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55
緊上街去采買。茶葉和食鹽一樣,都是官府專賣承包給茶商,即使便宜的無名散茶也要50文一斤,好在那是個經喝的東西,市井人家沒這么多講究,能反復沖泡好幾次。茶肆門口本有個褪了色的招牌旗幟,連名字都看不清了,樓小拾原本不以為意,大門敞著,人們多半不看招牌一眼就能認出,可李橫非要重置一個招牌,說茶肆換了老板改個名也能討個吉利,這才又換了個紅底旗幟。“洗盡古今人不倦……”李橫上下嘴皮子一碰,于是淑浦縣就多了個“不倦茶肆”。茶肆改名那天,趙二爺竟提著賀禮來道賀,李橫在錢柜后重重哼了一聲,本不打算搭理,樓小拾卻暗忖對方果然是生意人,擱后面捅了捅李橫,他這才迎了出去,卻沒有多少好臉色,趙二爺也不惱,恭維了幾句好話就告辭了,李橫未動,倒是樓小拾給人送了出去。李橫還惱著對方的見利忘義,卻不想人家跟你何來的義,又腹誹他竟當沒事人似的如此厚臉皮,甩了袖子就回到了錢柜后,算盤打得噼啪響,樓小拾送完人回來看到的就是這一幕。樓小拾好笑的湊過去:“你還會打算盤???”李橫也知他們幾個兄弟在樓小拾眼中就是不學無術的代名詞,被人當面小瞧,卻還是變了臉色,又重重哼了一聲:“我好歹也是李家的長子長孫,從小看帳經營也學了不少?!?/br>只是學了這紙上的門道卻學不來處事人際,樓小拾偷偷想:“一文一文的進賬也用得著算這么久?如何,這兩天盈利多少了?”李橫原本還想在縣城做了買賣,這日后就能慢慢賺到大錢,過上好日子,在城里置個大宅子,他從小聽的李家發家史就是這么講的,但真的做了生意才知道比想象中的難,皺起了眉頭也不跟樓小拾置氣了:“兩天的盈利是96文?!眲倝蛩麄兯娜嗽诳h城的吃穿用度,如若長此以往,何時能賺上大錢?還不如再置上幾畝地回村種田去呢,但李橫又不甘心,他們種地是實在走投無路了,其實打心眼里他就一直覺得村里的人比縣城里的人要低上許多,多多少少有些瞧不起吧。不難猜出他是怎么想的,樓小拾寬慰道:“哪有這么快就能賺錢的,不都得慢慢來嚒?!?/br>樓小拾拿過賬本,不得不佩服李橫一手小楷寫的工整挺拔,一行行錯落有致,這要是擱現代,裱起來就是一件藝術品。賬本記得清楚,樓小拾粗略看了一遍,這一天里也只有中午人才多點,大都是外村來的貨郎,有的還自帶了干糧,其他時間里客人就更寥寥無幾了。“咱得想個法子吸引些當地的人來?!?/br>第56章早上吃食!就像現代開飯館似的,若是客流量本就不多,再光指著一個時間段經營,那關門大吉也只是早晚的事,不如在其他時間段里也下些功夫,例如早上。樓小拾以指敲著桌子:“我們來賣早點可好?”“早點?”李橫反問道:“早上的糕點么?一般早飯多是吃粥???”樓小拾也知在這會兒,早上人們大都食粥,可若頓頓吃粥,就是天天換著花樣來也會膩啊,所以他才有了這個想法:“早上茶肆也沒什么人,誰大早晨來外面喝茶啊,不如咱們早上買些吃食,不賣粥,賣些其他適合早上吃的東西?!?/br>李橫也覺得這主意不錯,頓時來了興趣:“,那你說早晨不吃粥,還能吃些什么?”樓小拾滿臉自信,沖他挑挑眉:“多著呢,你就留好肚子等著晚上試吃吧!”說完就回屋取錢去了李橫也笑,還不忘沖樓小拾背影喊一句“好,我等著呢!”樓小拾一人上街,一邊想著現代的早點,一邊算著要買的東西。樓小拾來到一門面前,打老遠就瞧見了懸掛著的豬rou:“大哥,這豬骨怎么賣的?”那屠夫見對方不是買rou,便將手中的剔骨尖刀扔在案上,用肩頭的布巾擦擦汗:“10文,您瞧瞧,現剔的呢,新鮮著了?!?/br>樓小拾看了看,不由得咋舌,這刀工可夠好的了,骨頭上連個rou絲都沒有:“我來二斤吧?!?/br>屠夫在案上揀了二斤,裹好遞了過去,樓小拾放下錢,將豬骨收進了籃子里,繼續往前走。既然一開始要打口碑,樓小拾也舍得在吃上多下點本,向人打聽了路,拐了個彎就找到了香料鋪子,柜上一格一格的都是香料,十有八九是他不認識的,樓小拾自個也覺得新鮮,隨手指了一個就問:“小哥,這個是什么???”“這是菌桂……”那伙計瞄到了樓小拾籃子里的荷葉包,知他去了rou鋪子,又連忙道:“燉rou里擱片菌桂,那香味怕是整條街都能聞得到。樓小拾了一聲,又指一個問:“那這個呢?”“這是豆蔻,烹魚能去腥?!?/br>樓小拾一連問了十好幾種,有的他聽過的,有的是連聽都沒聽過的。那伙計被問得不耐煩了,臉上的笑容早褪去了:“我說這位客人,你是不是來消遣我的???”樓小拾這才意識到自己好像是有些煩人了,連忙擺手:“不是不是,我是真不認得這些?!?/br>那伙計見他表情也不像裝的,語氣也謙和,只得嘖了一聲,似是頗無奈,手指點著一個個的格子道:“這是茴香、蘼蕪、甘草、丁香、馬芹、蓽撥,芫荽(yan'sui)、丹椒……”樓小拾連忙喊停,湊近那丹椒跟前看了許久,赫然發現所謂的丹椒就是花椒,沒有現代花椒這么紅,卻比現代花椒大幾圈,怪不得他一開始沒認出來呢。還有那芫荽,竟是香菜,原來這會還是當做香料來吃。樓小拾賠了個笑臉,指了幾樣:“我來這菌桂、茴香、甘草、芫荽、丹椒,各二錢?!?/br>伙計見他總算買些東西了,手腳麻利的稱了重量包了起來。芫荽的價幾乎是其他香料價的二倍,樓小拾問了原因才知這芫荽是前朝從域外傳來的。金秋時節,走在街上瓜果飄香,兩邊多了許多賣水果的攤子,東西多了,價格也就壓了下來,柑子、梨子、棗子、桃子,蒲萄,瞧著就引人流口水,花上十幾二十文,就能買到一籃子,樓小拾挑了些柑子、桃子和棗子。籃子裝滿了,再多他也拿不了了,樓小拾沿街往回走,又細心留意著兩旁的酒樓食肆,見太陽快落山了卻仍高朋滿座,心里暗自竊喜,看來淑浦縣消費水平不錯,不乏有肯花錢的人。提著籃子回去,再看他們茶肆已經沒有人了,青蓮出來接過籃子,李橫也湊過來扒了兩下,一臉狐疑:“你早飯就惦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