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85
書迷正在閱讀:云深不知處、再婚、彼端流年跡、恪守仙歸、她曾想帶壞男神、成婚十年再戀愛、婚途脈脈、不愈之癥、不科學唯物主義秘密檔案、穿越之教主的苦逼生活
的旅途。路上,便只有墨書玉所贈的玉簫為伴。此后的劇情,墨書玉一直未曾出現。每當葉逸塵落難,他卻再度從葉逸塵的記憶中浮現而出,一年、兩年、五年……年復一年,葉逸塵從最初彷徨無助的流浪者到名滿江湖,他遇到過很多的人,有好的有壞的,結下了仇人,更結交了摯友。他遇到不少給予他溫暖的人,有男的有女的,卻沒有任何人能取代墨書玉的位置。離開了墨書玉的羽翼,他成長得非常迅速,所付出的代價也十分大。東方慕將章節存進后臺,又在光腦上進行了備份。最近這段時間,他偶爾與夏子哲學一學程序技術,偶爾與羅斯蒂安聊聊天,跟著萊安補補課,再碼上幾章存起來,生活過得忙碌而充實。自從劇情發展到葉逸塵被迫離開與墨書玉約定的地方,獨自去闖蕩之后,東方慕便很少在文底下回復讀者的話了,不用看他也知道現在文底下肯定怨氣沖天,但是他又不能改大綱,在前期,葉逸塵被墨書玉寵得太好,這樂師雖然看著冷漠,可是對葉逸塵可謂是寵到骨子里面。不離開其羽翼的庇佑,便沒有成長起來的機會。至于后期的BE,若不是刻骨銘心,回到現代的葉逸塵又怎么可能繼續將樂師的技藝傳承下去呢。于是東方慕在心里面扯著歪理,一邊虐著主角,一邊躲著讀者。連帶學校中認識他的人也沒能逮著他一次,東方慕覺得再過不久這群人就要惱羞成怒人rou他了……將手上的稿子存在起來之后,他才終于有空開了網頁瀏覽信息。自從他打定主意要讓華夏文化復興之后,他便極為關注華夏歷史研究院的信息動態。研究院的官網上有各個星球的分區,華夏所屬的分區并不在首頁分區版面上,想要進去還得特意去搜索,東方慕直接把分區地址收藏了起來,每次進入便會方便很多。網頁的最中心部分是華夏歷史研究院這一年來的工作、成就公告,置頂加紅字極為顯目的一條公告引起了東方慕的興趣。這是一條有關華夏遠古青銅器研究的進度公告,從夏商傳到現在,所能保存的青銅器不算多,卻也不算少。但是要鑒定這些青銅器,專家卻遇到了難題。在古代,華夏曾經出了好幾批有關遠古青銅器、瓷器的高仿,當時政/府打擊此團伙的時候打得不徹底,使得很多高仿作品流傳于民間,到了現在,雖然人們所能找到青銅器不算多也不算少,但是因為找不到詳細資料,便無法準確地判斷、研究他們所得到的“古董”究竟來自哪個年代。畢竟當年很多人的技術已經達到了以假亂真的情況。因為沒有足夠的資料,研究組舉步維艱。這條公告是前幾天公告掛出來的,今天這條公告更新了進度,并且還特別注明如果能在五年之內將青銅器的問題解決,也許他們可以將這個項目加入地球申請提高其等級的申請資料之中。公告上還附帶了剛剛交上去的地球申請提高等級的地址。東方慕點進去之后,仔細地看了起來。地球誕生的時間十分早,出現生命、智慧人類也是屬于早期,近期地球的華夏人與希臘人(因為西方不少國家早已移民外星,到如今便將西方少數的國家歸類為希臘國,現如今的地球,只有華夏人與希臘人兩個民族)對于科技的貢獻讓人十分滿意,此后的五年內要是保持這樣的勢頭,科技方面便不用擔心了。現在最要緊的便是星球文化方面。無論是華夏還是希臘,面前都面臨文化斷代、文化逐漸消失的情況,兩族人民都在試圖尋回本族文化,不幸的是,希臘文化曾經斷代一次,而后到了現在再次面臨斷代危機,所以他們那邊想要將文化修復,實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于是眼下希望便寄托在華夏身上了。東方慕看了看華夏遞上去的有關星球文化的資料,比起前兩份,這一份實在是少得可憐。華夏文化絕對不少,但是到了如今,能夠找到詳細資料的已經不多了。有不少信息資料十分分散,如果能把這些資料組合起來,絕對事半功倍。東方慕又返回去看了那個公告,將這些人的工作進度記錄下來,然后便去了圖書室。此后的幾天,除了上課碼字,他基本都在圖書室中度過。半個月后,華夏文化研究院收到了一封郵件。從青銅文物研究的信息公布出來之后,他們收到眾多華夏人的幫助,這些人都在為他們整理資料,有時候很多信息上的資料都能讓他們轉換一個思路從而研究進度更快。當然,也有少部分資料使得他們的研究進入了死胡同。不過,沒有哪一份資料,能夠像東方慕列舉的這般詳細。接收這份郵件的人看著這一長串的資料信息以及列舉推薦的重點書籍,都看直了眼睛。能進入研究院的人必定不簡單,東方慕列舉的書籍,再坐的沒有哪個是沒看過的,可是,他們就是不曾將這些信息完全整合起來。原本看著極為不起眼的一句話,加入另一句話中,就成了一個時間信息,簡直不要變化太大。東方慕這已經不是給對方開啟新思路那么簡單了,那根本就是將一本書甩到對方面前,翻頁告訴對方這這這你們都能拿去參考。“署名只有一個人……”接收信息的人喃喃自語,語氣中帶著些許的不可置信。這樣龐大的工作量,是一個人完成的?不僅僅是指出可參考書籍,甚至將他們原本公布在公告上的表明所遇到的困境給一一講解了,并且完全有所依據。這樣龐大的工作量……署名只有一個人,而不是一個團隊?“為什么我覺得這一幕十分眼熟……”接受這份資料的恰好就是當初看了之后產生靈感從而完成了一篇學術論文的那個研究員。此時看著這風格十分相似的資料,他第一時間便想到自己一直在追的那篇文的作者。可是……根據“病友”的證實,那個作者真的至少在校生而已,十幾歲的孩子,真的能獨自一人完成他們整個科學院的人都沒能做到的事情嗎?無論如何,得到這份資料如獲至寶的研究員馬上把這份資料交給了自己的導師,不一會兒,負責研究青銅器的研究員們都拿到了這份信息。這個研究員也按照導師的吩咐給東方慕回了郵件。大致是多謝東方慕對于研究活動的參與,他提供的資料十分有用,他們將會在短時間內為東方慕打去一筆答謝費等官方答謝詞。東方慕收到這封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