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36
看向攝政王:“王叔可是有什么好主意?”每次大型救災的時候,因為錢帛實在動人心,總有得了風聲的劫匪來劫著災糧,因為實在要送得急,護送的官員也不可能特地停下來去剿滅劫匪,只好認了倒霉,急匆匆地把剩下的糧食送過去。可往往這些得了風聲的神秘劫匪,就是同朝堂上某些知情人士有關,因為經受的人過多,查起來還十分的不易,只要上下一同欺瞞,事情不鬧大,金鑾殿上的天子就甚至根本不知道有這種事情的發生。要是災情不緊急,也就算了,問題這次的救災實在是嚴重,燕秦批下去的災銀絕對算是一個大數目,他是真的害怕中途又出什么岔子,然后一切又和前世一樣。燕于歌說:“陛下要是擔心災糧的事情的話,本王有一支私人的隊伍,可以替陛下護送這一次的災糧。我們可以兵分兩路,一路護送真的災糧,另外一份,則做偽裝,由朝堂的官員來護送?!?/br>“陛下要是對臣的人放心的話,可以把這件事情交由給他們?!泵看巫o送災糧的,都是大燕的軍隊,但每一次,都會出那么點事情。燕于歌如今牢牢地把持著軍中大權,但最服他管教的,還是那些他一手帶出來的隊伍。其他的,看起來是服從命令,但人一多,他又不可能各個盯著,總有些人會鉆軍令的空子,他也不可能讓那些人來做這些事情。“王叔真是孤的福星?!笔橇?,攝政王牢牢地把持著軍權呢,他是不清楚到底哪些人是清廉正直的,但攝政王的為人,他還是十分放心的。“不過那些士兵是王叔你的親兵吧,他們平日里不是要護你的安危?”燕秦自己也有暗衛,當初為了護獨孤柳的安危,他還特地安排了兩個出去,自己剩下十個,晚上睡覺的時候,都覺得沒有以前十二個人來的踏實。可聽攝政王這口吻,要派出去的肯定是絕大部分。畢竟災糧那么多,拖馬車的都要好些人呢。萬一趁著攝政王身邊護著他的人不在了,有人來刺殺攝政王怎么辦?“陛下難道對臣的武藝不放心嗎?”燕秦皺了皺眉:“孤自然不放心?!倍颊f溺水死的十個九個都是會水的,他現在細細想來,上一世攝政王之所以會被成功刺殺身亡,八成就是攝政王對自己太自信了,一時間沒有派人跟著,結果就讓刺客給得手了。“陛下能對臣說這樣的話,臣很高興?!彪m然燕秦質疑他的能耐,這一點讓他輕微的不悅,但這也正說明了小皇帝對他的關心。就像父母看自己的孩子,就算是孩子已經長大成人,能夠為父母遮風擋雨了,在他們心里,孩子還是那個風吹就倒,需要他們細心呵護捧在手心的小花苗。燕秦說這樣的話,他能不能理解為,就是因為對他太在意,燕秦才不放心嗎?感動之余,燕于歌說出了自己的看法:“臣倒不是太擔心,沒了那支隊伍,我不是還有陛下呢?!?/br>這話說的怪rou麻的,不過燕秦還當了真:“你說的也有幾分道理,這樣吧,若是王叔的私兵真的去護送災糧去了,你便來孤的宮中住吧?!?/br>反正攝政王又不是沒有那么做過,在他剛失憶那會,攝政王不就找了借口非要賴在他那里么。這對燕于歌來說,可真是個大驚喜,他心中暗喜,面上卻說:“這怕是于禮不合吧?!?/br>這下子燕秦真的沒有忍住,當著攝政王的面對他翻了個白眼:“幾個月前,王叔哄騙孤的時候,怎么就不知道于禮不合了呢,你還是同先前一樣,睡在偏殿里?!?/br>燕于歌有些失望,好歹他們也是那啥過的人了,就不能再進一步么:“陛下,我覺著,您的龍床挺寬敞的,莫說是躺兩個人,躺上三個,四個,也是綽綽有余的?!?/br>宮里什么東西都是有規格限制的,燕秦是皇帝,是后宮中身份最尊貴的人,理應享受最好,最大的東西,那是天子的龍床,當然大了。“你倒是告訴孤,你睡不睡,就殿外,別想別的亂七八糟的東西?!?/br>他這些日子的時候,查了一些書,書上寫著,男子應該固守元陽,才能夠健健康康,長命百歲。他已經被攝政王激得十五歲就xiele元陽。雖然在皇室當中,這個根本不算什么,十一歲開葷的皇子多了去了,可這些皇子,也因此都活得很短不算嘛。盡管現在他同攝政王有了一層特別的關系,但他還是不放心,他還是記得自己剛重生那會時的愿望。他比攝政王小了十歲,總該要活得比攝政王長吧,不說比攝政王長,好歹也要一樣的長才是嘛。攝政王臉皮那么厚,誰知道等到了一張床上,會不會動手動腳,然后發展成不能描述的事。面對攝政王的險惡用心,他自然是選擇了拒絕。“陛下……”“孤再問你一遍,要還是不要?”燕于歌想也不想的答:“要!”先是偏殿,再是龍床,他都懂,穩得很。第95章山溪地動救災茲事體大,理應所有事情壓下,先集中解決這么個大問題。第一波救災肯定先是解決百姓吃飯的問題,是以燕秦第一個想的,就是先八百里加急,令信使帶上自己的口諭,命令當地糧倉開倉放糧,以及周圍各郡,凡是風調雨順的,至少調動當地糧倉的八成,解山溪災民燃眉之急。不過按照獨孤柳所言,這個和干旱還不同,強烈的地動摧毀的不只是百姓的房屋,官府儲藏糧食的地方也毀了好幾處。而且獨孤柳的信件送到燕秦這里的時候,災情已經發生了好幾日,能夠借到的糧食基本都已經借了,獨孤柳還努力地組織那些災民,待地動平息之后,在相對安全的地方,挖一切可以食用的野菜之類的來吃。可惜山溪都郡是平原,附近根本就看不到什么山脈,最多也就是一些小矮坡,短短幾天的功夫,這山溪的山都被災民們給禿嚕光了。他是燕秦派過去的欽差大臣,自然也想到了向他處借糧。燕秦的旨意下達出去,周圍郡縣能拿出來的糧食也是十分有限。燕秦的口諭送到的時候,幾個不肯借糧的隔壁郡縣也終于肯打開糧倉,把糧食送過來。一輛輛馬車拉著白花花的大米往山溪送,但房子倒塌的太多,災民人數太多,官府還是得算計著派糧食。百姓想要吃上正常的飯菜,而不是勉強填充溫飽的稀粥,還是得等朝廷送過來的救濟糧。今日這信件來的突然,為了能夠更好地處理此次救災一事,燕秦先抽空批閱了一些其他奏折,怕還有什么別的要緊事,趕緊先處理掉。待明日早朝之時,他會著重強調此次大災,勒令朝臣,能夠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