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82
門與兩儀宗,怕是總有一些恩怨在的。唐時看孟州忽然像是想到什么,不說話了,便不再多問。被截去之后的獨尊山僅高二百丈,而周圍的群山卻都是千丈高,直插云霄,氣勢磅礴,他們便從山間走道穿過,到了這獨尊山下。獨尊山取的是“唯我獨尊”之意,乃是圓臺基座,周圍九座山便隔出了十個山間夾道,如今他們從夾道進來,便已經能夠看到獨尊山了,只不過此刻吸引了他們注意力的還不是獨尊山。在夾道的盡頭,乃是一大塊圓形的平整石板,如今他們走過去,便見那石板上亮起了一陣白光,而后便有鐫刻的字跡顯現出來。眾人定睛看去,卻是四方臺會的相關事項。四方臺會,甲子為期。四方臺現,則四方臺會開;四方臺隱,則四方臺會終。大荒以個人戰遴選新血,小荒以諸山團戰排定位次,不得更改。則一:篡改本鐫刻字跡者,殺無赦;則二:決戰生死,各憑天命,會后尋仇者,殺無赦;則三:敢有對四方臺不敬者,殺無赦!本屆四方臺會:四方者:北山、南山、西山、東山。北山:無極門、兩儀宗、橫劍派;座首:成書。南山:陽明門、百煉堂、洗墨閣;座首:唐時。西山:大道門、萬徑門、小梵宗;座首:泓覺。東山:吹雪樓、天海山、點蒼門;座首:尹吹雪。下附各門參與人員名單若干。唐時在看到那一連串的“殺無赦”的時候,便只覺得那字跡之中的殺機已經透了出來,仿佛能看到這人落字時候的猙獰殺意,過了許久才能平靜下來——在看到東山座首為尹吹雪的時候,他沒有半分的驚訝,除了尹吹雪,東山座首再無第二人選了。一掃東山的名單,泰半是不認得的。吹雪樓認識的也就是一個尹吹雪,點蒼門認得一個洛遠蒼,天海山卻是最多的,以秦溪為首,竟然有在正氣宗覆滅之后回歸了天海山的唐婉,還有當初與唐時在菜園一起辛苦勞作的邱艾乾,熟人也就這些了,旁的唐時也沒怎么關注了。下面還鐫刻著一些內容,不過都是更細小的規則了,字跡不大。東南西北四小荒山,以獨尊臺下東南西北四山位置次進,不得改道。獨尊臺一戰抽簽由大荒道閣第七層層主清遠主持,四方臺二戰抽簽由大荒逆閣第八層層主章血塵主持,總閣長老會天算長老控監全局。本屆大荒吸納名額:大荒道修:藏閣二;逆閣一;道閣三。大荒妖修:無。大荒魔修:陰閣一。觀戰督會人:大荒道修:藏閣第八層層主湯涯、丹閣第六層層主熄風、逆閣第七層層主天御、道閣第三層層主空虛。大荒妖修:浮閣第一層層主巫譽。大荒魔修:陰閣第一層層主常遠。“……”因為四方臺會的隱秘和神秘性,這些規則在最開始的時候,眾人只是知道一些的,卻從來不知道妖修和魔修也是會參與到其中的,最重要的是——大荒十二閣都是可以給出四方臺會之后的吸納新血名額的。湯涯當初跟唐時說,藏閣給了兩個名額,如今從這鐫刻的細則上看是完全沒有差錯的,甚至湯涯竟然也是四方臺會的觀戰者,在這個細則上將他們稱之為“督會人”,而且但凡是提供了吸納名額的大荒閣都派了人來看,估計是為了吸納到合適的人。只是……竟然會有大荒魔修之中的一閣出了一個名額,這倒是奇怪了。光是從這石板的細則上,唐時那靈光的腦瓜子就能推測出很多不一樣的東西來。原本以為仙佛妖魔四修的關系,定然是水火不容,可是在這里卻能夠看到妖修魔修也能夠參與到道門的四方臺會來,這根本不符合常理——甚至妖修魔修也能從這四方臺會之中吸納新血,這根本就是完全摧毀眾人三觀的一塊板子。之前所有的認識在這一塊小小的板子面前,忽然被推翻了個干干凈凈。唐時又想到了當初小自在天跟天隼浮島之間的關系。這觀戰督會人之中,妖修那一邊的“巫譽”,讓他想到了當初天隼浮島上的鷹族,忽然抬手一按自己的眉心,那隱藏了許久的戾氣便這樣悄然冒了出來。總覺得這什么巫譽,是沖著自己來的。當初那些爭戰都是難以避免的,唐時在某些時候特別貪生怕死,可是某些時候又特別悍不畏死。說得罪什么天隼浮島,唐時一點也沒感覺,人生在世哪里能讓人人都喜歡?有幾個仇人那才是正常的……仇恨唐時的人會繼續仇恨他,但是唐時的人生不會因為仇恨他的人而改變。本質上,他還是那走極端又我行我素的賤人。眼神一閃,那眼底的暗光又隱去了,唐時對孟州道:“我南山的進出通道與北山正好相對,便在此地分開吧?!?/br>孟州拱手道:“那便別過?!?/br>“獨尊臺見?!碧茣r也拱手。獨尊臺上見,再見面,那他們便都是對手了。在各自背過身去的那一剎那,所有人身上都爆發出一股戰意,我輩修士,此戰何懼?唐時手掌之間翻涌著墨氣,不過很快便壓下去了。獨尊山上草木稀少,上面的巖石都似乎是血紅色的,唐時便從這山上感覺出了一種濃重的煞氣,可又有一種滄桑的感覺。無數前人便在這山上一戰,那削平了的獨尊臺。唯我獨尊,何其霸道,又何其豪氣干云?唐時低了頭走路,便順著這獨尊臺下面的圓弧形走道,來到了一處山道前。這一條道,只有一丈寬,卻從他們所在的山腳下,直直地平鋪到了最頂上。唐時與祝恒、周雍等人對望了一眼,便直接走到了最前面,由他最先上去。這種感覺很容易讓唐時聯想到小荒十八境的時候,當真是兩種待遇——實力決定一切,所以一切無話可說。三百余丈長的山道臺階,對唐時等人來說也不過就是一眨眼的功夫,不過片刻功夫便已經到了獨尊臺邊。整個平臺方圓有三百丈,極其寬闊,一眼望去只覺得對面的人極其渺小。唐時他們在南,北山三門在北,幾乎是同時上來的。遠遠地,唐時能夠看到那邊的人已經不僅僅是兩儀宗的七個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