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59
采選,今上能堅持到幾時?這事在我看來只是時間問題?!蹦敲倘藢Υ耸虏o樂觀態度。如此這般又說了一些閑話。景帝和那名商人俱是興致高昂,兩人天南地北胡謅一通,頗有些相見恨晚的味道。衛衍只是喝茶沒有說話,似乎在想些什么,又似乎只是不想說話。就算后來看到齊遠恒來,笑容也很勉強。當然那些皇帝陛下很是推崇的點心,他同樣是食不知味。那日衛衍隨景帝一起回宮后并沒有在宮里住下。他家派人來給他帶了個口信,讓他回家一趟有事要商量。當下他去向皇帝陛下請假,本以為要說個半天才能得到恩準,沒料到皇帝陛下依然像前幾次那樣很好說話,很快準了他回家。到家后才知道要商量的竟然是他的婚事。衛衍早就到了該成家的年紀,到了本月下旬他就滿二十六歲了。景朝的世族子弟一般成親都比較早,大概十七八歲就會成親。衛家的子弟稍微晚點,要二十出頭才會成家,他的兄弟們大部分在他這個年紀早就是好幾個孩子的爹了。但是他是家中的幼子,自幼體弱,被眾人嬌縱著長大。而且身為幼子,永遠會覺得自己還小,很多時候總是想不到這個小只是相對的,其實他真的已經不小了。不過衛家的先祖中有眾多任性之輩,堅持著先立業再成家的也不乏其人,好幾位更是拖到而立之年才娶了妻室,所以對于衛衍遲遲沒有娶妻外人雖覺得奇怪但是也能理解。這是衛府百年來的傳統,每一代都會出幾個讓家長焦頭爛額的任性子孫,這一代若沒有才是更奇怪的事。當然衛衍并不是任性的性子,也不清楚家里為什么一直不提給他娶妻的事情,反正家里不提他也不著急樂得逍遙自在,以前他閑暇時就和孟九他們混在一起,后來發生了那件事一路膽戰心驚著走來根本沒有余??紤]別的東西,這日子也就這么著過去了。現在家里突然在此時提起他的婚事,他覺得有些意外。“衍兒覺得哪家小姐更好?”大夫人說了幾戶人家,問他中意哪家小姐?“但憑母親作主?!毙l衍的這聲“母親”是在叫大夫人。景朝大戶人家,一般庶出的子嗣要稱府中正室為“母親”,自己的親生母親倒是要叫作“娘”,不過在衛家,衛衍的母親柳氏地位很特殊。據說柳氏本也出身名門,后因種種機緣巧合才進了衛府。所以衛衍自幼就對兩人不分親疏,一起稱作“母親”。自古以來子女的婚事向來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像衛府這樣的世族更是要考慮各方面的利益,這婚姻從來是由不得子女做選擇。大夫人這一問也不過是問問而已,并不是真的要聽衛衍的意見。若由得衛衍選擇,他希望他未來的妻子是猶如綠珠姑娘那樣的女子,可惜綠珠姑娘在祁陽府碼頭上消失后,他雖然派人去查找過,卻至今沒有任何音訊,大概是有緣無份吧。“那就韓家吧?!贝蠓蛉俗隽藳Q定。韓家是戶部韓侍郎家,與衛家也算門當戶對。這樁婚事他們早就商量過,讓衛衍回來不過是通知他一聲,“六月初六是黃道吉日,現在開始準備,到時候應該可以迎親了?!?/br>“這么趕來得及嗎?”衛衍覺得有些奇怪,怎么這婚事開始一點也沒有動靜,突然一下子就馬上決定下來了。景朝的世族官宦人家娶妻要行三書六禮,復雜繁瑣,婚事從納采到親迎準備上一年半載也不稀奇。他們家竟然打算在一個月內完成三書六禮,難怪衛衍要奇怪了。“事出有因,一切從簡。韓家也是同意的?!?/br>“出了什么事?”“還不是皇帝要采選鬧的。韓家小姐也在本次采選之列,韓家自然希望能盡快完婚?!?/br>“連韓家也不愿意送女兒入宮嗎?”衛衍實在是不明白,民間百姓不愿意送女兒入宮都急著嫁女他好像能夠明白了,為什么連官宦之女也忙著找婆家呢?“衍兒你在宮中當差這么多年竟然還不明白。這皇宮再奢華再富貴又能怎樣,那些尊貴女子的背后全是說也說不出來的心酸苦楚,若是真的疼愛自家女兒,誰家愿意把女兒送到那種吃人的地方去?”衛衍的母親柳氏接過了話頭。“不用那么急,陛下不會同意這次采選的?!?/br>“傻孩子,陛下不同意有什么用。若朝臣跪求,若皇后規勸,若太后發話,陛下真的還能堅持嗎?”衛衍沒了言語。這事顯然還沒完,等朝臣們從此次徹查內務府的陰影里面擺脫出來,應該會有很多人去規勸皇帝的,甚至連他自己不是也勸過皇帝陛下嗎?他勸皇帝陛下的時候到底是存了什么心思?難道他那時候真的如皇帝陛下在隨意居里說的那樣,僅僅是為了一己之私而要陷天下女子于水火?注:“拉郎配”的故事取自古代民間故事。作者有話要說:第三十一章認錯大夫人和柳氏對這門親事還有很多事情要商量合計,比如說行六禮的日子本來都應選各自適合的黃道吉日,但他們只有一個月的時間,若沒有恰好適合的日子該用哪些日子替代,又比如說媒人該請誰,換了庚帖后要送到哪里卜吉兆,聘禮該送些什么等等諸如此類的事情,這些事件件繁瑣細致卻一件也馬虎不得,大夫人和柳氏在那里討論得很起勁,衛老侯爺和衛衍卻在旁邊基本插不上什么話,略坐了坐,衛老侯爺就把衛衍帶去書房說有話要交代。到了書房后,衛老侯爺落了座,又讓衛衍在他手邊坐下,待侍女上了茶,卻又在那里光喝茶不說話。衛老侯爺宦海沉浮數十年,早就修煉成精了,對于衛衍如此蒙受圣恩夜夜留宿宮中不是沒有一點懷疑的,對于衛氏子弟在這些時日來備受提拔重用也不是沒有一點疑惑的。一般君王對臣子的寵信,蔭及子嗣很正常,但是蔭及父兄卻總會讓人不由得深思。只是,有些事他隱隱約約明白不妥但是在事情沒有挑明之前又不知道該怎么應對,有些話他作為父親應該說但是又不知道從何說起只能裝作什么都不知道一切如常。事關皇室聲譽,就算君王真的失德鬧出來后遭殃的也只會是臣子,而且那種事連想一想都是大罪,怎能和兒子擺到明處詳談,到最后也只能是一聲嘆息。“衍兒,雖然你的婚事具體cao辦不用你cao心,但是你也不能凡事都不聞不問。你明日去向陛下要些假,晚上就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