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39
我娘與我爹感情好,卻也沒裴大人與夫人你這般好?!鼻卦撇唤w慕地說:“等我以后成了婚,也要有夫人這般恩愛才好?!?/br> 甄好頓了頓,一下不知道該不該順著她的話附和。 她想了想,才說:“秦夫人上回還找過我,讓我多注意些,可平日里來我們鋪子里的也都是姑娘家,沒什么年輕的公子?!?/br> 秦云頓時不好意思,也就不敢再提這件事情了。 這會兒春天才剛到,鋪子里也忙活的很,非但甄好忙,秦云也忙著學習。秦云學起來十分認真,她在穿衣打扮上自有一番見解,這是從小用金銀綢緞好東西慣出來的眼光,甄好教了些,后面也沒什么好交的,后面便開始著手教她關于經營鋪子的內容。 甄好知道的這些,也是從裴慎那兒學來的,教秦云時,說起話來,難免就帶上了裴慎的名字。秦云認真地聽了幾回,先把她教的內容記下,而后也忍不住道:“夫人話里話外都是裴大人,我知道夫人與裴大人恩愛,可也得多想想我這個孤家寡人吧?!?/br> 甄好啞然。 她怕秦云誤會,便將當初裴慎管理甄家鋪子的事情說了,又說起自己也是跟在裴慎后面學時,秦云便木然道:“夫人說了那么多,可不就是為了夸一夸裴大人的厲害嗎?” “……” “夫人也不必多夸裴大人,滿京城的人,有誰不知道裴大人的厲害,就算夫人不說,我也是打從心底佩服裴大人的?!?/br> 甄好不敢說了。 之后她便一直小心翼翼的,避免著再提起裴慎的名字,好不容易等春衫衣料的熱潮過去,鋪子里才終于有了短暫的空閑日子。這段時間以來,秦云跟在她后面學,如今可學了七七八八,甄好便放心地把鋪子里的一部分事務交給了她,自己也終于有了空閑的時間。 京城里的人都知道,如意閣不但有裴夫人眼光獨到,后來的秦姑娘也厲害,平日那些夫人邀請人上門時,先邀請甄好,若是甄好沒空,就再去邀請秦云,兩人分攤了事務,甄好也沒平日里那么累了。 她一輕松,裴慎看秦云的眼神這才順眼起來。 可甄好是個閑不下來的性子,悠哉了一段日子之后,看裴慎每日這么忙碌,而裴淳平時又要去學堂里,甄好一個人待在家中,反倒是與甄父先前一樣,開始覺得一個人待得無聊了。 她開始琢磨著,是否要開個分店。 如意閣已經在京城里有了名聲和口碑,生意已經大好,最開始的投入早已經收回了本,如今已經在大把大把的賺著銀子。鋪子里每日客似云來,甄好就開始覺得鋪面有些不夠大了。 京城里頭還分東市西市,京城大,尋常百姓出門全靠腳程,玲瓏坊在京城的東市,若是西市那邊的百姓要走過來,就得費小半天的工夫,因而如意閣的生意雖然好,可也并不是全京城的人都會往如意閣來,西市那邊,自有另外賣脂粉綢緞首飾的鋪子。 甄好尋思著,是否要在西市也開一家店。 只不過要開分店,也就還有許多麻煩事,她還得重新找伙計,手把手教他們,還要再找一個管理的人來,說不定還要讓秦云也去新店,到時候就又要比先前還要更加忙碌。 只是生意若是要做的大,也就不會只有一家店。 這等大事,甄好考慮起來還有些猶豫,只等著裴慎有空了,再與裴慎好好商量。在經營鋪子這方面,裴慎哪怕是從未接觸過,也比她厲害。 只是裴慎實在是忙碌的很。 靖王帶兵出征,一路過去,所有消息也都會傳到朝堂之上,在靖王到達邊關之前,邊關的消息也不停傳來,朝中氣氛低迷,裴慎也十分忙碌,每日都要忙到很晚,忙的腳不沾地。 在靖王到達邊關之前,甚至邊關還傳出來了一個新消息。 外族時常派人sao擾,搶走百姓的錢糧,甚至也不將那些百姓的人命放在眼中,又有消息傳來,有一伙外族人趁夜入了城中,那些人帶著武器,帶著馬匹,所過之處竟無人敢攔,幾十條人命喪生于他們手中。消息傳到京城,皇帝更是直接在金鑾殿上當著文武百官的面摔了折子。 更令人氣憤的,便是那城中知府,竟將城中所有百姓拋下,帶著家人細軟連夜逃走了! 那伙人入城時,城中群龍無首,連守城的士兵都人心惶惶,當夜并未守在自己的位置上,若非如此,也不會有這么多百姓喪生。還是邊關民風彪悍,百姓們自發拿起武器反抗,才勉強將城門守住。 皇帝陰沉著臉,視線掃過眾人。 “知府叛逃,城中百姓怨聲頗大,若是不做些什么,恐怕會先失了民心。只是再過幾日,靖王就能抵達邊關,到那時,還能將城中事務接管過去?!庇腥说?。 皇帝的手指敲著龍椅,眉頭緊皺,卻并不贊同。 靖王是去帶兵打仗,外敵當前,他本就與那些百姓從未磨合過,又向來是高傲的性子,從不與人低頭,如何能服眾,如何能安撫那些已經生出怨恨的百姓? 作者有話要說: 咳又遲了_(:3」∠)_躺平任打 明天也是18點!不過大家也知道,一般只會遲,不會早,如果18點沒有更,那就是21點!么么噠! 感謝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 36557366 2瓶;長留子畫陌阡白 1瓶;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 正文 第 151 章 一座城里頭那么多的百姓, 如何能將百姓棄之不顧。如今外敵來犯,知府叛逃的事情已經失了民心,就更需要一個可靠的人前往邊關, 既能在大敵當前穩住民心,協助靖王,還能讓百姓重新信任朝廷。 這樣的人至關重要, 連更不能出半點差錯。 可滿朝文武百官各司其職, 輕易也調動不得, 更別說,能擔此重任的人也沒有幾個。 皇帝很是發愁, 當日收到了折子, 卻遲遲決定不出一個能送去邊關的人。 倒是有幾位大人主動請命, 可在皇帝看來, 那些人都不行。他屬意的幾個, 卻并沒有這樣的意思。 畢竟誰也不知道,這一調離, 是否就是再也回不了京城了, 邊關貧瘠, 民風開放, 即使調離京城外放, 大家也是可勁兒的想要往江南富庶之地, 再說,去外地做地方官,哪里有在京城做官來的好, 更別提如今邊關還要打仗,一不小心還有性命安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