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39
書迷正在閱讀:江山易改、神故、嗨,那個轉校生、欲蓋彌彰、穿成貓的我要和一只狗談戀愛、這貨中看又中‘用’、就不告訴你、神棍的逆襲生涯、千金、重生空間之有娃郝幸福
可笑的自負。他從來沒有想過,擋住了十萬蠻人精兵的涼州沒有陷落成了孤城,但是作為防線部分的另一邊……居然如此脆弱??!許謹修問哨兵:“定西將軍呢?”定西將軍正是負責西夏防線的武將。哨兵說他見勢不妙撤退了。許謹修:“撤退?!他退到哪里?是不是要退到上京才好?”經此一舉,本來他可以慢慢打退蠻人的,但是現在已經不行了。因為兵力不足。他看著輿圖,良久,說:“增援西線。告訴鎮國公,西線他必須守住了?!?/br>他把經驗豐富的鎮國公派去了西線。他還把僅有最后的精兵也給了鎮國公。他本來抽調出那些精兵是為了馳援安陽的。安陽真的是一個難啃的骨頭,許謹修還特意留了很多東西給安陽。蠻人因為攻不下安陽,選擇付出大代價繞過安陽,安陽不像是涼州那樣險峻的地勢,而是平原。當然為了防止安陽搗亂,他們還留下一小部分精兵圍城。但是這樣就夠了。安陽的人出不來,只能活活餓死,如果沒有援兵。但是安陽拖住了相當大的兵力。安陽的位置太重要,不是說圍著就可以放心的。而許謹修原來是想要馳援安陽的。他知道……如果蠻人把這座城市攻陷,只怕是又一座京觀。這個時候,九皇子第二次穿著鎧甲請求出征。這一次,許謹修沒有再默默無聞,而是堅決地站在了九皇子面前。他支持九皇子出征?,F在的局面已經僵持了。最重要的就是士氣。而鼓舞士氣最佳的方式從來都是御駕親征。但是皇帝已經一病不起,那么就只能是另外一位皇族的代勞。九皇子是嫡子,而且是皇帝最為親自而好武功的皇子,他是最合適的人選。其他的皇子都不行。皇帝最后還是同意了。九皇子帶著御林軍還有一部分的禁軍就出發了。許謹修本來給他的安排是到他那里,和他一樣坐鎮指揮。但是九皇子顯然不是這么想,他比許謹修要激進多了。他直接揮師北上,帶著這一小隊精兵,直超蠻人的后路。他給許謹修留下的話就是:他相信許謹修能守得住。所以,他就帶隊給蠻人一個大禮。不把對方打疼了,對方是不知道厲害的。所以,九皇子就要來一個狠得。許謹修收到這些話的時候,九皇子已經出發了。他根本沒有辦法攔住。只能如此。安陽陷落。又是一座京觀。這份軍報讓許謹修吐了血。雖然還是在他的意料之中,但是他依舊難受。太難受了!許謹修已經很久沒有好好地休息了。他的預料出了問題,許謹修知道。所以他用盡能力去彌補。所以熬了這么久。但是許謹修沒有想過一點,那就是九皇子的成功。他深入草原,建了不世之功。而許謹修成功地把蠻人拖住了。何秋白的商隊這期間幫了許謹修很多。很多的時候,商人的能力真的很好用。他們的聯系運輸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為許謹修的整個防線輸送了血液。許謹修曾經當眾扶著何秋白的人說大恩不敢言謝。許謹修不是在為他自己說謝謝,他是在為這整個防線,還有防線背后的百姓說謝謝。許謹修自己定下的計策,他很清楚。他的防線背后還有防線,但是那一條防線只拱衛上京。他能夠用的就只有那么多兵力。假如這里他守不住,那么死的不只是他一個人,而是他們這一整個防線。在何秋白的人冒險往這里送東西許謹修就已經很感激不盡了。而何秋白自然會往這里送東西,他只會往這里,其他防線,何秋白都是不管的。因為只有這里有許謹修。所以他只往這里送東西。他依舊沒有收到許謹修的答復。那個時候他已經知道北疆的戰事失控了。他只希望他能得到許謹修的回復,但是就是這個時候,什么消息都沒有。何秋白幾乎要絕望。那樣的險地,為什么許謹修就是不退?只要他退步,他就安全了!何秋白不知道,許謹修是決然不肯退的。別的人都沒有著這種決心,但是許謹修有。他的人生里沒有退卻兩字。他從站在這個防線的第一天就說過要與這里的戰士同進退。就好像當年他沒有再涼州達到的一樣。假如換成另外一個人都沒有這種決心。但是許謹修有。因為他孤家寡人。他不知道,不遠的昌南,何秋白幾乎絕望。他想要快馬去到許謹修的身邊,終究是還有一點理智,孤坐在昌南的何府的樓上,心如枯槁。大戰來臨,皇帝下令讓許謹修回來。但是那道命令被人攔下,沒有送到許謹修的跟前。許謹修已經沒有時間旁顧別的事情了。他面對著蠻族勁銳的最后沖擊。蠻族也不是沒有消息傳遞的。九皇子斷了他們的后路,如果他們沖不破許謹修的防線,那么就是雙面夾擊了。這對他們是絕對沒有生機的,還不如試著沖破許謹修的防線。這是生死存亡的大戰。血流遍野。就算是許謹修都上陣殺敵。嘶吼聲吶喊聲似乎永無止境。戰場是真的慘烈。最后還是守下來了。因為蠻人在這種陸地戰還是差一點。這是差一點,那么久被打敗了。不過他們很聰明,見勢不好就收縮了最為精銳的部分,撕裂了一個口子突破出去了。以許謹修最后的兵力,攔不住他們。但是剩下的那些,就是一盤菜了。雖然慘烈,但是到底是守住了。許謹修后來回京,面臨的第一件事,就是皇帝的立儲。儲君之爭并沒有象是某些人想象中的發生。如果九皇子想要那個位置,憑著他手中的兵確實有可能,只要許謹修還是支持他的。但是許謹修是純臣。他只忠誠于皇帝。這就意味著他不會參加儲君的爭斗。但是儲君卻也沒有爭斗。皇帝立三皇子為太子。這并不是意外。九皇子還在防線上,對于這個詔書沒有什么問題。他們畢竟是親兄弟,很多人都以為他們會爭斗,但是卻沒有想過他們畢竟血濃于水。而且,九皇子的志向并不在那個位置上。許謹修最后做的一件事,那就是擁立新君。皇帝在大戰之后立了儲君,他要做的事情都已經做完了,沒有了牽掛,很快就走了。走之前,把兩位嫡子都招到了身邊,說了什么,誰都不知道。反正等到皇帝下葬之后,九皇子回了邊境,太子登基。那個時候,許謹修為丞相。他才剛剛三十歲。和何秋白分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