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61
當真危矣。 譚妻見譚岑臉色難看,還想再勸勸他,卻見譚岑瞿然站起,“不成,我得想個辦法?!?/br> “你想做什么?!弊T妻直接把譚岑一拉,霸道道:“都什么時辰了,你明兒不用上朝嗎?快給我用了安神湯之后去休息去?!?/br> “不成!不成!”譚岑掙扎道:“知了這事我那睡得著,我到研究室研究研究?!?/br> 譚妻還沒弄清楚怎么一回事呢,譚岑便像是中邪一般的突然急急的往研究室沖了。 譚岑的眼神中燃著熊熊烈火,做為工部第一能人(自封的),他說什么都不信自己設計不出比那些什么燧發槍更好的槍。 然后……在研究了一晚上,甚至之后的無數個晚上,再把前朝所有槍械的資料盡數讀完之后,譚岑不得不承認,他真的設計不出來。 頭一回碰上自己無力之事,譚岑忍不住痛哭了。 對此,莫故也只能勸上一句,“飯要一口一口吃啊?!?/br> 想要吃成大胖子也得看看自己有沒有那個胃啊,在眼下的科技水平,一口氣達到電影里的效果實在太難了,莫故有些擔心了,早知道是不是不要看電影,直接看看記錄片算了?結果這下子一口氣把大家嚇的過了。 不過見譚岑如此用心,莫故也是挺感動的,“朕學習數理化這么多年來,深深覺得此物才是一切科技之祖,所有的科技都絕計繞不過它,見你如此用心,朕便將此學賜與給你,望你好好研習,帶領我朝更進一步?!?/br> 聽出圣上話里的暗示之意,譚岑興奮的整個人直抖,抖的讓莫故都有些擔心,這家伙不會興奮過度心臟病發吧? “譚岑!”莫故輕咳一聲,正色道:“汝可有信心研習此學?” “圣上!”譚岑重重地跪倒在地,“臣絕不負圣上所托!” 于是乎,莫故便遞給了他一本── 高等數學?。?! 一見書名,譚岑頓時眼神死,救……救命!他愛的是物理,化學次之,不是數學??! 譚岑正想做垂死掙扎之時…… “譚卿!”莫故重重的一拍譚岑的肩,“這事就靠你了!” 正所謂讀通數理化,走遍世界都不怕。他自己是懶得讀了,只好讓手下人讀了。 瞬間由譚岑晉升成了譚卿的譚岑絕望的雙眼放空,他能跟圣上說不嗎? 多年之后,當后人挖到景榮朝中,最受景榮重用的一代數學大師譚岑之墓時,其墓志銘上一句:悔不當初!一直是歷史上最大的不解之謎。 既然與女真之間仍有一戰,自然得知道女真人目前的槍炮水平。 雖然女真人已經掌握槍炮的制造技術,但以女真人的財力,還有女真人的人口數量而言,理論上女真人能自制的槍炮絕對不多,應該大多還是以跟俄羅斯人購買為主。 俄羅斯眼下的槍炮水平雖然比大晉朝要來的好,但在西方歐洲國家中還是居于未座,再加上這時代還沒有導入什么自動化生產,全都靠人手工制造,以女真之能,能自制千百把枝燧發槍已然是極限了,想要再多,怕是不能。 憑著這千百把枝槍再加上女真人驍勇善戰的性子,措手不及之下,要占了東北不難,但要從大晉朝中強久的奪走東北,莫故不客氣的說上一句,除非他是死的,又或著他的繼任者是個傻的,不然大晉朝早晚會把東北奪回來。 但以他對女真的了解,現任的女真大可汗可不是什么有勇無謀之人,所以女真敢定下此計,背后必有依仗。 莫故猶豫再三,悄悄召了薛彬父子進京,讓他們帶人繼續與女真人做生意,并安排了一些暗衛混在商隊之中,一方面保護薛彬父子安全,另外一方面也好探明女真人究竟在制造何種槍械。 會選薛彬父子,莫故也是有著自己的理由的,一則,薛彬父子曾與女真人接觸過,再接觸也較為容易,再則,因著他當年幫薛彥與薛彬爭產一事,薛彬父子也比旁的走商較容易取信于女真人。 這個任務極為危險,莫故本來都準備好了一大段話好鼓勵薛彬父子,甚至想說事成之后賜個什么小官之類的,不類薛彬父子聽完之后就像是打了雞血一般的激動,保證使命必達,看的莫故都有些傻眼了。 當然,莫故又不是什么黃世仁,自然是勸他們到時以保命為重,這情報可以慢慢打聽,結果這兩父子越發感動,一副恨不得為國捐驅的模樣,讓莫故都有些不好意思了。 只能說,他還是小看了皇權在這個朝代的魔力了,無論如何,薛彬父子終究還是背負著重大使命,前往東北,而且薛逸也擺出一副要跟女真人長期合作之勢,竟然還拉上了王子騰一起。 王子騰也是個膽大的,在確定薛逸是奉旨辦事之后,還真大大方方和女真人合作了起來,女真人一方面唾棄像王子騰和薛逸這般的漢jian,另外一方面又靠著王子騰與薛逸,大量購買鐵器與銅器,用于制槍。 當然,在薛逸和女真人虛與委蛇的同時,莫故也沒有閑下來,先是緊急從西洋人那邊直接大量采購各式槍枝,另外也讓人盡快開始自制槍枝,不過在自制槍枝之時,大伙又遇上了難題。 那就是……該做什么槍? 大晉人雖然不懂槍枝原理,不過中國人的山寨能力,舉世聞名,那怕不懂槍枝原理,只要有了實體,大伙依樣制作也不是什么難事,連考了好幾年公務員考試,考到快吐的大臣們也總算開始有了數理化的思考。 于是乎,大伙便在考慮,究竟那一種槍枝是適合他們大晉軍的? 就工部而言,自然是越好制作,工藝步驟越少的槍枝越好,就兵部而言,自然是殺傷力越大,射擊距離越遠,準確度越高的槍枝越好,就戶部而言,自然是整體制造價格越便宜的越好,于是幾方人便爭吵了起來,最后還拉了莫故做評判。 這些從西洋人那買過來的槍枝各有其特色,無論選那一種都無法恰好的滿足大家的期望,莫故仔細聽著大臣們的論述許久后,笑道:“既然如此,那就制造我們自己想制造的槍枝吧?” 眾人:“???” “集合各種槍特點,直接設計適合我大晉朝的槍枝?!蹦蕪膽阎腥〕鏊缇蜏蕚浜玫倪B發槍資料,“除了必須是燧發槍之外,亦必須是連發槍?!?/br> 別看眼下西洋的槍枝還沒有達到連發槍的程度,但在同個時代的清康熙時期,一名叫戴梓的官員早就設計出了連發槍,而且還是二十八發連發槍,雖然射程與火力上有所缺陷,不過要是集思廣義,說不得能改進這些缺點。 只可惜那時候的康熙因為認為騎射才是滿人的根本,再加上當時戴梓遭人構陷,最后落了個流放后貧病交加而死,著實可惜可嘆,就差一步,說不定整個華夏民族的命運就會改變了。 莫故即位之初也曾去找過那位名叫戴梓的一代武器大師的下落,不過很可惜的可能是因為時空背景不同,既使他尋遍了大晉朝,也始終找不到此人的下落。 不過既使沒有那人的連發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