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9
書迷正在閱讀:拉鋸戰、霸道總裁分手計劃、99區虛幻、綰花淚(H)、平生、生而為草、秘密(H)、那年你未撐傘走過橋邊、藥入膏肓(H)、[綜]退休救世主日常
義務吧。以前在國內時,他的父皇盡管極寵他母后,卻也還是有不計其數的妃子、女官,連帶著他也有或親近或干脆面都沒怎么見過的眾多兄弟姐妹。“不要笑我,”小王爺見奧庫斯的笑意有輕視的意味,不禁動了怒,“本王若是鐘愛一人,才不管天下人的嘴怎么說,我要是皇兄,就棄了這王位,哪怕亂世窮病困苦,也落個逍遙自在嘛!”“亂說什么!”奧庫斯聽著又好氣又好笑,但他不由對新交的小朋友有些另眼相看起來,這小孩雖還是小孩,心事卻也是重,全然不像個富貴閑散的小王爺。第19章19、殘夏將盡,秋風漸起。前朝后宮仿佛平靜如深湖,自數月前皇后不慎摔倒痛失未足月的皇子后,再無大事。皇帝如常,百官依舊,上朝退朝;而深宮禁院,九重宮闈,卻仍然擋不住流言蜚語的擴散。據說,皇后因沒了皇兒,又受再不能孕育子嗣的打擊,神智已然時不時地糊涂,常有癲瘋言行,毫無道理責罰身邊宮女隨侍,甚至連皇帝李玄啟都遭她追打過。傳言有聲有色,有御醫們私下合議,都道皇后這是心病已深,怕是藥石罔效,人力無能了。后宮的皇帝家事帶動著前朝暗流涌動,漸漸開始有了竊竊私語,道朱皇后既然已不能擔起母儀天下統管六宮之責,皇帝合該收回后印,另立她人。起初上書的人是禮部的五品官員,奏折沒有直接提“廢后”這一話題,只道逢大祭祀典禮,皇帝皇后必得同時現身以示天下,還有一年皇帝就登基滿五年,按禮應親到城外拜祭天地,聽聞皇后鳳體欠安,還望皇帝親發詔書,以安人心。這其實有點無事生非的意思,別說祭祀尚有一年多的時間,便是皇后真病入膏肓,只要皇帝不作表態,誰也沒資格廢后,至于發正式詔書云云,更是可笑。然而,玄啟皇帝愈是對此沉默,宮中的傳言就越是離譜。妃嬪們日常坤寧殿給皇后請安的慣例也取消,沒有誰膽大包天擅自跑去探視皇后的現狀,偶有出入的皇后寢殿的,只剩下妃嬪排位中僅此于皇后的如妃蕭憶如。也是后位最有力的競爭者,蕭家朝中掌權高官不如朱氏,但那本是中原豪門,退居金陵后一直是位列榜首的大戶,替天子行漕運,富可敵國,門下遍布,以實力論,這家掌錢,那家握兵,倒是不好比較。這晚李玄啟駕臨蕭憶茹所居的承乾宮,蕭憶茹白日里剛去看望過朱皇后,兩人在內殿各自坐定后,蕭憶茹主動開口,她臉容慘淡目中晶瑩,向上方的皇帝輕輕一嘆:“啟哥哥,朱jiejie越發瘦了,都要看不出以前的樣子?!?/br>玄啟聞言淡淡地掃了蕭憶茹一眼,道:“茹兒是后悔了?”蕭憶茹不由低了頭:“沒有……只是,朱jiejie她……并無大錯,同為女子,臣妾難免惻然,望陛下恕罪?!?/br>“茹兒,別怕,”玄啟笑了起來,他招手讓蕭憶茹過來,拉住她的手與她相挨坐著,“正因為你們是女子,身不由己,誰能苛責?你啟哥哥卻無路可退,無處可躲,她的孩子也是我的骨rou,耀辰特意讓我見了一眼,那鮮血淋漓的娃兒,已是人形,卻猙獰可怖?!?