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945
書迷正在閱讀:論穿越到未來的風險性、獸人之頭等大事(H)、談情說案(H)、我家小攻是陽痿(H)、相留醉、逃離瘋人院、幫主夫人、一朵大白蓮、星際御墨師、花開塵埃
勢起來后,幾乎將整個王府所有的下人和大量的侍衛都吸引了去救火。 當時大火已經燒及了兩邊小皇孫住的跨院。 誰能料想,跨院接連發生了好幾次爆炸。不但造成了大量傷亡,還擴大了火勢。 在第一線救火的眾人首當其沖被波及,當場便有不少人成了死人和火人。 跨院里,奶娘抱著小皇孫哭嚎,竇王妃和苗側妃哭暈在現場的場景留在了不少人腦中。 救火的很努力了。 但火勢卻還是在蔓延…… 這場大火,從早燒到晚,讓包括“朱常玨”在內,主院上上下下好幾十人無一生還,加上后來救火被燒死炸死和傷重致死的,整個玨王府的死者達到了數百人。 更不提傷者。 這正是朱常玨要的。 死傷越多,火勢越大,越能證明這場火是人為,越能證明縱火人的狠毒,越能證明玨王府的弱勢。 于是乎,先前對玨王府的謾罵也變成了唏噓和憐憫。 看著慘況,嗅著空氣里久久不散的焦臭,許多人對那些當時擋著玨王府門不讓進出的侍衛是很有意見的。 在大多數人看來,若不是侍衛強行鎖門,若不是他們第一時間阻擋,若不是他們拖延,火勢不會蔓延,那些無辜的孩子和下人不會死,之后的后果也不會這般凄慘。 誰看都覺得是宮中那些侍衛故意在阻撓什么…… 更重要的是,玨王府的死傷那么大,可這些侍衛竟只有幾個受了傷,一個身死或者重傷都沒有。顯然,他們所謂的救火行為壓根都沒盡心盡力。 這一點,讓民眾對朝廷侍衛更多了幾分不齒。 尤其在爆炸的原因被官府宣布,是因為兩邊跨院里堆了大量的煙火后…… 民眾是不信的。 誰會在自家孩子住的地方堆放易燃易爆物?還是在靠近主院的地方?這些東西縱是小門小戶都會妥善存放的好嗎?更不提像那些大家族,這種東西都是有專門的庫房安置的。 許多人都覺得,這樣的說辭根本立不住腳。不信! 很快,玨王府的管事從前院帶著采購本子出來證明,表示玨王府已有五個月沒有買過一個鞭炮煙火了。 若是如此規模的大宗采購,不可能不通過賬房…… 民眾嘩然。果然,是官府在隱瞞什么。 更讓人想入非非,是否有人要置玨王府死地,甚至連兩個小皇孫都不放過?魏虹在府門流產時,那些侍衛之所以那般冷酷不讓就醫,說不定也正是希望那孩子活不下來呢! 于是,除了皇帝,太子也因為嫌疑巨大,也被卷入了非議之中,叫他氣得口舌生瘡,卻自辯不得。 相對太子,皇帝則在短暫的暴怒后,漸漸平復了心境。他身在其位幾十年,什么樣的風浪沒經歷過,這樣的人言對他,根本造不成多少影響。 畢竟,百姓都是善忘的。過幾日給些小恩小惠下去,這事便沒人記得了。 眼下皇帝只想盡快找到那個逆子! 他這次的徹查也不算是全無收獲,至少揪出了不少先前藏于裝點下的毒害。 京中,雖然眼下風口浪尖,在高度關注下,有些人有些家族暫時動不得,但卻不妨礙皇帝開始了明里暗里的施壓。聽話的,他或還會忍耐一二。 否則,他一定不會允許那些或有異心的存在。 至于江南那里,皇帝自然不會再忍。 因為李純南下是作假,這事皇帝是清楚的,可卻騙到了朱常玨。說明那廝在江南的確有鬼。 這一點讓皇帝心有余悸。 皇帝直接下了旨意,先停了江南巡鹽御史和布政使司馮源等幾個疑似朱常玨爪牙的職務,又一口氣派了好幾個欽差御史下到地方專門徹查鹽務和其他。 但皇帝還是沒想到,長子的動作更快。 揚州那里,已暴露的幾大家族竟然連鹽場都棄了,只帶著鹽船在御史到來前便逃了。 康安伯先前留在揚州的人發現了其中一路鹽商逃跑的行蹤,迅速調度了船只進行追擊,可對方相比擅長海戰的康安伯手下更熟悉江南復雜密布的河網,生生利用地形優勢和快速對船只改頭換面的組裝給甩掉了追擊者。 所以在揚州,雖揪出了不少販賣鹽引,私拿鹽扣的蛀蟲,但幾條露了行蹤的大魚都給跑了。線索一斷,想要繼續順藤摸瓜也是難上加難。 馮源那里更叫人窩火。 圣上本打算秘密提審他,哪知他自己生生把事情給鬧大了。 京城來人時,他直接拿了根繩子掛到了衙門口要上吊,口口聲聲“士可殺不可辱”,說“對得起天地良心”,“上不負浩蕩皇恩,下不負黎民百姓”,“只求無愧于心,只求早日還我公道,只求小人不能得逞”…… 馮源官聲很好,如此一鬧,竟是掀起了軒然大波。都知他被朝廷提審,但民眾卻覺得他是被“小人”暗算了。一時間,要求給馮源請愿徹查的聲音更大了。 有心人在攪動風雨,漸漸給攪出了朝廷迫害清官的聲音來…… 其實馮源手腳干凈,朝廷還真就沒有證據。 于是,馮源沒死成,還給朝廷造了個難題。 提走,落了口實。放任,誰能放心? 無論如何,他都不能再待在那個重要位置上了。 皇帝重新下了調任,打算先將馮源弄去京中。 可馮源在離開的前一天遭到了暗殺,死在了家中。 他妻子連同府中不少人都一起慘遭了毒手。 馮家上下都表示,昨晚風平浪靜,沒有外人闖入過府中。 如此一來,京城來的內侍和官兵一下便被懷疑上了。除了他們,還能是誰? 很多人看來,朝廷雖然將對馮源的提審改成了調任,但顯然是被強迫的??苫蕶嘀辽?,怎能被民眾拿捏?所以,是不是上面明升暗殺?…… 而且馮源治下的江南地區一向安穩,怎會出現如此惡劣的暗殺行為?怎會早不殺晚不殺,偏在入京前一天,家中里里外外都是官兵的時候殺人?那么大的事,官兵還能不察,任由之發生了? 不信,不能! 所以,兇手怕極有可能就是這些官兵…… 皇帝再吃了一癟,自然知曉不管是否馮源甘愿一死,總歸還是朱常玨的手筆。他們果然是一路的!熟人之間好動手,瞞過官兵自是不難。 畢竟只有死人開不了口,才不會屈服于嚴刑拷打。 皇帝的一腔怒火都轉移到了謹妃那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