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52
碗時,程家富回來了,告訴他程家興這就要進縣里去,為他后面的買賣做準備,找大哥過去就是家里有些事要拜托他。 “早猜到他們今年要把生意做起來,沒想到這么趕,年后立刻就要出門?” “三弟先去,說要去收拾店面,還要請人去做幾個烤爐。他布置好再回鄉來接人,那一走估計就要好幾個月之后才會回來了?!?/br> 劉棗花碗都不洗了,擦把手站起來說:“老三另外說啥沒有?我頭年就跟三弟妹說好的,要跟她一起去做買賣!” “弟妹提到這個,說他們先去做一茬看看,要勢頭好再幫我們打聽看有沒有合適的鋪面出租,然后再商量后頭的事。你別急嘛,出去做買賣說起來就一句話的事,真做起來不輕巧,咱們這頭比老三還麻煩,咱鐵牛在讀書……” 劉棗花渾不在意:“縣里又不是沒學堂,還愁這個?”不過既然何嬌杏記得她們的約定,劉棗花就不著急了,財神爺讓等她就等著,老話都說心急吃不著熱豆腐。 程家興在正月二十左右走的,這次出去比哪次都長,請人改鋪面就用了差不多一旬時間,他又往樓上添了不少東西,將計劃住人的三間屋全都收拾出來,這才回鄉接人。 程家興回來那天,何嬌杏跟婆婆黃氏一道張羅了一大桌好菜,他們父子兄弟又喝了一回,喝高興了,該打的招呼打好了,程家興才接上老娘和媳婦兒,帶上閨女以及河對面早就準備好的小舅子出了門。 至于他三合院,除了他跟何嬌杏睡那個屋,其他鑰匙都放在程老爹那頭,程家興拜托他爹幫忙看著。家里養的雞也托付給老爺子了,像臘rou和雞蛋這種放不了很久的東西他們帶走了一些,還有些能分分了,能放得住的就鎖進倉房里頭…… 村里人知道程家興在準備做買賣,卻沒想到是進縣城去做買賣,他們以為是在鎮上弄個鋪子,還想著趕集的時候去瞅瞅程老三又搞了啥…… 結果他出去一旬有了,還沒聽到動靜。趕集的時候沿著長街走過去,酒樓茶館飴糖鋪糧食鋪布莊賣鹽賣醋的……過去一趟再過來一趟,兩邊鋪子都看完了,卻不見他! 回來就有人找上程來喜問:“你老三不是出去做買賣了?” 程來喜硬邦邦懟回去:“他不做買賣還能做啥?” “那咋的沒見著他?” “你啥時候進縣里去了?” “我進縣里干啥?我去鎮上趕集,順著那條街走了兩趟沒見他?!?/br> 程來喜就笑了:“你要能見著他才是撞了鬼,人又沒在鎮上,他嫌鎮子小怕買賣不好做跑縣里去了,要想看他你去縣里瞅瞅?!?/br> 那人結結實實給驚著:“去縣里了???他這一步跨得又夠大的!程來喜你別光顧著喝茶,你多說點,他去做啥買賣?生意好不?” “好像說是去賣燒餅,生意好不好我又沒見著,我哪知道?你們不是個個都說好吃,想來還不賴吧?!?/br> …… 何止還不賴? 老程家的脆燒餅每一爐都是剛出來就被搶光光,那香味兒隔老遠都能聞到,聞到就忍不住想買一個兩個去嘗鮮,嘗過以后非但不過癮,還想再來十個八個。生意開張之后,真就像預估的那樣,鋪子前頭永遠有人在排隊,不排隊你就買不到燒餅。 像揉面、搓酥、制皮、包餡兒這些活基本都是何嬌杏在負責,進了烤箱就可以交給程家興來,在前面站臺的主要還是東子,他想學做買賣,最關鍵就是要學會怎么跟客人打交道,要能哄得人高高興興掏錢出來。要是別家鋪子不可能把這個活隨便交給個新入行的,做學徒都是從打雜開始。是程家興說沒所謂,自家東西好隨便怎么招呼人都會掏錢,他還是很相信東子,前頭米胖糖跟字糖賣得都挺不錯的。 東子也沒辜負他jiejie姐夫,他是學做事來的,每天清早天不亮第一個起床,下樓就開始為開張做準備。黃氏一般比他稍晚一點,早中晚三頓飯是黃氏在做,冬菇主要也是她照管著。何嬌杏清早會陪閨女一會兒,用過早飯她就開始揉面,還不忘記使喚程家興提刀剁餡兒……在剁rou聲與油酥香中燒餅買賣開張了。 程家鋪子賣的燒餅個頭小,一塊還沒有女人家手掌心大,就這么一塊,卻要賣到四文錢。店里的規矩是一口氣花十文錢的話,可以買三塊燒餅,這樣會比較劃算。即便這樣,對程家來說利潤還是相當大的。 雖然要用肥膘rou以及梅菜做餡,燒餅個頭畢竟不大,程家興用油紙包著稱過,將近三十個燒餅才有一斤。三十個燒餅要一百文才能買到,一斤rou才能賣二十文錢。 然而排成長隊搶著購買的卻不覺得很貴,還說呢,一個rou包子不也要三文錢么? 不遠處支攤賣包子的聽到這話差點吐血。 那燒餅的用料能跟大rou包子比? rou包子咬開實實在在有坨rou,吃兩個就能管飽。那燒餅咔嚓咔嚓兩口就沒,吃著是帶餡兒,咬開也沒多少東西,就那分量啃十個八個未必能有飽意,這成本比rou包子要低得多,賣價還稍稍高出一線,這不坑么? 最氣人的是,這么實在的rou包子沒多少人買,程記門口卻熱鬧極了,聽說有些個大戶人家的小少爺特別愛吃,天天都讓家仆出來排隊,像這么還吃不夠。不說大戶,縣里尋常人家也比鎮上要富,三天兩頭花點小錢過個嘴癮的也不少。 南邊天氣回暖鄉下準備春耕春種的時候,縣城里的人漸漸脫下臃腫的厚棉襖,他們穿上薄襖出門,吃茶聽戲遛鳥,還有聞著香味兒排隊買燒餅的。 進縣做買賣的幾個一天天臉都笑爛了,是比閑在鄉下要累,可這些辛苦還回來一簍簍的錢。 相較于他們的快樂,香飴坊那頭就心塞多了,香飴坊就是早先問程家興買了字糖方子那家。 早就說了他們生意做得大,家里鋪子多了一鋪個新貨撈錢是塊,也有個弊端就是保密工作很難開展,就哪怕是簽了賣身契的,也不是絕對可靠。具體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不清楚,另外一家叫如意齋的也在過年那陣推出了如意字糖,從這里開始,字糖就成了兩家生意,哪怕還是掙錢,想到自家利潤讓別人分了去,東家能不難受? 他們還懷疑過程家興,查了一遍,抽絲剝繭下來問題出在自己這頭。 只能說生意大了,養的人多,隱患自然也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