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70
子一直在琢磨著將國子監劃分為南北兩院,把那些成績優秀的學生還有混日子的學生分開,因材施教。 這個問題他已經與裴衡雍溝通過了,裴衡雍那邊非常爽快就答應下來,還讓國子監祭酒自己見機行事。 他倒是向見機行事啊,但是這分成兩院有個問題,實在得罪人了些。 那些差生學識是不高,但是那些差生的父母會樂意他們的孩子被劃分到水平差的那個院嗎…… 所以說,愁啊。 他這些日子思考著合適的分院方式思考得頭都禿了。 這時候,還是他的老友蕭掌院給他提了意見,“可以去找晉王殿下問問?!?/br> 在搞這些折騰人的事情方面,蕭掌院平生還沒見過比晉王殿下更有能耐的人。 于是趁著休沐日,國子監陳祭酒就提著一些禮品來晉王府拜見衡玉了。 衡玉聽到下人過來通傳的時候還有些驚訝,他和國子監祭酒可是一點兒交情都沒有。 不過人都過來了,衡玉自然是讓人快去把陳祭酒請進來,而他換了身衣服就去主殿見陳祭酒。 兩人先是山路十八彎繞了好一會兒,陳祭酒才把他的來意說出來。 衡玉:“……” 竟然問到他頭上了,衡玉覺得自己可以先為國子監監生默個哀。 至于做法,這還不簡單。 先把分南北院的消息公布出去,然后再舉行一次正式考試,最后按照監生成績劃分排名,那些明顯是混日子的監生成績自然不會有多好,這樣的話國子監祭酒就有理由分院了。 等考完試之后把成績單送回給監生父母,當然,還要給監生們排個名次,讓那些監生父母意識到他們兒子距離國子監最優秀的水平有多少距離,先為監生的過年喜慶預熱預熱。 等到年后,再組織一場家長會,讓所有監生家長都要過來參加,再讓優秀監生父母代表發言。 這樣還可以刺激那些監生的父母,讓他們好好督促他們的兒子學習。 都是五品以上官員,有不少還是二三品高官,他們難道不要面子的嗎。 陳祭酒在旁邊聽著,眼神發亮不停點頭,十分贊同衡玉的話。 衡玉說了一通,最后拍了拍國陳祭酒的肩膀,語重心長道:“陳大人,這些都只是我的意見,我們倆私底下知道就好了,你想用也無所謂,但是沒必要把我牽扯進去啊,這都是您的功績?!?/br> 陳祭酒嘴角微抽,這件事多拉仇恨啊,結果晉王殿下是只想看戲,一點也不想沾事被人罵。 但人家好心給自己提意見,陳祭酒還是捏著鼻子答應了。 等陳祭酒回到國子監后,醞釀了幾天,終于宣布了分南北院的消息以及要在放假前幾天舉辦一場很全面的考試。 陳祭酒還是很友好地告知監生們,好好考啊,這些成績單是要送到你們父母手里的,過年之后還要開家長會讓每個監生的家長都來參加呢。 不少監生:“……” 這么cao作遲早藥丸。 一時之間,國子監的學習氣氛特別濃厚。 那些學習好的,聽到要考試自然更加發奮。那些成績差的,這時候還不努力就是真的要涼了。 國子監祭酒巡視國子監,看到這樣的學習氛圍后,撫了撫自己的胡子,面上一派肅穆端正,心里卻已經活泛開了。 如果說考試才能讓學生們奮發圖強,那么改成每個月都考的話,豈不是每個月都能努力。 不過想了想,每個月好像久了點,七天好像又短了點。 不如他友好一點,就每半個月小考一次吧。 小考怡情,兩個月再來一次大考。 考不好就等著請家長大考傷身吧。 作者有話要說: 衡玉:驚不驚喜,意不意外 陳祭酒:驚不驚喜,意不意外 考砸了的監生在過年前先來一頓罵或者一頓打為過年預熱 監生:陳老匹夫,小爺我們記住你了 衡玉:事了拂塵去,深藏功與名,陳祭酒不用謝我 陳祭酒:我謝謝晉王殿下了 ———— 大家晚安鴨 145、悠閑庶皇子 國子監雞飛狗跳, 衡玉這里也有一些其他的煩惱。 也不知道惠宣法師怎么溝通的, 這一天衡玉進宮陪太上皇后,結果裴衡雍和皇后過來壽寧宮時, 衡玉多嘴問了句裴安怎么沒有跟著過來, 結果裴衡雍看了衡玉一眼, 欲言又止, 臉上帶著些惋惜。 衡玉偏頭去看太上皇后,也發現太上皇后的臉上閃過幾分心疼。 衡玉頓時心領神會,看來前日惠宣法師進宮的時候已經向他們透露了些東西。 看他們這模樣, 似乎對于這個消息還有些接受不了。衡玉自然地移開了話題, 給他們充足的時間去消化。 等衡玉出宮的時候,裴衡雍、太上皇、太上皇后,甚至是皇后都給他賜下了一堆年禮,帝都中人對于晉王殿下的受寵程度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 衡玉剛從皇宮里回來沒多久, 門房那邊就傳來消息,說戶部尚書趙松親自上門來拜見他。 “將趙大人請去主殿?!焙庥褚膊挥脫Q衣服了, 直接就到主殿去等趙松。 比起國子監祭酒, 趙松聊天的時候能拐的彎就更多了,如果不是衡玉深諳語言的藝術,可能都沒能從這半個多時辰的閑聊中猜出趙松的來意。 他把玩著腰間的玉佩, 輕笑著問道:“趙大人似乎很關心帝都治安啊?!?/br> 繞了那么久, 衡玉看趙松還有繼續繞下去的打算,干脆就出聲把話給挑明了。 “帝都治安那是京兆尹的事,但是徐家仗勢把殿下名下的一處酒樓給吞并了, 這可是太不把殿下放在眼里了?!壁w松這話說得十分誠懇。 衡玉可不喜歡當別人手里的刀,“以徐家那樣的家底,我想他們也沒辦法知道酒樓幕后站著的人是我,既不是存心的,又談何冒犯?!?/br> 帝都有那么多個姓徐的官員,但兩人都相熟的徐家,只有徐充儀的徐家。 趙松聽出來了,晉王殿下未必看得上仗勢欺人、目光短淺的徐家,但也不喜歡被他拿捏當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