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99
槐王進京,不先來宮中面圣,也不住為他們安排的常規驛館,未免太不知趣?!彼鞠胝f這是不把陛下放在眼里,可是這句話挑撥意味太重,于是沒說出來添堵。梁昌是比較耿直的,剩下心眼多的都沒吭聲。唐佑鳴當然不會允許他們一直沉默,用懶洋洋的語調挨個點名:“傅卿,你認為呢?”按說這種事的態度很好把握,傅善志吃虧就吃虧在太聰明,他已經看出這事不對了。陛下在朝堂上的憤怒很真實,可是只有憤怒而已。陛下絕對不是只會說不會做的人,憤怒流于表面一定是有原因的。在沒弄清楚這個原因之前,傅善志不好表達自己的看法,被點了名,他只好模模糊糊地說:“梁大人說得對,陛下應當嚴懲東槐王?!?/br>“嚴懲啊……”唐佑鳴點點頭,“藺卿,你呢?”藺勤知道唐佑鳴在喊自己,要是喊藺維言,唐佑鳴會直接叫他的字。藺勤在心里嘆氣,面上卻不敢怠慢:“陛下,臣以為,當今要緊之事是長公主殿下的下落,東槐王畢竟坐鎮一方為王,太過苛責容易激起他的逆反情緒,若是使他在尋找長公主殿下的事上消極怠工就不好了?!?/br>太師被藺勤的用詞氣得直瞪眼睛,卻不得不承認藺勤說的有道理:“陛下,您可以即刻派遣欽差協助調查此事?!?/br>唐佑鳴不動聲色道:“既如此,那就宣東槐王入宮覲見。至于欽差人選……讓朕再考慮一下,你們若有合適的人也可以提出來?!?/br>這次東槐王沒有推拒,立刻進了宮。相較而言,鮮卑的發展程度比韃靼落后一些,會說中原話的人更少。像是蘇伯克、黑寧古勒這些韃靼貴族都可以說一口純正的大平朝官話,而東槐王身為鮮卑之主,中原話卻說得非常不好。所以他還得帶個翻譯進宮。唐佑鳴到處亂跑,各地的語言都說得很順暢,何況韃靼和鮮卑同出一宗,語言相差并不很大。但這種外交場合明顯不能怎么方便怎么來,他先別話說得再順暢也得要翻譯翻譯成中原話才行。東槐王華冠盛服,樣貌十分出眾,氣質更是渾然天成,他是天生的王者??上朴峪Q還是壓了他一頭,明艷的容貌沒讓他弱氣半分,居高臨下睥睨萬物的高傲反而更加突出。唐佑鳴放松地坐在皇位上,視線卻鎖死東槐王,對于這個娶了他姐的鮮卑王,他只想說□□吃了天鵝rou,看著各種不順眼:“東槐王,你可知罪?”典客嘰里呱啦說了幾句,東槐王緩緩跪下:“臣知罪?!?/br>唐佑鳴冷笑:“大平朝長公主千金之軀,何等尊貴?你卻沒辦法保護好她,這不得不讓朕懷疑你的能力,以及你與我大平朝簽訂合約的誠意?!?/br>東槐王氣悶:“請陛下給臣查清此事的時間?!?/br>唐佑鳴冷冰冰地看著他,也不讓他起來再回話:“大平朝與鮮卑和平共處百來年,雙方和親的次數并不少,可是把我朝公主丟了還是第一次。無論如何,朕不敢信任你。查,可以,但朕自己也要派人查?!?/br>東槐王不卑不亢道:“這是我鮮卑內務。大平朝也有出嫁隨夫這個習俗,福平長公主已經出嫁便是我鮮卑王后了?!?/br>唐佑鳴火氣上涌,壓下想要上演全武行的心思,繼續不經心地說:“朕記得,曾有我朝公主在鮮卑受了委屈,雙方刀兵相見的例子?!?/br>□□裸的威脅沒讓東槐王變臉,他依舊十分鎮定地說:“臣能理解陛下急切的心情,臣也十分擔憂公主安危,不過還請陛下諒解,不要逼迫臣?!?/br>唐佑鳴笑了起來:“逼迫?!朕的皇姐失蹤了,你卻不允許朕插手此事?朕不得不懷疑,皇姐是不是根本沒有失蹤,而是受到了什么不公正的待遇,又或者在某些人的故意引導下身陷險境?”全場唯一一個知道真相的藺維言十分佩服,這種睜著眼睛說瞎話,還說得理直氣壯的能力實在了得。東槐王知道不讓唐佑鳴派人是不可能的,現在堅定的拒絕不過是為了更好講價錢,而唐佑鳴派人進駐鮮卑的原因也不會那么簡單,找公主?真那么急著找人,兩次三番強迫他進京又是為什么?看著差不多,東槐王便及時退了一步,沒有真把事情鬧得不可開交:“臣惶恐。長公主在我鮮卑內一切用度都是最好的,陛下冤枉臣了。如果陛下還是不能相信……臣愿意接受欽差大臣的審查?!?/br>唐佑鳴在御案上點了點手指:“欽差的人選已經定好了,不日出發,至于東槐王……在皇姐找到之前,便與朕一同留在京城等候消息吧?!?/br>東槐王眉峰皺起:“陛下!臣……”“朕意已決?!碧朴峪Q不容分辨地說,“東槐王退下吧?!?/br>東槐王退下不到一個時辰,派遣欽差的圣旨就下了。這道圣旨讓無數人掉了下巴。這次的欽差居然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守宮署監事,一個小小的九品官!這可是京城,四品五品一抓一大把!九品官是什么概念,想上朝沒資格,想見陛下只能在夢里。這次的差事說不上好還是不好,可再不好也是御筆親批,怎么就落到這么個人身上了?!對這次的欽差戚年,藺維言卻有點印象。前丞相的公子擄走大夫時,還是傳令兵的戚年在唐佑鳴面前露了一面,似乎是個很機靈的人。后來他沒留意戚年的去向,沒想到被唐佑鳴□□了衛尉寺,做了個小官。所有人中,只有東槐王對這道圣旨滿意。只是一個九品官,沒權沒后臺,在大平朝中說不上話,手下沒有得用的人,這種人出使鮮卑自然最好,不枉他在唐佑鳴面前演戲。☆、春天到了(一)圣旨下達,最吃驚的要數戚年自己。他在還是王爺的陛下面前露過臉后,官途確實順暢了許多,從小小的傳令兵到守宮署監事,只花費了短短幾個月的時間。守宮署監事雖然只是九品官,但一來在京中任職,二來衛尉寺直屬,掌管的更是重中之重的宮廷宿衛。改官制時,他怎么也沒想到自己的新職務會是這個。他還年輕,只要不跟藺維言那種逆天的比,他也算年少有為那一掛,所以他對自己的狀況很是滿意。但是這個圣旨一下,一切都不一樣了!如果差事辦得好,他也可以一飛沖天,要是辦得不好……腦袋落地都是輕的。可是陛下為什么選自己出使呢?自己只是個小小的九品官啊。等等,說不定正因為自己是個九品官。無法否認,戚年的腦子是十分靈活的,不然當初不會脫穎而出,所以他立刻意識到了問題所在。官場中的很多事情并不只由個人能力決定,官途漫漫,同僚、下屬、上司、姻親都需要慢慢經營,很多有才的年輕人被丟到清貴的官職上熬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