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3
可以放出去的年紀時,她就能去主子面前求個體面了。不是說三妮喜歡伺候人,但是人的一生中就是有這么多的無奈。誰家的大丫鬟才十六就能贖身的呢?哪家都沒有這樣的規矩!更何況對于三妮來說,在她一無所有時,是老夫人給了她莫大的幫助。三妮已經再次見到了自己的家人,八年的光陰并沒有阻斷他們的感情,她知道親人們可以成為她的后盾,在這樣的情況下,她變得很有底氣。即使在周家還要再留幾年,她心里還是覺得非常輕松。而且,三妮如今已經知道了家里的變故。當初他們親人第一次見面時,因著有這樣那樣的顧慮,雙方都選擇性地隱瞞了一些東西,如今卻早已經把話說開了。三妮知道家里鬧出那些亂糟糟的事,自然不希望自己贖身后會成為大家的負擔。還是等家里的境況好一點,自己再贖身吧,別叫家里的錢都填了她的贖身銀子。三妮如此想到。和三妮分開后,祁明誠又去了一家專收繡品的鋪子,幫趙小妹把她攢的各類繡品賣了。在這個很多技藝都是父傳子、母傳女的時代,村子里像趙小妹這樣能繡東西賣的姑娘其實并沒有幾個。雖說,女人們都會裁衣制鞋,但這些是最基礎的,想要賣繡品,就需要知道更多的花樣,會更高級的針法,并且還要有這方面的天賦。趙小妹的繡藝傳自趙老太太,村里的其他姑娘卻無處去學。就拿祁大娘子和祁二娘子來說吧,她們做衣服的手藝不錯,家里的爺們穿著出去都很體面,做鞋子時甚至還能在鞋面上繡個花兒鳥兒什么的,但如果她們想要以此來賺錢,就稍微有些不夠格了。她們從母親那里學不到高級的繡藝,除非自賣己身去了繡坊,只靠著自己琢磨是永遠不會有大突破的。但繡娘豈是好做的?她們雖能免費學手藝,但等她們三四十歲能離開繡坊時,眼睛早就壞掉了。祁二娘還是在嫁入趙家后,受了小姑子趙小妹的指點,才終于能在閑暇時繡個帕子換些錢了。但這種吧,都默認了是不能外傳的,祁二娘心里有分寸,即使趙小meimei并沒有說什么,她也沒有把學到的東西在暗中教給祁大娘子。于是,祁大娘子平時就只能納鞋底來賣錢了。納鞋底是個力氣活,做這個很費工夫,其實人人都會做,但有些人想要自己做鞋子時,實在懶得做鞋底了,就需要從外面買。這不能怪祁二娘不想著自己jiejie,只是她若把趙家家傳的手藝教給了嫁去吳家的jiejie,這事情一旦揭發出來,親戚就沒得做了。即使趙家人或許不會很介意,但身為趙家媳婦,自己要守住本分??!至于趙小妹的手藝,那自然是趙老太太手把手教出來的。由此可見,趙老太太確實應該有些來歷。根據祁明誠的猜測,趙老太太肯定沒有什么一品大官家的小姐這種不科學的隱藏身份,但是她年輕時至少過著一種小富即安的生活。十幾年前,趙家生了變故,趙家人才不得不來到小山村中避居。這樣挺好的。若趙老太太是上萊村中土生土長的,不是祁明誠瞧不起村里人,只是她們一輩子生活在這個環境中,自然而然就把眼前的一切當成了真理,于是十個老太太中至少有九個喜歡有事沒事磋磨兒媳婦。如果趙老太太也是這樣,祁明誠估計會速戰速決,給趙家弄點銀子,然后帶著祁二娘一起走人吧?別說祁二娘嫁人了就不能走,若真是遇人不淑,女人還不如自立女戶去!天氣越來越冷,冬天地里沒什么活,家家戶戶都開始貓冬了。沈靈身邊的小廝阿康,他的哥哥名叫沈順。沈順的祖父原是個乞兒,偶然為當時的鎮國公所救,后來就跟在了鎮國公身邊。因他沒有名字,主家就賜了“沈”姓。沈順一門三代都是非常忠心之人。沈順找上趙家時,趙家的人都吃了一驚。不說趙老太太、祁二娘等根本不知道祁明誠曾經幫過周府表小姐這一事的人,哪怕如趙大郎這樣知情的,他也非常震驚。在趙大郎看來,雖不知沈小姐是如何獨自出現在云安城的,但這不是體面事兒,貴人一定會把事情瞞下。他們作為知情人,不被貴人警告封口就已是幸事,哪里還想過要得賞?因此,知曉了沈順的來意后,趙大郎反而有些受寵若驚。趙大郎下意識就看向了祁明誠。祁明誠知道沈順的目的是要收購自家的豆制品后,說:“你主家的酒樓在都城,從我們梨東鎮出發,哪怕是快馬加鞭,也要小半個月才能趕到。冬天就算了,若是夏天,你從我家收購的豆制品不都在半路上就發霉了?若是你們用了冰塊保鮮,又用真正的千里馬來運輸,這成本又太高了一些!說真的,我們家的豆制品賣得只是一個物美價廉。你們若執意要和我們做這個生意,就太得不償失了?!?/br>祁明誠可以裝作不知道這些事情,坦然地把豆制品全部銷售給沈家。但是,生意不是這么做的。以誠為本,這是做人的準則,也是做生意的準則。所以,即使祁明誠需要錢,他還是要把其中的一二三四說清楚。沈順聽到這話,不免愣了下。祁明誠說的這些,其實他早就想到了。但是,對于沈順來說,這件事既然是主子吩咐他做的,那就不能把趙家的事當一般的生意來對待,卻不想祁明誠竟主動說起了。沈順嘗過趙家的豆制品,如果趙家和沈家的酒樓處在同城,那這筆生意就真的可以做了。但是,趙家不會貿然就搬到都城去,而沈家也沒有必要來梨東鎮上開一家酒樓,這里根本沒有什么市場啊。見沈順沉默了一會兒沒有說話,祁明誠心中已經有了決斷,說:“其實這些豆制品的做法都很簡單。沈管事你若是真的看好它們的市場,我可以把方子免費送給你們。不如你們酒樓自給自足吧?!?/br>祁明誠一直都很清醒。他知道,梨東鎮是小地方,所以趙家弄出來的豆制品沒有人模仿。但都城中人才濟濟,天南地北的過客又很多,如果沈家酒樓把豆制品當特色菜,應該很快就會被人模仿了。說白了,這些豆制品不是祁明誠發明出來的。也許,在這個時候,各地都已經出現相應的方子了。只是,每個地方的豆腐都會衍伸出不同的豆制品,祁明誠是仗著自己的經驗,把各地的方子都整合在一起了,顯得他們家賣的豆制品很多??扇绻蚣揖茦强窟@個賺了錢,只要其他的商家看到了其中的利益,他們肯定會盡快把各種方子找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