸陽的頭像,一個字一個字地敲:學長,我要做總策劃啦! 一周前,調令下來的時候,池清氣得要炸:捫心自問,她每季度的績效考核都是優秀,業務指標經常超額完成——為什么偏偏是她,要被從出版部調走,打發到不賠就是賺的雜志社? 這事不能跟家里說。池清兩眼通紅地把好友列表翻了又翻,最后還是點開了劉逸陽的頭像。 “如果他們就是想把你逼走,那你真走了,豈不是順了他們的意?”劉逸陽是這么說的,“反正我覺得,你這樣做事認真,能力靠譜的人,有什么好擔心害怕的?你稍微拿出點實力,把這小冊子做出名氣,做出影響力,做到能獨立出刊了——這時候再走,才是割他們狠狠一刀rou?!?/br> 看見了嗎?老子有的是變廢為寶,垃圾里煉金子的本事,但老子現在不想給你們掙錢了。 這餅畫得簡單粗暴,池清被說服了。于是她暫時安下心來,發了條征稿啟事,開始接收讀者來稿。 她做的贈刊雖然屬于一本時尚雜志名下,但內容本身和時尚沒有半點關系——都市傳說特輯,收集各種獵奇傳聞,靈異故事;據說雜志社主編本來是打算開個花邊獵奇專欄,豐富內容,刺激銷量的,然而因為和正刊風格實在不搭,于是只能作為贈品,隨刊附上。 但既然成了贈刊,文字量自然就在“專欄”的基礎上提升了幾倍:全刊32頁,雙面彩印,雖然能夠配圖來湊,但總不能32頁全是圖片吧? 公開征稿是劉逸陽的主意,因為“讀者最明白讀者想看什么”,與其自己瞎捉摸,不如干脆就伸手向讀者要素材,要求真人真事——畢竟“都市傳說就是要真的才好看,編故事誰不會啊”。 “但都市傳說翻來覆去不就是那點貨?舊瓶裝新酒的老套路,做久了,類型重復,內容雷同,就沒有賣點了?!背厍瀹敃r是這么說的。 “那就自己創造賣點,”劉逸陽說,“這一類故事,讀者最想看的是編出來的段子,還是親身經歷?你就選幾條看著還行的投稿,比如什么‘四角游戲’‘十字路口’,然后親身實地去體驗一遍,再結合讀者提供的素材,寫下來,登出來。要是覺得危險,不親身實地也行,反正只要讓讀者相信,你真的去作死了,那就行了?!?/br> 池清當然是不信也不怕那一套的——本來就是編的,又哪來的作死?但她又轉念一想,做成傳說揭秘,也未必沒有看頭。 都有那么多人看呢。 于是這件事就這么(暫時)敲定下來。 池清看了一眼桌上的臺歷。 這是敲定后的第三天,除了那個她但凡神志清醒就絕不會采用的小學生的投稿,她的收稿信箱里只來了五封郵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