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59
書迷正在閱讀:大俠,江湖救急、將沉默進行到底、最佳新人、云泥、(ABO)你是Beta我也愛、六宮鳳華、[快穿]反正主角挺高冷的、金龍塔爾斯的尷尬、我玩的游戲為什么變成了高H版的?(H)、性冷淡男友的濕潤模樣(H)
說道:“我想老三也不會這么傻,好了,不說他們,你出宮不便,不如隨我會東宮更衣?!?/br>裴瑄也沒反對,知道李承乾沒把李愔的帳也算到李恪頭上之后,他多少松了口氣,只是在看到李承乾不情不愿的承認李恪沒那么傻的時候,他又覺得這兄弟倆……哪怕不是親兄弟,多少也有些相像。如果可以,想必李承乾也并不愿承認李恪有能力,然而當年李恪與他勢均力敵,甚至他還險些敗于李恪之手,如果他不停的貶低李恪,那豈不是也在相應的貶低自己?這種事李承乾怎么會做?裴瑄本以為李愔只是對李承乾不滿才捎帶著對他也有防備,然而事實證明他想的太少了,晚宴的時候,李恪和裴瑄幾次湊到一起想要說點什么,都被李愔破壞,甚至在李恪已經明確表示裴瑄是友非敵的情況下,李愔依舊像個小獸一樣守在李恪身旁,虎視眈眈的盯著裴瑄,好像裴瑄是什么病毒一樣。到最后李恪和裴瑄也沒能說上什么話,裴瑄臨走的時候看向李愔的目光十分冰冷,而后抬頭對李恪說道:“你還是多小心身邊的人吧?!?/br>李愔敏銳的感覺到裴瑄似乎是在說自己,除了他,李恪現在身邊還有什么人呢?哦,安平他們這些伺候的壓根沒被李愔放在眼里過。“你……”李愔剛想說什么卻被李恪攔住了。“鬧夠了嗎?”李恪的語氣也不太好,如果他有意大位,那么就沒必要和裴瑄和解,而他并沒想那么做,李愔卻硬生生在他們之間插了一腳。李愔有些委屈的看著李恪,低著頭跟他回到了凝云閣,回去之后李恪才說道:“不要把所有人都當成你的敵人,否則將來你一定會后悔?!?/br>李愔低頭說了句:“我有三兄就好?!?/br>李恪閉眼嘆氣:“時辰不早,去歇息吧?!?/br>嘖,早知道就跟蕭氏說一聲別那么早弄死楊淑妃了,他寧愿李愔跟著楊淑妃去報復社會,也不想他黏在自己身邊給自己拉仇恨!說到底,李恪也并不是多么善心的人,對于李愔,他更類似于一種自家養大的孩子,所以他要負責的感覺,至于兄弟之間的感情……或許有,然而并沒有強到能夠讓他無視李愔給他帶來的各種麻煩。李恪覺得李愔只是有點黏他,但是裴瑄卻看得清楚,李愔雖然年紀小,心性卻偏執陰暗,他看向李恪的目光之中帶著或許自己都察覺不出的獨占欲。仿佛是在看自己的所有物一樣,只不過李愔如今年紀小,只會讓人覺得他太過看重胞兄,然而等他長大,裴瑄想到將來某一天或許他會跟李恪坦白,而那個時候他們之間還有一個李愔,心里就不由自主有些別扭。他站在自己的院子之中,看向旁邊在月光照耀下顯得靜謐華美的王府,心里則想著要不要幫李恪一把,將李愔先除去?在裴瑄看來,李愔實在不夠聰明,以后少不了給李恪惹麻煩,裴瑄一點都不希望將來他跟李恪要走之前還要幫忙清理麻煩,當然除也有不同的除法,讓李愔滾得遠遠地,再不能留在李恪身邊也就行了,否則,李愔是皇子,就算謀反都未必能夠要他性命,裴瑄再瘋也不會起這個念頭。