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15
罌粟”不是什么好東西。 聽到他指出那些人當寶貝一樣不離手的東西是“罌粟”,康熙最先變臉。 要知道,畫面中吸食罌粟的可不是一個兩個人,而是上至達官貴族,下至普通百姓都在吸,連那些官兵都不例外。 莫說言晏晏之前就提醒過他罌粟的危害,便是沒有,從鏡子中看到的,那些像上癮似的不管做什么都要吸食罌粟的人,以及他們完全失去精氣神的模樣,就知道那必不是好東西。 “豈有此理!” 帶著怒氣的聲音與杯子砰的一聲摔到地上的聲音同時響起。 瞬間點爆康熙怒火的不是別的,而是畫面跳躍到皇宮里后,他竟然看到有妃子打扮的人手里也拿著支精致的桿子,在宮女的伺候下吞云吐霧。 “皇阿瑪息怒?!弊谒赃叺奶于s緊道。 “那樣‘惡’的東西,朕的官員、百姓、士兵甚至妃子竟然都當寶一樣愛不釋手,一個個弄得人不像人鬼不像鬼。這樣的官員如何為朝廷效命?這樣的將士如何保家衛國?這樣的百姓可還有力氣耕耘?長此以往,豈非……” 后續的話實在不吉利,康熙到底沒說出口。 他這話道理倒是沒錯,不過言晏晏懷疑他是被氣傻了,畢竟鏡中那些人明顯也不是他的官員、百姓、士兵、妃子。 乾坤鏡有時候是能聽到聲音的,言晏晏覺得,若是這會也能聽到聲音,他們恐怕會更氣。 “皇阿瑪息怒,這是未來的情形,與您總歸無關?!贝蟀⒏缯f著,意味不明的看向太子。 他話說完,其他阿哥們下意識的看向太子。 太子覺得哪怕是自己當政后也不會那么糊涂,任“罌粟”這種東西肆意蔓延,正要反駁時,就聽康熙不悅訓斥道:“此乃大清的未來,如何與朕無關?不但與朕有關,與你們每一個人都有關!若你們看后不知反思、不知后怕,還有心情明嘲暗諷,那當真是比讓朕看到這種畫面還要心寒!” “皇阿瑪教訓得是,兒臣謹記?!?/br> 阿哥們起身聽訓,大阿哥也后悔方才說的話。 明明是初夏,殿里的溫度卻一一點點冷下來。 鏡中畫面還在繼續,不過轉眼已經從京城內跳躍到一處碼頭。 當看到河面上的大船時,九阿哥當即眼前一亮,身體不自覺前傾。 那船不論是大小還是外觀都是現在的船所不能比的,能運輸的貨自然也要多得多。 碼頭上的苦力從船上搬著一個又一個木箱,動作很是小心,加上旁邊還有官兵守衛,讓人不免好奇木箱中是什么東西。 不知是不是他們的意念太強烈,下一刻,一個苦力肩膀上的箱子竟然掉了下來,砰的一聲摔到地上,封得嚴嚴實實的木箱直接被砸開,里面的東西散露出來。 十阿哥不由自主的站起來,指著鏡子道:“這不是之前那些人吸食的……” 方才只覺得大船運貨量大,這會望著從船上搬下來,在碼頭上堆得老高的木箱,阿哥們心里都倒吸一口氣,然后悄悄去看皇阿瑪的表情。 許是方才已經砸過杯子宣泄過,康熙這會臉上的表情并不外露,透著一股暴風雨前的平靜。 八阿哥拉著十阿哥坐下來,九阿哥與他咬著耳朵再次提醒他保持安靜。 摔壞貨物后,搬運的苦力露出害怕的表情,還不等他想好怎么補救,就有一個洋人已經走到他面前。 不論是康熙還是阿哥們,對金發碧眼的洋人都不陌生,畢竟從順治時期,朝廷中就有如湯若望、南懷仁之流的洋大臣。 看那洋人的舉止與表情,和苦力不停的賠不是的模樣,大概就能猜到,他大概是這船貨物的主人。 隨后,又有一個穿著四品官服的中年人走過來,笑著對那洋人說了什么,他身后的官兵則上前教訓著那個苦力。 畫面再次跳躍,然而河面上的一艘艘大船,和源源不斷的從船上搬下來的貨物,地上摔爛的木箱中漏出的“罌粟”,四品官員對洋人恭敬的態度,被官兵拳打腳踢的苦力……這些影像還在康熙與阿哥們腦海中不停的轉換。 接下來,鏡中的場景就像是一部無聲的紀錄片,展現著這一時期大清各地的情況。 說是民不聊生,倒也不至于,但與如今的清朝比起來,完全是一個天一個地。 言晏晏同樣是頭一次看到鏡中的場景,對比自己與四阿哥游歷時經過的地方,心情多少有些復雜。 當官的不開堂,導致公堂都積累出厚厚的灰塵;百姓不種地,導致大片田地荒廢在那;青年勞力不思進取,游手好閑的在街上晃蕩…… 一切的一切,都讓康熙看到大廈將傾的亂象,想到自己每日兢兢業業,不敢懈怠一日朝政,而后輩卻如此不爭氣,竟然連守成都做不到,強壓著才沒將桌案上的另一只茶盞也摔出去。 太子與阿哥們同樣看到了這種趨勢,表情都漸漸嚴肅起來,想到大清朝未來竟然會江河日下,心里如康熙一樣充滿憤怒。 感覺到從他們身上傳來的壓抑氣息,言晏晏都猶豫著要不就看到這,不然真怕他們會被氣死。 既然是未來,最起碼就不會是本朝發生的情況,然而太子覺得,自己上位后,哪怕不能超越皇阿瑪的功績,也不可能將大清治理成那樣。 一時間,他不由懷疑上還在太子妃肚子里的孩子,覺得待他出生以后,定要嚴格教導。 康熙同樣不認為自己教導出的兒子繼位后會造成此等后果,不由也懷疑上還沒影的孫子,覺得待他出生后,一定要接到身邊教導。 阿哥們,包括與太子不對付的大阿哥同樣不覺得是他的問題。 大阿哥在心里嘲諷時,想的也是太子不會教兒子。 畫面再次跳躍時,從季節的變化、百姓身上的衣著、街上流行的物品等細節,他們發現時間似乎再次后移。 這時候的大清比起之前還不如,各地城中的百姓的精氣神都十分不好,街頭隔不遠就能看到要死不活的癱在地上的人。 若說之前的大清是亂象已生,如今的大清就是已經透出衰敗的跡象,讓人看著就覺得軟弱可欺。 當看到某地有百姓聚眾造反的畫面時,他們除了生氣,甚至都沒有驚訝的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