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6
被風吹動的草叢里。箭矢射/到草叢里發出有些沉悶的聲音,但不像是插入松軟潮濕的土壤,倒像是刺破了什么東西的皮rou。聽到這個聲音,燕秦臉上總算是了露出幾分真心實意的笑容來,他揚了揚下巴,轉頭對常笑說:“去看看,把箭給孤帶回來?!?/br>常笑這會還不知道主子在賣什么關子呢,不過皇帝的話就是圣旨,他應了聲,立馬遵照吩咐小跑過去。等到把那箭提起來一看,他立刻發出一聲十分驚喜的尖叫:“呀!”太監的聲音尖銳刺耳,那些個近衛還以為他看到蛇了呢,一個個擺出防御的陣勢,把皇帝圍在了保護圈呢。等到這位深受皇帝重視的常笑公公轉過頭來,他們才發現自己方才想岔了,常笑公公尖叫,并不是因為受到驚嚇,而是因為驚喜過頭。“中了中了,陛下您射/中了一只兔子!恭喜陛下,賀喜陛下!”常笑眉開眼笑,提著身子插著一支羽箭的肥兔子繃了過來。看他這樣發自內心的為自己高興,燕秦的唇角也微微向上揚。盡管他是因為有兩世記憶,知道這里有個兔子窩,占了先機的便宜,但真的靠“守株待兔”等來了這只獵物,他心里還是高興的。高興歸高興,他嘴上卻要潑冷水:“只是一只兔子罷了,攝政王可是射中了一只大蟲?!?/br>“那怎么能一樣呢?!背Pο乱庾R地反駁說,“陛下是陛下,攝政王像您這個年紀還不一定能夠一箭就射/中這么大一只兔子呢?!?/br>在常笑心里,燕秦又沒有去沙場上殺敵歷練,武藝比不過攝政王那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就算陛下只是射/中了一只白白胖胖的兔子,在他心里也比能夠射殺大蟲的攝政王要英武太多了。不過常笑還是有點理智,沒有把內心的真實想法完全抖摟出來。燕秦嘴上沒說什么,心里對此還是頗為受用。至于在場的其他人,雖然覺得這位常公公的話顯然就是無腦吹,但他們也不會傻到辯駁說當年攝政王這個年紀都可以上場殺敵了之類的,他們可能是不夠聰明,但也不是蠢。打到第一只兔子之后,燕秦就按照自己記憶里的路線一路走,一路撿漏。他的箭法在這一世還沒怎么練過,不過有前世的記憶在,磨合著射了幾箭之后,他用手里的弓箭還挺順手,基本上百發百中。等到宣告秋獵時間告一段落的信號彈連響三聲,然后在空中炸開一朵絢麗多彩的煙花之后,燕秦這里收獲還頗豐。除了一開始的兔子之外,他這一行人還收獲了兩只錦雞,三只羽毛艷麗的鳥。盡管只是小獵物,但是對一個第一次正兒八經狩獵的人來說,這已經是相當出色的成果了。等到小皇帝拎著他的一堆獵物回了集合的場地,自然又是被諸位官員一陣“吾皇英明神武,不愧天命之子”的吹捧。秋獵結束的鼓聲響起,便開始清點獵物。每個人的箭矢上都是刻了名字的,一般也不存在一個人辛苦打下的成果到尾聲的時候被他人搶去的情況。負責清點的官員點好一個人的獵物,便念出聲來,由一旁的文官記在一張單子上。大概花了小半個時辰,所有的獵物清點完畢,那單子便由文官遞到常笑手里,再由常笑雙手捧著,畢恭畢敬地遞給皇帝。燕秦瞥了一眼單子,果然第一名是攝政王燕于歌,獵的最大獵物的是攝政王,最多獵物的是攝政王,最珍貴獵物的也是他,大型獵物保持的最完整的也是他。他清了清嗓子:“孤宣布,此次狩獵拔得頭籌的是攝政王,獵物數量最多的也是攝政王……”照著那單子念了一遍,燕秦又說了些甚是官方的漂亮話。違心夸完了攝政王,小皇帝覺得牙都酸了,他感覺來年應該設一些狩得獵物最小的獎,不然好好一個狩獵比賽,所有獎品都讓一個人拿去了,那這比賽半點樂趣也無。說到獎品,燕秦又有些為難,金銀珠寶還好,作為皇帝,他最不缺的便是這些珍奇,但他允諾了首個狩得獵物者一個愿望。本來前兩世首勝的人并非攝政王,他才會這么開口,可誰知道這這一世他這而出了變數,攝政王那也出了變數呢。燕秦一時間想不出攝政王能有什么愿望,畢竟官做到攝政王這份上,再往上除非謀反,不然再無晉升可能,但攝政王府同樣也不缺那些稀罕物件。君無戲言,他總不能在百官面前反悔,燕秦心里想著,這么多人的面,攝政王總不至于提太過分的愿望吧。在念完了后面一大堆賞賜之后,他便直接揚聲問了出來:“孤先前允諾,此次得勝者,孤允他一個愿望,只要孤能做得到,不知攝政王想要什么?”燕于歌其實沒有什么想要的,他真想要什么,小皇帝還能攔住他不成。不過鬼使神差的,他突然冒出來一個念頭,而且還覺得那個念頭很不錯。“臣要陛下一個允諾,臣的婚事,由微臣自個做主?!?/br>第13章攝政王提出這個愿望的時候,燕秦心下一驚,他差點以為自己的打算被對方給看穿了。但在驚詫了一瞬間后,他推翻了這個荒謬的想法。他從未對外表露過那些想法,攝政王又不是他肚子里的蛔蟲。這般一想,燕秦不自覺地松了口氣,雖然不能再給攝政王指婚有點可惜,但這個要求也不算是過分,他微微頷首,應允了攝政王的要求:“待回京后,孤便為攝政王叔擬一道圣旨?!?/br>這一次的秋獵并沒有刺殺之類的意外發生,不算轟動的方式地開始,也以平淡傳統的方式作為結束。一到了京城,攝政王便讓人催了小皇帝把那道圣旨寫了出來,皇帝親筆所寫,蓋了他的私章和玉璽。原本朝中就有人在揣測攝政王向皇帝要那么個愿望的用意,聽聞攝政王還催了皇帝,私下便流言四起,說是攝政王怕是心中有了攝政王妃的人選。但這一說法又教人提出許多的疑點來,依著攝政王的身份權位,就算他是個糟老頭子,這天底下會有哪家人會敢不把閨女嫁給他。更何況攝政王不僅不是什么糟老頭,而是年輕俊秀的風流人物。早些年他還不是攝政王的時候,便有不少閣老上燕家為自己的愛女或孫女提親,可惜都被燕秦用各種理由給拒了。十分擅長腦補的諸位大臣為了自圓其說,很快又想出了另外一個理由。應當是攝政王看上看一個身份十分低微的女子,為了這女子,攝政王特地求來了這道圣旨。流言越演越烈,到最后,還衍生出了好些個版本。因為攝政王府的人沒有插手管這些流言,這些亂七八糟的話,從宮人們傳到燕秦耳中的時候,他都快不認識這些流言中的攝政王了。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