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78
報》上看到一點關于此次戰事的內容,但是用腳趾頭想也知道,他想的是夏亦真,而不是這兩個注定要成為他們手下敗將的蠻族首領的故事。就算他們再可憐,引起戰爭的緣由有多么的不得已。但站在大衍朝受盡磨難的平民們的立場上,這兩個蠻族都是仇敵,死不足惜,沒有任何理由值得他們去原諒!能稱得上一句愛民如子的謝承宸,立場如何就不用多說了。雖然說起來可能有點狂妄,如今戰局還不算太明朗呢,就認為對方注定是手下敗將了,但謝承宸如今還真有這個底氣。當然了,事情的最后結果,也確實是如此。要不是不看完這篇報道,夜里睡覺之前,只怕會再次重復那天在雙溪寺受到的折磨——聽毫無感情的女聲,重復朗讀今日的至少六遍,囫圇吞棗似的看一遍跟被迫聽上不知道多少遍相比,當然是前者受到的折磨少了。翻開奏折,謝承宸壓抑著反感,飛快的掃了一眼報道的內容。也不知道是這報道的撰稿人文筆十分出色呢,還是這報道的內容實在是太過驚人,反正謝承宸是毫無防備的看入了迷。而且似乎是預料到了謝承宸心里可能有的反感,這報道內容相當簡略,而且沒吊人胃口,一本奏折就把故事全說完了。簡單概括一下就是這樣,一個因為部族只能由女子接任族長而男扮女裝的戎族族長,救了一個因為部族女性地位極其低下,為了地位和權利,大膽的改扮男裝的世仇部族族長的小”叔叔“,他們發現了彼此的秘密,在沒辦法將對方滅口的前提下,兩人決定攜手并為對方保守秘密。這就是兩個瘋子結合的真正原因,而不是在大衍內部也很有市場的“敵對族長沖破世仇藩籬勇敢結合”的版本,就算真可能有這種故事,可能性也早被戎族族長扼殺了,鄔骨族如今的族長,之前私定終身的對象,是戎族族長的表妹——如果他不是偽裝成了女性的話,繼承族長之位的只可能是這位表妹,而他向來喜歡把威脅扼殺在搖籃里。沒有太多的逼不得已,也沒有太多的情有可原,只有赤'裸'裸的自私自利,以及對權勢的掠奪與占有。現在更想快點收到打敗他們的好消息了。作者有話要說: 月底啦,發工資啦0(*^__^*)嘻嘻……☆、64|3.31首發在等待戰事的最新消息的同時,謝承宸也沒有忘記要處理那些在背后做小動作的人,被他拿到真憑實據了的,在如今這情勢下,換掉或者撤職也沒問題的,就全部被他收拾了一遍。處于非常關鍵的部門的,比如負責糧草軍械,援軍調派等位置的,謝承宸盡可能也把他們換掉了,就算在交接上比較麻煩,也比他們在背后可能的小動作要好。至于在無關緊要的位置,或者沒有證據,只是受到懷疑的人士,謝承宸則給了他們一次機會,等這場戰事結束了,再另行處理。其中就包括了袁尚泉,他的位置不重要嗎?這顯然是不可能的,戶部掌管天下糧米,可以說是牽一發而動全身的位置,袁尚泉曾經受到元朔帝的信重,早早給了他這個位置,他也做出了超乎常人的成就,在這個節骨眼上,謝承宸是沒可能動他的。謝承宸其實也不愿意懷疑他,對于元朔帝看人的眼光,在這個位置上還顯得非常稚嫩的謝承宸,對于元朔帝有種迷信般的信賴。就算僅僅只是為了這個,謝承宸也愿意再觀察袁尚泉一段日子。不過太機密的事情,謝承宸就不愿意叫袁尚泉知道了,天曉得袁尚泉會不會告訴袁尚清呢?畢竟他們可是兄弟。朝堂上的眼光,一直注視著仍處于膠著狀態的北部邊境,對于陳王府的領地注意的就少了,只知道沁怡公主仍然帶著手下四處亂轉,尋找漏網之魚,還曾經上書,說是有個小村莊,因為流亡士兵的沖擊,一百來口人,最終只活下來十個不到。總共兩個老人跟七個小孩,青壯年無一幸存。其中老人擋在孩子前頭保護著他們逃亡時,被逃兵砍了幾刀,一個留下了自己的左手,另一個則少了三根手指一只眼睛,都留下終身殘疾,倒是孩子們只有些輕傷,三個女孩里有一個臉上留下了一道寸長的傷疤,但至少都活了下來。要不是沁怡他們來得及時,連這幾個人都不一定能救得下來。原本對公主領兵還遲遲不回朝很有意見的官員們,最終也只能閉上了自己的嘴,那些鄔骨族叛軍,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告訴了所有人,他們跟那些在北部邊境燒殺搶掠的同族們,并沒有什么不同。在那封上書之后沒過多久,那上書中所說的幸存下來的孩子們,都被沁怡送到了京中,說是他們在當地也沒辦法生活了,干脆送到京城來,由公主府代為照顧,算是她的門人。沁怡公主當然不是什么濫好人,但她始終覺得,要不是她那個倒霉催的庶兄,很可能一切都不會變成這樣,這一村莊的人也都能活下來,謝家人對他們是要負責任的。等把鄔骨族逃兵都收拾了,她還會收攏孤兒,置辦育嬰堂,用陳王被追回來大半的財產供養那些孤兒,贍養那些老人。當然這些行為都是要用謝承宸的名義辦的,雖然謝家沒有女子也能繼承皇位的先例,但畢竟軍權還是軍權,萬一沁怡想不開要坐坐那個位置呢?謝承宸不想猜疑她,但多得是人想要站在謝承宸的立場上“為他考慮”。謝承宸也不是白占她這個便宜,不僅出了三分之一的錢,還提供了在相關方面比較有經驗的人手——蘇梓書社之前負責組織撫恤犧牲將士的人才,既可以避免無意義的浪費,把錢花在刀刃上,其次當然也是要讓他勸導這育嬰堂里的孩子走上一條“正確的道路”了。也不知道徐太后怎么想的,她把這七個小孩都召進了宮里,說是了解一番陳王封地如今的情況。謝承宸拿她沒法子,派上幾個內侍,突擊教了這些人兩天禮儀,也就被徐太后召進宮了。徐太后本來還想把那兩個老人也叫來的,只是被宮中的嬤嬤給勸住了,他們受了重傷,年紀也大了,何必叫他們動這一趟呢。當然了,這只是她們覺得殘疾不雅觀,不讓徐太后見的委婉說法而已,不過已經足夠說服徐太后了。謝承宸這天正好有空,也就陪著徐太后一起見了這幾個孩子。以謝承宸的眼光來看,這普通鄉民家的孩子,確實沒有什么特別出彩的地方,頂多比他之前見的宗室勛貴家的孩子顯得淳樸些,年紀大些的孩子,手上還有很明顯的老繭,顯然已經干過不少農活了。不過這只是第一印象罷了,多說上兩句,這幾個規規矩矩,在內侍的教導下看起來一模一樣的孩子,就露出了各自不同的性格特點。他們官話說得不怎么樣,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