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133
書迷正在閱讀:論穿越到未來的風險性、獸人之頭等大事(H)、談情說案(H)、我家小攻是陽痿(H)、相留醉、逃離瘋人院、幫主夫人、一朵大白蓮、星際御墨師、花開塵埃
甚至先了押解朱常玨的牢車一步。 是,朱常玨沒死。 李純收拾他時,故意留了活口。 而朱常玨被抓后,他的所有計劃也宣告破滅。 樹倒猢猻散,他的人當場便降了大半。 只有一小部分他的親兵從頭到尾都在負隅頑抗,甚至妄圖退回東海扶持他的兒子上位。 但急著立功的許海直第一個就不答應,一天一夜的圍追堵截,朱常玨的這部分兵力基本被全剿。 康安伯那里也順利脫身,一部分兵力匯合了從各路趕來的援兵,迅速開往東海去抄朱常玨的老巢。另一部分兵力則趕來與李純匯合,準備押解朱常玨入京。 李純在西南的兵力早就收到了軍報,所以朱常玨派去尋找哲王的那一萬多人收到了最熱烈的“歡迎”——全殲! 消息傳出后,朱常玨的所有勢力要么投降,要么逃散。 東海被抄了底,自然也曝出昔日所謂桃花源一樣的存在只是一個謊言一個夢,都是朱常玨為了籠絡人心和天命之說的謊話。 …… 結局章六 京中大局 多方聯手下,追擊來得快且猛! 就連混跡于朱常玨船隊中的施平和萬銘揚也一個沒能逃脫。 一時間,輿論嘩然。 尤其是曝出朱常玨的部分主力——施平等人乃昔日沿海人人憎恨的海盜,還是今日沿運河所有商民個個痛恨的水匪,且這支為禍大周多年的盜匪隊伍竟然得了昔日首富萬家的支持后,整個大周上下對朱常玨這一反賊的痛罵和不齒達到了頂點。 許海直急于表現,一入東海便與朝鮮水兵配合,堵住了見大勢已去正逃回本土去的倭寇主力,生擒倭人首領辛四郎。 辛四郎全招,將其部與朱常玨的合作過程全都供了出來。 其中也包括了對程家指向物的栽贓。 很快,洪澤大壩被做了手腳,哲王被陷害,江南善堂的投毒案,朱常玨多年的私鹽買賣和海盜行為等一樁樁,接二連三被查了個底朝天。 只幾天的功夫,朱常玨便成了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 就這樣,朱常玨坐上了囚車,由康安伯負責押解入京…… 而李純在離開前,也因著程紫玉后背的傷,將那抹了蝕骨散的箭送進了朱常玨的后背。 當那鉆心蝕骨的麻癢滋味一陣陣到來時,朱常玨的手卻被鐐銬束縛,連撓都撓不著,其中痛苦可想而知。 而這只是身體上的,對朱常玨來說,更痛苦的是他每日都被人當做關在籠中的猴子一般圍觀和唾罵。 不管經過哪里,行至何處,那些卑微下賤的低等人都會沖他指指點點,破口大罵,更有過分的還會拿石頭垃圾甚至糞便來扔他潑他…… 他想死,卻死不成。 連咬舌的機會都沒有! 他清楚,他們是要故意折磨他,讓他一點點承受從身體到精神的折磨。他想要解脫,除非等到死的那日。 而他若想死,只能等那毒耗盡了他! 至于那毒……他何嘗不知?那還是他準備了派人拿給朱常安的!他如何會料想,有一日這藥會用在了自己身上? 哈,哈哈。 他可以肯定,在他到達京城前,他一定都死不了。 所以作為階下囚,就連皇室血脈這個身份也沒法為他維持最后一點點的尊嚴——原因是,皇帝駕崩了。 皇帝會因父子關系有所顧忌,但幾乎九死一生,恨毒了他的朱常哲一定不會給他這個顏面!…… 還得回到太湖決戰的那一日。 京城方面,太子帶其黨羽退守逍遙王府和哲王府,拿了兩家幾百口人要挾皇帝。進,可以讓皇帝和他們重開談判。退,可以逼迫皇帝瞻前顧后,只要時間上能夠拖延住,皇帝幾日內必死。那么天下還是他們的! 算盤打得是好,但皇帝一向是個狠人! 他能對自己狠,何況是他人? 皇帝決心已下,壓根就沒有遲疑,將手上兵力全都推了出去——全力強攻逍遙王府。 坐鎮王府的太子將逍遙王世子推出來掛在了旗桿,試圖拿捏。 可皇帝的人尤若未見,只一口咬定,那不是世子,是假冒,繼續強攻起來。 見威脅沒起作用,太子一咬牙,他的人一刀剁下了世子頭顱送了出去。 然而皇帝的衛兵還是腳步都沒緩一下,太子便知他的計劃還是要敗。 他突然想起皇室內部的傳言:皇帝是基本清理了所有兄弟才上位的,之所以留下逍遙王,只是為了他的口碑和名聲,僅此而已。逍遙王也是主動表示只做清閑王爺,只求逍遙,才得以保全至今。 眼下的父皇顏面已毀,又如何還會為所謂的血親而遲疑?更何況,他的父皇“大義滅親”,占了個理,如何還會有猶豫? 皇帝自然會“顧全大局”! 與此同時,太子收到了皇帝回過來的一份禮。打開后,卻是一只耳——掛著翡翠耳墜的耳。太子一看就知,是母親皇后的耳。 送禮的內侍帶來了皇帝的口諭。 說他從不懼于任何人的威脅。仇怨方面,他貫徹的便是以十還一。這是太子黨的最后機會。若即刻繳械投降,那他便從輕發落。但若還要負隅頑抗,那他便只有斬草除根,諸族同誅,一個活口都不會留。就是皇后,也逃不開凌遲之死!…… 太子當時便坐地了。他沒有長兄的狠,也沒有四弟的瘋,他想要的,就是順利坐上那個永遠都只離他一步的位子。血流成河從來都不是他要的,他身后的眾家族也因為那過大的包袱一直都瞻前顧后…… 他們沒底氣和實力繼續爭。 太子降了,也放過了逍遙王府上下人等。 可他還沒來得及將哲王府的兵力撤回,便聽聞太子妃和文蘭杠上了。 哲王府的一把大火燒紅了天。 文蘭死了。 據說,是太子妃一心想要自證價值,對文蘭進行了逼迫。文蘭寧死不從,帶著她的人手進行了抵抗。最后文蘭退守主院,被太子妃的人團團圍住。文蘭不愿低頭,便自己點了一把火…… 待大火撲滅時,文蘭早已香消玉殞。 北上剛到京畿之地的朱常哲簡直不敢相信,眼前文蘭倔強的笑時不時閃現,心頭酸楚滋生,似也跟著有大火燒過……他久久沒法回神,心間空了一塊,缺了一角。此刻后悔,到底晚了。 遺憾沒有珍惜的滋味,原來是這般…… 京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