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33
的地價甚高,我便是有心也無力?!?/br> 說著,她應當是想到了個主意,可礙于情面又猶豫不已,好幾次欲言又止不提。 葉微雨玲瓏心思,見她踟躕便委婉道,“梅jiejie若有什么難言之隱,稍后再說與我聽,可好?” “多謝微雨meimei好意?!?/br> 通常齊殊元的作息是,晚膳后雷打不動地陪湯圓玩耍,在園子里溜個圈算作消食。之后再回房,由著侍女伺候梳洗完畢,就到了睡覺的時辰。 今日也是一樣,他牽著湯圓央綠蘿去廚房給他尋了點小rou干,用作他在院子里訓練湯圓的坐臥起身奔跑等動作的引/誘之物。 齊殊元雖出去了,桓允卻老神在在的靠在圈椅上不動,葉微雨提醒道,“現下還不回宮,太子殿下該擔心了?!?/br> “時辰還早著呢?”桓允說著又把那幅畫拿出來欣賞,只覺越看越喜歡。 見他吃了就坐,葉微雨很是不喜他這惡習,忍不住過去拉他起來,“便是稍后再走,也應當消消食再坐,若是積食了難受的還是你自己?!?/br> “好好好?!被冈什磺椴辉傅钠鹕?,心知她是不愿自己在此處礙著她姐倆說話,也不知那女子有何魅力,竟引得阿不對自己越發不在意,他心里愈發看梅湘不順眼,“我去觀摩觀摩小螞蚱如何訓他的小狗兒?!?/br> 等屋子里沒了旁人,葉微雨這才在梅湘面前坐下來,直言道,“梅jiejie可是囊中羞澀,需要我接濟你一些銀兩?” 畢竟是難以啟齒的事,被她明明白白的道出,梅湘面上羞窘,清麗的小臉微紅,“正...正是?!?/br> 唯恐葉微雨誤會自己會借大筆銀子,梅湘趕緊解釋道,“我當初從夫家逃出來時,情急之下裝了不少首飾,拿去當了也值些銀錢。只是卞梁的物價甚高,若我想經營一家腳店,只怕還需投入更多的銀子?!?/br> 葉微雨聽了了然道,“不妨事,母親的嫁妝里還有尚未拿作他用的鋪子,我可按照市價借租給梅jiejie,待梅jiejie有了收入再還我也成?!?/br> 梅湘聞言,沒料到有這等好事落在自己頭上,她略忖片刻仍是不置信道,“meimei說的可是真的?可我何德何能讓meimei屢次相助...” “梅jiejie也不必謝我,只我們需當公事公辦,字據條款還是要寫清的?!比~微雨緩緩道,“還請梅jiejie莫要見怪?!?/br> 梅湘不甚在意道,“meimei好心助我渡過難關,我又怎會怨懟?自然是再感謝不過了?!?/br> 梅湘了卻一樁心事,心下歡喜,便陪著多說了些時候的話才起身告辭。 皇城大內每日亥正落鑰。 桓允便是不愿也不得不回宮,葉微雨將他送至二門。 明月高懸,夜空中幾點疏星散落。涼風習習,隱約帶著花香。除卻巡邏的護院走動,只草壟里小蟲子發出的“噗嗤噗嗤”的叫聲清晰可聞。 流月和寶祿各提一盞紗燈在前面引路。 桓允方才未將斗篷系好,所以系帶便有些松散,斗篷也歪歪斜斜的罩在他的肩上。兩人的身高暫且相當,葉微雨看不過眼,就主動替他整理斗篷。 “我怎記得你提起過,你母親陪嫁的鋪子除卻博雅書局,余下的盡數都租了出去?”桓允乖乖的站著,嘴卻不閑著,“你莫要為著不相干的人做什么大善人啊?!?/br> 葉微雨道,“原本母親在??甸T附近的鋪子租賃給一個做綢緞生意的商人,可前日他使人來告知因經營不善,他將不再做這類買賣,又因租期將近,故而提前來商議退租的事?!?/br> “正巧我還在發愁如何處置這鋪子,梅jiejie就有需要,解人之困不正好?” 桓允凝視著她的眼睛,不解道,“按理說,那梅湘跟你是隔得再遠不過的遠親,你又何必如此上心?竟不像你了...” 葉微雨抿唇不語,半晌才道,“她啊,不過是個可憐人罷了,能幫就幫吧?!?/br> “我瞧著她一副沒安好心的樣子?!被冈什恍嫉?,“低眉順眼的,可不像極了我父皇后宮里那些邀寵的妃子?” 葉微雨將系帶系好,聞言斜眼睨他,“你如今說話越發無度,梅jiejie又沒得罪你,你何必小人心思?” 桓允半真半假的啞然道,“你幾次三番為她說話,怪罪于我,還不是得罪我???” 葉微雨懶怠與他掰扯,喚住流月,“流月,隨我回去!” “你這小娘子!”桓允無奈拉住她,“年紀不大,氣性這般大作甚?” 似是為了印證他的話,葉微雨到桓允離開前,這一路都未再搭理他一句。 一夜無話不提。 作者有話要說:腳店:出自宋·孟元老·,是供人臨時歇腳的小客店,其實也就是小規模的酒樓,與之相對的是正店。兩者最大的區別是,腳店沒有自主釀酒權,正店有。 第24章 早在高祖皇帝時,朝中有名叫弋清的官員鬧了一個笑話。 時逢農耕,高祖趁春/光尚好,帶著文武百官外出汴梁城踏青賞景。馬車行至鄉野農家,見農人在耕地撒種,高祖一時興起,就喚停車馬,詢問農事。 高祖是個手不釋卷之人,卻也重理論與實際結合。他見田壟里有長好的菜苗,就起了考校諸位大臣的心思。 他指著田地里那一株株將將發芽的幼苗,只堪堪分辨得出它是何品種,問隨身的近臣,“卿可知這是哪種菜蔬的幼苗?” 那近臣是去歲從太學上舍直接免禮部試進入翰林的,雖只是小小的編修,可其才華橫溢,尚在太學時就得高祖親睞,故而此次踏青特招其伴駕。 這位近臣正是弋清,他圣眷正濃,又少年意氣,很是風光。突聞陛下發問,弋清也不慌不忙,仔細分辨那幼苗是何物后,信心十足地答到,“此為菘菜?!?/br> 高祖聽聞但笑不語,又轉而去問其他朝臣,可得到的答案眾說紛紜,有說是“葵菜”的或有堅持是“菘菜”的,還有甚者在二者之間游移不定。 弋清往時同高祖論政皆對答如流,獲贊揚備至。而今卻在這不起眼的問題上栽了跟頭,他自是不服氣,忽而想到自己在家鄉讀書時,好似見過同類之物,越想越肯定此物和印象之物是同一個,便斬釘截鐵道,“陛下,定是薺菜?!?/br> 誰知高祖仍笑道,“弋清啊弋清,圣賢書雖好,可也要多多涉獵其他門類啊?!倍笏沤饣蟮?,“其實此為芥藍?!?/br> 弋清頓時面紅不已。 本以為這事就如常過去了。 可不久之后,朝廷就頒布了一項政令,農為國之根本,凡入太學者,須親侍農事,而以曉世事。 據高祖所言,他認為便是某人學富五車,四書五經倒背如流,作文酣暢淋漓,可只困囿于書本,不聞窗外事,于仕途和國家前途都只是閉門造車。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