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書迷正在閱讀:丟掉渣攻以后[快穿]、淮陰侯她準備發癲、我的meimei來自日本、巡按的心肝寶貝[重生]、末世大佬清奇爆紅[娛樂圈]、成為女皇的條件是社死[蟲族]、穿成殘疾校草的結婚對象、腹黑和腹黑的終極對決、我的家庭教師、末日瘋人院
兩位貴妃相處和諧,不曾鬧出齟齬,將后宮治理得井井有條,也讓這位帝王輕松不少。 康熙在永壽宮從不曾談論政事,更多的是教胤祄寫字,偶爾來了興致還會教英珠練習書法,教她畫畫,和幾個兒子享受尋常百姓家一般的溫馨。 英珠也喜歡上了這種生活。 皇帝沒有面對其他人的威嚴,對兒子們更像是一個尋常人家的阿瑪,這是曾經的她從未想到過的。 第六次南巡,康熙帶上了她和胤祄,英珠親眼見到了江南的鐘靈毓秀,風景如畫,大清的另一副面貌。 以及江南百姓對大清皇帝的孺慕和敬仰,天下歸心。 這些年是英珠兩世以來過的最輕松的時候,她甚至感激皇上,給了她這般從未有過的生活。 曾經對他的那些不理解和怨恨也在逐漸淡化。 或許身為皇帝,也有許多不得已之處,要兼顧天下和后宮,何其艱難?有些事情怨不得他,只能怪造化弄人。 過去的已然過去,孩子們漸漸長大,她終究要為了自己,為了兒子們好好過下去。 如果可以,她真的希望這樣的生活永遠繼續下去,看著兒子們成親生子,幸福美滿。 但身在皇家,或許注定無法享受平靜。 自從索額圖一事后,平靜了多年的朝堂再現波瀾。 這一年,康熙巡幸塞外,直郡王和四貝勒留京監國,太子和幾位年幼的皇子隨行塞外。 英珠和胤禑、胤祄也在其中。 就是在這一年的七月,塞外發生了一件足以影響整個朝堂局勢的大事。 事情起因在于胤祄。 英珠從未想過自己的兒子有一日會陷入生死邊緣。 即便當初胤禑幾次被害,也都是小傷,最終也是有驚無險,然而這一年的塞外之行,原本健健康康的胤祄突然病倒,隨行的太醫診脈后竟說是中毒。 “中毒”二字不僅讓英珠險些昏倒,更是令得到消息的康熙勃然大怒,下令徹查,整個草原陷入了緊繃的氣憤當中。 原本代表著大清和蒙古交好的塞外之行也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僵局。 跟隨的皇子們感受到了御帳中皇帝的震怒,大氣也不敢出。 身處塞外,竟有人下毒,中毒的還是皇子,這是何等大事? 連皇子都能輕易中毒,皇帝的安危還有何保障? 即便皇帝安然無恙,那十八阿哥不僅僅是皇子,還是皇帝如今最寵愛的兒子。 不僅是蒙古人有嫌疑,所有的皇子也都有嫌疑。 所有隨駕的皇子跪在御帳外,大氣也不敢出,有的不滿,有的惶恐。 關鍵是太子竟然不在。 躺在御帳中的十八阿哥生死不明,皇帝連日里茶飯不思,太子卻不在。 直郡王眼眸中隱隱露出幸災樂禍。 第一百九十七章 永遠消失 直郡王眼眸中隱隱露出幸災樂禍。 三貝勒揉著腿,神情不滿,但也有緊張。 幾個年輕的皇子,九阿哥,十貝勒,十三阿哥,十四阿哥和十五阿哥俱是一臉惶恐,不同的是十貝勒、十三阿哥和十五阿哥臉上還帶著擔憂。 不僅僅是擔心十八阿哥,也擔心自己的皇阿瑪,還有麗貴妃。 英珠看著仍舊昏迷不醒的胤祄,卻也擔心外邊的胤礻我和胤禑,看向臉上帶著震怒,走來走去的皇上,走上前,握住他的手,道:“皇上,讓他們回去吧,他們跪的夠久了?!?/br> 沒有皇上的吩咐,那些人一個也不敢離開。 別胤祄沒事了,幾個孩子又病倒了。 康熙臉上怒火未消,“胤祄生死不明,他們作為兄長跪一跪又何妨?” 英珠眼睛還紅著,卻道:“即便皇上擔心胤祄,但胤禑是胤祄的親哥哥,胤礻我和胤祥自幼就十分疼愛胤祄,如何會與此事有關?他們還小,萬一病了如何是好?您擔心胤祄,也該關心一下幾個孩子?!?/br> 康熙臉上露出猶豫,片刻,吩咐魏珠,“讓胤礻我、胤祥和胤禑回去,直郡王、三貝勒和九阿哥繼續跪著?!?/br> 英珠:“……”好歹讓九阿哥也回去啊。 但瞧著皇上臉上的怒火,英珠到底沒再多說。 大不了回頭讓人給九阿哥送些藥過去。 有太醫坐鎮,胤祄暫時是沒了生命危險,但到底年幼,能不能挺過去還不知曉。 胤祄自幼沒受過病痛的折磨,如今卻因中毒變得如此,英珠擔心得多日未曾歇息,一刻不曾離開。 康熙也日日陪在他們母子身邊,偶爾命令英珠在御帳內小憩片刻,自己就在她身邊批奏折。 有康熙盯著,英珠想多陪會兒胤祄也做不到。 英珠不知胤祄能否挺過這一關,實在忍不住了問寧韻,寧韻卻閉口不答。 寧韻既然來自未來,必定知曉胤祄是否有這一劫,若無事,寧韻不會如此遮掩,可見并不樂觀。 是以英珠愈發睡不安穩,即便偶爾小憩,也總是被噩夢驚醒。 英珠正憂心忡忡,腦海里響起寧韻的聲音,“若在我那個世界,或許可以救他,但現在嘛,只能聽天由命咯?!?/br> “這是何意?”英珠蹙眉。 意思是說胤祄當真沒救了?不可能,英珠無論如何不愿相信這個結果。 她的胤祄還這樣小,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如何會就這般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