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64
也傳來了順利采摘完畢的好消息。陶笉然趕到位于沂州城最中心的官府倉庫,只見原本空空如也的大倉庫,竟被棉花塞滿了!邱主簿連忙上前道:“大人,今年這棉花共收成七千五百余斤,其中佃農交了賦稅后,自得了一千五百斤,如今倉庫內有六千余斤棉花?!?/br>陶笉然點點頭,也就是說畝產一百五十斤左右。陶笉然對于這個結果沒有發表意見。種植手冊上寫了,前世農業肥料發達的年代,棉花畝產能達五六百斤,如今這結果比他心里預期還要差一些。但陶笉然不敢表現出來,就怕他稍微表現得有一點不滿,那這一年辛辛苦苦種棉花的十名老農就要受災了。想了想,陶笉然決定擺出神秘莫測的表情,問道:“這些棉花還沒去種吧?”“是?!?/br>“你去跟大家說,等秋收完后,各家派幾個人來幫忙去種子。每家限量五十斤,去掉的種子歸他們,先到先得?!碧崭嵢挥质钩隽私浀涞目帐痔装桌钦袛?,“以后各家種每一畝棉花田,家中就可有一畝的糧食田免稅一成。但是每戶種的棉花田數量,不得超過糧食田的一半,違者罰款……一畝一兩銀子,每年!”這樣既能刺激農民們種植棉花的積極性,也能抑制農民們放棄種糧食,而改種棉花的危險想法,還能保持糧食的稅收比例。棉花雖好,但保命糧更重要!邱主簿點頭應下,陶笉然又沉思了半會兒,才道:“至于種出來的棉花,除了自家用的,其余全部都由官府統一收購,不允許私下買賣。至于收購價……你讓邱大人和錢長史今晚吃過晚飯后,到知州府集合,我們開個會討論一下?!?/br>邱主簿接到任務,又匆匆忙忙地離開了。陶笉然看著這滿倉庫的棉花,心里的算盤開始撥得嘩啦嘩啦響。六千斤的棉花,去掉種子,至少還能剩五千多斤。這棉花首先是要供應均需的,但這么一點肯定是連每人一身棉襖都不夠。士兵們運動量大,外面還要套盔甲,所以棉襖不需要多厚,但也至少要三斤棉花才能做一身。五千斤最多也就做一千多件,做出來容易,關鍵是這十萬大軍要怎么分這一千多件棉襖。不患寡而患不均,陶笉然一時間也沒能想出個靠譜的法子來,很快就到了開會的時間。邱裕三人一進來,就紅光滿面,顯然是有什么好事發生了。陶笉然眉頭一挑,問道:“怎么了這是?”“大人!今年小沂河水車周邊的畝產,提高了一成!”☆、184這個情況在陶笉然的意料之中。沂州的平均畝產低,就是因為土地貧瘠和缺水。如今有水車,那附近的畝產提高是也沒什么好意外的。陶笉然點了點頭,問道:“只有水車附近的畝產提高了嗎?”“百姓都說今年收成大概比去年好了一些,但沒秋收完,暫時沒有確切的數據?!鼻裨R怖潇o了下來,水車附近最多也就十來畝的地,其實也沒什么好激動的。畢竟沂州樹少,水車的普及難度很大。“不著急,好日子總會來的?!币手荼緛砭筒皇莻€適合耕種的地方,陶笉然也沒那么天真要將沂州改造成什么天府之國。但是沂州是全國最適合種植棉花的地區,陶笉然是打算在瑞朝其他有條件的地方增加畝產。只要能做到全國的糧食產出穩定了,再讓沂州所有土地都種上棉花,都不成問題!陶笉然讓邱裕三人落座,才道:“這棉花目前產量少但需求大,而且絕對不能傳到外國,必須跟鹽鐵一樣,將渠道牢牢掌控在官府手中才行。但我們的收購價不能太低,否則老百姓沒有利益,是決計不肯再種的。你們覺得這棉花定價幾何比較合適?”邱裕和錢長史紛紛看向邱主簿。邱主簿在沂州做了十來年的主簿,對沂州內的物價了如指掌,此時是最有發言權的。邱主簿還是第一次成為焦點,神色有些慌亂,但很快鎮定下來,道:“回大人。棉花重量極輕,且畝產低。以黃米的兩倍價格收購較為妥當?!?/br>黃米其實就是高粱,也是沂州最普遍的糧食作物,平均畝產在三百到四百斤之間,市價是三四文錢一斤。兩倍的話就是八文一斤。“那就定十文一斤好了?!碧崭嵢灰诲N定音。這個價格可以說是非常高了,平均畝產一百五的話,一畝換算下來就是一千五百!交三成稅,一年一畝田能有一兩銀子的收入!再加上種棉花田,糧食田那邊還有稅收優惠,種這棉花穩賺不虧,根本不用擔心農民們會不愿意種!甚至還要cao心農民們會不會為了這高額的利潤,而去偷種棉花。對此,邱裕則是拍著胸脯保證道:“大人您放心,我們每年的稅收都是登記造冊的。若是將來有哪家交上來的糧食突然變少,棉花突然變多,咱們基本就心里有數了?!?/br>“是這個道理,但還是要提防農民悄悄開荒種棉花,把棉花買到匈奴那邊去?!碧崭嵢惶嵝蚜艘幌?,就不再管了。他只是個臨時節度使,明年是要回京去的,若是不事事親力親為,那他離開之后沂州現在的大好局面不是要崩盤?而且這也是一個考察邱裕的機會。若是他能將這件事情處理得妥當,明年帶他一起回京也未嘗不可。若邱裕是個沒幾分本事的,去到京城也只有被人吞了的份。邱裕自然也是懂的,更是不遺余力地要表現自己。第二天,官府就貼出了棉花的推廣政策通告。除了陶笉然說的那些之外,又增加了一條。百姓們若是發現有人偷偷種棉花,可以去官府舉報。若官府查到事情屬實,舉報人會有一兩銀子的賞錢。這明顯就是邱裕想出來的應對之法了。雖然法子老了些,但也管用,勉強算是過關。而百姓們看到這個公告,立即就沸騰了!家里田少的,秋收已經結束得差不多的,都紛紛跑去倉庫給棉花去籽了!而秋收沒結束的人家,都開始拼了命地趕工,就怕自己去晚之后,棉花種子被人搶光了!有了百姓這么熱情的幫助,六千多斤的棉花很快就成功去籽,再次封存入倉庫中。接下來的推廣棉花種植的工作,有李瓊和邱勤業,陶笉然則打算在沂州辦一個棉花加工廠。剛采摘下來的棉花就算去籽之后,也不是能立即做棉襖的。在此之前還需要一個非常重要的工序:彈棉花!棉花在沒有彈過之前,都是一塊一塊比較凝實的,用久了的棉襖和棉被也會出現這種情況。重量過重就不說了,保溫效果也沒有多好??梢哉f如果棉花沒有彈過就拿去做棉襖,那就是暴殄天物!而前世,艱苦樸素的勞動人民,發明了彈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