/br>他說著說著,閉起了眼,蕭憶茹只覺他的手在她掌中冰冷徹骨。兩人一時沉默不語,各懷心事。蕭憶茹側頭靠向李玄啟的肩膀,輕聲道:“還是龍大哥好,這些齷蹉事,他都不用沾上?!?/br>李玄啟長嘆口氣,振作起精神來,形勢至此,不進則死:“再過三日你生母入宮,該準備的你都準備好了?”蕭憶茹直起身,收斂悲容,朝李玄啟頷首回答:“是。請陛下安心,蕭家上下,只知為陛下盡愚忠,不知其它?!?/br>玄啟默默地將她擁入懷中。夜靜更深,月明星稀,人間太平不久。元鼎三年隆冬,臘月大雪紛飛的深夜,皇帝正在養心殿歇息,小桂子倉皇來報:臨安龍陽反,集結大軍,進逼金陵!次日上朝群情嘩然,文武百官個個驚魂未定,誰也想不到皇帝一向寵愛有加的龍陽居然會造反,見皇帝一臉鐵青僵直在龍座上,眾人大氣不敢出一口。其間最感芒刺在背如坐針氈的便是兵部朱尚書,他驚魂未定,尚未擬好托辭,果聽御座上的玄啟皇帝聲側側然:“朱愛卿,臨安軍權莫不是令郎臨安將軍所掌么?這臨安郡反,朱家能脫干系?”朱尚書出列,滿臉苦相:“萬歲明鑒,微臣真不知臨安叛像從何而生。半月前,臣尚接到小兒家書,直道臨安匪盜剿清,庶民安樂,這……”他說著雙膝一跪聲有哽咽,“叛亂已起,微臣已與小兒失卻了聯絡,只怕小兒在叛賊中是兇多吉少,微臣舉家待萬歲忠心天地可表!”玄啟沉默片刻,令朱尚書起身歸位,他又道:“賊軍據聞有二十萬之巨,臨安與金陵間幾近一馬平川,無天險可恃。待到兵臨城下,便是生死存亡關頭,城破之日便是亡國之時。唯今之計,只有趁賊黨抵王都之前,率軍迎擊——只不知,朝中誰能當這三軍統帥?”這話其實問得有些多余,三軍統帥早有人在,朝中大將軍朱家長子朱德明是也?;实塾写艘粏?,擺明是要朱家表態,無論臨安將軍朱姓次子生死下落如何,朱家以效忠國事為重,管不了那么多了。大將軍朱德明大步踏出,跪在御前,他聲如洪鐘道:“臣愿擔此重任。但,陛下容稟,臣尚有一事上奏?!?/br>“大將軍請說?!?/br>朱德明道:“陛下恕臣直言不諱,那龍陽昔日在宮廷中如何得萬歲寵幸,是有目共睹之事。陛下惑于此人柔媚妖嬈,甚至拜他為相,任他在前朝內室行走自由,為禍國政,損及皇威?!?/br>這話委實不客氣,簡直就差不多是在指著皇帝的鼻子開罵了。玄啟皇帝的面色更加黑云壓頂,他冷冷一哼,并不作聲。但朱德明卻仿佛無動于衷,自顧自地繼續道:“啟稟萬歲,兩軍對壘,士氣乃重中之重。那龍陽既蒙浩蕩皇恩,卻如此不知好歹,臣以為,這士氣可用!可用!”聽他說得鏗鏘有力,玄啟皺了眉,反問道:“朱大將軍莫非是要朕御駕親征,討伐逆黨?”朱德明大喜過望,連連磕頭:“萬歲若有此勇毅,逆黨賊首必是手到擒來!”此時文官群中閃出一人,那人卻是禮部林尚書,他也急向皇帝跪道:“此事萬萬不可!守土護僵,乃兵部尚書和大將軍的事,陛下切不可以身犯險!太子尚且年幼,國不可一日無君,陛下三思!”“林尚書!你是意指陛下神武不足,竟會敗于叛賊黨羽嗎?”朱德明亦是爭鋒相對地怒斥。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