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2
有皇后主持打理的情況下,出現異兆,這可就全是謝承宸自己的責任了,更有些愚民,竟以為皇帝的家事跟他們似的,以己度人,覺得謝承遠的哭鬧,是因為謝承宸容不下這個幼弟,更有人繪聲繪色的說元朔帝留下遺詔,要兄終弟及,謝承遠這是為將來的子嗣籌謀。這流言之荒謬,謝承宸聽聞了之后,居然被硬生生氣笑了,皇子相爭什么的,不用別人說,史書上都記載著呢,兄弟相殘、父子刀劍相向什么的,于別人可能只是一段史實,但對謝承宸而言,這些可都是前人留下的經驗教訓。只是那些問題他統統沒有遇到而已。他現在還這般年輕,同胞弟弟甚至還是個不懂事會尿床的小屁孩,這些人就盼望著他們骨rou相殘,甚至還傳出了荒唐的輿論來,謝承宸氣得差點折斷了手中的筆,最后還是忍著氣,把筆扔到了一邊。他從小就是個節儉的乖寶寶,這種有氣破壞東西發泄的行為,哪怕要氣炸了,也是不會做的。支使夏亦真去處理流言的事情,謝承宸佯作無事的繼續看他的奏折。偏偏今天大臣們說的內容不是毫無營養又臭又長的互相潑污水,就是哪里哪里又有了輕微的災情,需要朝廷撥款賑濟,或者上書稟報去年的稅收實在太重,又遇上春旱,希望能提前減免當地稅賦的……甚至還有知道了后宮出事,危言聳聽的要他去祭天的!謝承宸狠狠的翻開奏折最后一頁,在手邊的白紙上用朱筆寫下了那人的名姓,力道大的茶點把整張紙都擦破了,不過他最終也沒有把這這張紙填上申斥的詔書發下去,只是又在那人名字上劃了把大大的血色紅叉,把筆扔到了另一邊去。他可是個想要成為明君的人,因為人家所說不合他意,就將人痛斥一頓,或是把這個六品小官追罪下獄,這可不是一個明君會做的,至少元朔帝沒有做過,他每次收拾臣子,都是有理有據,每人都是厚厚一疊罪名證據單子,無可抵賴,也無處可辯。謝承宸的心里則蒙上了一層陰霾,他與父皇的差距就那么大嗎?在元朔帝還在時,后宮里縱使有些小打小鬧,這風波最多兩天就會平息下來了,這還是有妃子們互相爭鋒的情況,然而他現在的后宮,比起元朔帝還要簡單空曠,他連皇后都還沒有,確連唯一的弟弟都遭人謀害,卻連是誰做的都找不出來……謝承宸難得有些灰心起來,連奏折都看不下去,不過等他耐著性子,一頁頁的翻完了那份惹他生氣的奏折,奏章末尾卻浮現了一些字來。謝承宸有些驚奇,他一直有記錄的篇數,每天最多不超過二十五篇,今天的篇數是二十二篇,之后出現的就是之前的重復,這一篇看標題,就不像是他之前看過的那些。仔細一看,這報刊標題的邊上,還掛著一行小字:“本報急訊,突發事件,今日增刊!”,謝承宸摸了摸額角,到底是什么突發情況?他拿到也將近半個月了,這還是第一次遇見。只是文章的內容,卻讓謝承宸不由自主的坐直了身體,看過一遍之后,不由得皺起眉頭,再次翻閱了一遍。在這個朝代里,女性的地位比起前朝來還是要高上許多,雖說還不能讓女子考科舉,成為正式的官吏,但太醫院、戶部等地,是允許招考女子的,給的俸祿跟同品級男子一樣,女子自立門戶,只要交得起每年的稅賦,也都是會被律法承認的,和離、寡婦等人再嫁,也都是民間常見的事情,并不會被特別的指指點點。謝家也曾經有過皇帝尚幼,太后執政的時候,當時的太后還任用了四五位女官,至少都是五品往上,有一位還領著宰相的職責,皇帝親政之后也沒有換下他們,那位最拔尖的,還在皇帝的堅持下,入了本朝名臣傳,可惜之后外敵入侵,科舉制的改革也就漸漸沒有人提起了。在謝承宸心目中,本朝的環境已經算是不錯了,但看這篇文章里所說,卻與謝承宸自己以為的完全不同,就在天子腳下,某位官吏的妻子一頭撞暈在京令尹轎前,狀告婆母不慈,用銀針戳死了自家不滿一歲的幼女。這件事就發生在京中,可以說是駭人聽聞,而謝承宸看著那位官員的名字,眉頭緊緊的皺了起來,那人居然就是剛剛洋洋灑灑寫了厚厚一封奏折,勸他去祭天的小官。☆、12|第十二章一結果六品言官,在這個高官云集,皇親國戚遍地走的京城里,實在是算不上什么。不過在這一兩天里,這位六品言官,卻成為了眾人口中的話題之一,誰見了面都要說上兩句。加上又在準備春闈考試的時候,京城里住有千余名來自全國各地的舉人,就算正面對著將要決定他們命運的考試,只要不是一心閉門死讀書的,都知曉了京城里發生的這件稀罕事。雖然有俗話說是“書生造反,十年不成?!?,但這些又會寫文章,大部分也都稱得上年富力強的舉人們,若是對朝廷的處決有所不滿,揮舞著筆桿一頓寫,這主管的名聲只怕要臭遍全國了。京兆尹對此愁得頭發都要全白了,他何嘗不想快些解決這件事呢?奈何這樁案子處理起來,實在是太過棘手。按照時人的觀念,就算父母有再多不是,子女跑去告官,也是不孝的,當然像是謀逆之類的十大惡并不算在內,這女子跑來狀告婆婆,在某些方面跟不睦不孝都挨上了邊。然而這女子狀告的內容,卻又要另算了,婆婆謀殺親孫女,是為不慈,而這做母親的為女兒討還公道,又占據了大義,對那老婦人是絕對不能輕判了,京兆尹派仵作核實那嬰孩的死因之后,就將那老毒婦抓來下獄,但這告婆婆的女子該怎么判,實在是有些難以拿捏尺度,判重判輕了,都容易讓人詬病。然而這事也不能不快些解決,拖得久了,流言紛紛,到時候更加不好辦了。說來這本也是樁榜下捉婿的美談,這六品言官,來自荒僻之地,寡母含辛茹苦的將他帶大,他自己又有點讀書的天分,中舉之后,又在二十七歲上中了進士,原本因為家貧沒能娶上妻子的他,被京中一戶殷實的讀書人家看重,將小女兒嫁了給他,還陪嫁了房屋田地,供他們在京城安居。金榜題名,洞房花燭,人生兩大樂事都被他碰上了,跟他一起參考的舉子們,大多都羨慕他的順遂。成婚剛剛一年,夫人就生下了個女兒,可以說是家庭和美,誰能想到這六品小官的母親,竟會親手殺害自己的親孫女呢?那老毒婦被抓進牢里,居然一點也不心虛,也毫不避諱的說出了自己的作案理由——為了讓兒子有后。這京城媳婦完全沒法理解她對孫子的執念,生下女兒之后,打算先好好撫養兩年,再生孩子。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