而此時李恪也在盼望著能夠搬出去,這宮里住的實在是太束手束腳沒滋沒味了,更何況,有李愔在他也不敢做什么,連對那只毛茸茸的小狐都不敢表現得太喜歡,生怕一個不注意,那小狐就被李愔弄死。當然除了等著搬出宮之外,李恪還在等著外出之官呢,再過兩年等他十四歲的時候,他的官職會有變化,到時候會被外派做官一年,一年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不短,足以讓他和李愔之間的關系疏遠變化了。冬十月,原本李承乾應該在這個時候加冠,然而卻因為,右衛大將軍、順州都督、北平郡王阿史那什缽苾去世,而將日期又改了。雖然說從來卑不動尊,然而在加冠的時候死了朝廷重臣,多少也是有些晦氣,更何況別人覺得李恪和李泰的成長會給李承乾帶來壓力,但是李承乾自己卻并不在意。他已經是太子,身邊圍繞諸多大臣,李恪和李泰如今還沒搬出宮呢,他有什么好怕?更何況,現在他已經開始處理政務,李世民也并沒有因為他沒加冠就限制他,或早或晚并沒什么區別。于是,錯過了這個十月,再請太史局一卜算,時間就直接戳到了三年之后。李承乾:……雖然他不著急,但是也不能這么坑他吧?然而李世民重視他,雖然嘴里說著不能因為李承乾耽誤春耕,卻還是再三詢問吉日是否能夠更改,太史局那邊難得硬氣一次,于是時間就定在三年之后的二月。李承乾對此頗有些啼笑皆非,兜兜轉轉怎么還是定在了二月呢?裴瑄對此倒是無所謂:“三年之后你不過十六,我不也這時候加冠?!?/br>李承乾忽然說道:“過了年之后,老三就要搬出去了,你們兩個倒是親近了?!?/br>裴瑄面無表情:“我可不敢,否則說不定就要像之前那只小小貓一樣慘遭毒手了呢?!?/br>李承乾挑眉,想要問裴瑄是不是在跟他表忠心,然而想了想又覺得并不需要問,裴瑄之前對李恪恨之入骨他可是知道的,雖然現在裴瑄看上去態度曖昧,也被李承乾歸咎為裴瑄已經懂得隱忍。于是,就這么一個錯過,李承乾就再沒有機會得知裴瑄和李恪之間真正的恩怨糾葛。貞觀六年,過了新年之后,因為李恪年歲漸長,終于是搬出了宮,住進了王府,對此李愔表現出了極大的抗拒,就差搬著東西跟李恪走了。當然最讓他抗拒的是,他以后要搬去跟李治一起住,以前李恪還在宮里,那么他們兄弟住在凝云閣并沒什么問題,現在李恪已走,他自己住在這里自然不合適,正巧李泰和李恪同年,他們兩個都搬了出去,李愔就被長孫皇后安排去跟李治作伴了。李治今年已經四歲,還是個半大不小的團子,李愔并不喜歡他,他對于嫡子似乎有種天然的敵意,也或許是因為楊淑妃灌輸了某些思想的緣故。然而,李恪在臨走之前囑咐他許多遍不要跟李治起沖突,哪怕不喜歡也不要表現出來。李愔知道李恪是為他好,隨著年歲漸長,李愔已經不是當年那個分不清是非黑白的孩子。李恪以為他變成這樣是因為楊淑妃,然而李愔自己知道,他已經開始本能的對楊淑妃的話進行懷疑,楊淑妃跟他說過的那些,深深烙印在了他的心里,然而跟李恪呆在一起時間越久,他就越是發現,楊淑妃跟他說那些并不是真的望子成龍,或者是關心他,楊淑妃只是將他當成一個工具,一個媒介。能夠實現她野心抱負的媒介,而直到現在,他才想明白,或許當初楊淑妃的死并不那么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