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424
狠辣,靈樞大陸也沒那么多的事兒了?!?/br>在這種時候,似乎不該對是非說這么多的風涼話,他轉身便走了。“當初小自在天對我亦有恩情,我聽聞建閣需要十二天閣印,若你需要幫忙,大可開口。憑你一人之力,十二年之內,如何能湊齊?為我——給慧定禪師,上柱香吧?!?/br>是非只站在原地,看著尹吹雪的背影。有的人,明明看著小人,心底裝著的卻是大義。當初的是是非非,留到今日,哪里還能論述得清楚?是非繼續往前行去,忽然又覺得這樣的路不是太孤獨了。他恍惚之間有些明白,為什么小自在天的高僧們會做出那樣的選擇,大抵是因為多少還是有志同道合者的吧?只是才往前走了不久,是非忽然皺眉,往身后看了一眼。他北邊是劍閣,南邊是道閣。——似乎有些不對勁。是非忽然走了回頭路。天地荒莽之間,風聲嗚咽,忽然變冷了起來。是非抬眼,只見這群山都是冷綠色,不見什么溫度。——唐時的面前,也有這樣一個是非。他已經看了對方很久了。從來沒有這樣理智過的時候,看著是非,心底生不出任何旁的感情來。他得以完全冷靜下來,分析是非這個人。盡管他知道,眼前這不過是他心魔。可唐時并不覺得心魔有什么要緊處。是非,從小被慧定禪師領回了小自在天,從挑水的小沙彌,到三重天的大弟子,未嘗不是一種傳奇。這樣的經歷,即便是放到道門之中,也會讓人驚嘆??稍谛∽栽谔?,似乎只是一件稀松平常的事情。因為鮮少有人去關注,佛門清凈寡淡,即便佩服是非也不會表現得太過。這和尚一直生活在一種相當安定的環境之中,他甚至大抵能知道,他所知的太多事情都是從書上知道的。興許還有他師尊的告知,可當初他在天海山遇到是非的時候,他便不是那初入靈樞大陸的模樣,看上去倒比一些久經世事的人更加沉穩鎮定。師門之恩,救人之任,濟世之責——其實,都是負累。唐時這樣的門外漢,有一個特別奇怪的認知:佛本無情。不同的佛教有不同的分支,是非在小自在天不知道是哪個流派,又或者……兼而有之?他所學太雜……分析了一大堆,最后還是沒用。唐時抬手按了按自己的眉心,注視了他許久。“他”。假的是非。或者說他心底的是非。五無論她怎么想象,是非也就是這樣的一個姿勢。不曾改變過,老僧入定一般。這也許有什么特殊的意義,代表他從不動搖嗎?他伸出手去,點在是非的眉心,輕輕一用力,這影子便消失了。其實解決心魔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只要你用絕對理智的心,來分析你所面對的,再做出最正確的選擇便可以了。不可能的事情,放下;對自己無益的事情,放下;不該靠近的人,也放下。所以他放下是非,而是非是不是能放下他,并沒有那么重要。既然拿不起,心里放不放得下,并不是他們能決定的。——是非要去死,他看著便好了。這念頭剛剛閃過,他竟然覺得有些難受起來。真該讓自己那三觀繼續歪下去,認識的人多了,這些人也逐漸地有趣兒起來。唐時覺得原本的自己不是這樣的,一開始的他很奇怪……話說回來,他來這里到底為了什么?站在水池里,他感覺到了那種前所未有的充盈飽滿。只這樣抬頭一望,目光便像是能穿透重重阻隔,達到寥廓的天際一般。他身體之中,便藏著那一片汪洋大海。他是自己,也是那螻蟻;他是船,是帆,也是風。他是島上,無數無數的詩碑,他是那堆砌起來的碑林,他是刻在上面的每一個字,是組成那些字的每一筆劃,也是那深淺濃淡的墨跡……只將那眼一閉,他整個人便像是重新回到了那海上。他的身影,緩緩地從天際墜落,將雙臂張開,海風吹拂著他的袖袍。這一片浩瀚的大海,這一座海中驚絕的孤島。腳下是無盡的碑林,周圍低,中間高,像是一座高山,而他已經在高山之巔。出竅期,原來是這樣一個全新的境界。不僅是詩,而且刻詩成碑,于是成那萬古流傳的詩碑,成就那永不腐朽的篇章。手指微微蜷縮,又向上攤開來,緩緩地握緊。這里,是屬于唐時的世界。新的世界,已經建立。對尹吹雪來說,新的一生,卻已經要結束。吹雪劍,斷。前面那模糊的影子,只將斷劍的劍尖,送入他身體——尹吹雪竟然從不知道,他的劍原來有這么冷。劍由吹雪成,劍尖凝聚吹雪之粹,未料這樣一劍,送他尹吹雪西去。倒下,煙塵彌漫。鮮血染紅了他白衣,他看那人眼神冰冰冷冷的,卻看不清那一張臉。登仙門,永不可能是你。尹吹雪忽然笑了一聲,可鮮血同時從他口中涌出。遠處那穿著月白色僧袍的和尚,已經要來了。那人對他道: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我已今非昔比,殺你,無可奈何。而后他在是非趕到之前消失了。尹吹雪只覺得嘲諷極了,辛苦一陣,終究斗不過這命!他握緊了吹雪劍那斷劍的劍柄,只吃力而緩慢地遞出去,遞給是非。已然說不出話,卻也無話可說。這和尚,總該知道他要說什么的。把這劍,給了唐時吧。那牲口喜歡。第116章詬誣唐時完全無法接受,也無法理解的事情,終于發生了。聽說尹吹雪的消息的時候,他才剛剛結束了自己的小閉關出來。這一次運氣好,一舉突破到了出竅期,唐時手中的底牌又多了不少,只不過研究那新出來的詩碑,花去了他不少的時間。以前他只有很偶然的機會才能進入那一片大海的奇怪世界,可是現在忽然之間就不用擔心了。唐時進去,不過是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