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92
板!都可以派自家的子弟或者學徒到行會的繅絲訓練班學習繅絲技術,更可以享受到方家村豆腐坊的豆腐渣送貨上門,還有就是生絲的訂單也可以享受聯合訂單的福利。 也就是說只要加入行會,從養蠶繅絲,到賣出去生絲一點都不用發愁,全都在家門上都可以做到,省心省時省力。 一句話,只要是加入鳳山縣行會,享受的可是一條龍服務,而且只要是行會內的絲坊可以享受技術的優先學習。 光是從這一點來說個大小絲坊老板都是100個情愿。 以前他們做生意都是靠自家的手藝。 先不說繅出來的絲好與壞,光是技術上要想跟前面的師傅學到本事,自己沒有十幾年根本拿不出手。 大家都把繅絲的手藝藏起來掖起來。 小絲坊的手藝有很大的問題,一方面是自己琢磨就自己琢磨和成熟的經驗相比較起來,當然相差很多,繅出來的絲等級也有很多差別。 可是現在如果有人專門培訓你繅絲,那情況就不一樣了,如果可以繅出來高等級的生絲,價格利潤都相差很大。 而且人家告示上不是還說了,不光是生絲,以后還會讓大家學會如何上色,這樣的話,他們的生絲銷路就很廣。 價格更是要翻上一番。 一聽到這個大家心里能不高興嗎?起碼生活有了保障,以前小私絲坊根本不能和大絲坊競爭生存。 可是現在不一樣了。隨便收徒弟,只要收到徒弟之后能送進行會的培訓班里,那么學出來也只不過是指日可待而已。 有熟練的工人再加上,不允許低價惡性競爭。 他們的生存空間反而大了。 當然也有人對于行會要收半成的利潤感到不滿。 可是人家有人說了你可以不交啊,不交不需要加入行會,那么你就自己發展了,人家行會以后有什么大的買賣也當然不會照顧你們,這些不是行會以內的生意人。 沒聽到他們行會的會長已經要開絲綢莊了,并且已經開了絲綢莊。 聽說赫赫有名的皇商陸家就是陸老板的同宗同族,那個聞名天下的云錦,就是陸老板親自做出來的。 就沖這些東西,也足夠讓人吃驚的了。 可想而知,如果陸老板能拿得出手的絲綢,可以吸引來多少的絲綢商人? 這些絲綢商人需要的生絲,如果都在鳳山縣采購的話,那么這是一筆多么龐大的數字。 就算小老板再沒有眼光這個時候也明白。 跟著行會,人家有rou吃,他們哪怕跟著喝點rou湯也足夠他們活得滋潤。 而且也省心很多,再說行會的這些規矩更規范了市場競爭。 以前他們有可能被大絲坊壓榨甚至排擠,可是現在有了行會的保護,說不準他們也能站穩腳跟。 讓他們自己有一席之地。 有了這樣的想法,很多老板都毫無意義地加入了行會,畢竟在這個時候有錢賺,何必還跟錢過不去呢? 明知道加入行會,就是能順利的掙到白花花的銀子,偏偏要出什么幺蛾子講究什么秘方?那不是自己有毛病,腦子出問題了。 一時之間鳳山縣行會炙手可熱。 而鳳山縣的絲坊經過整頓之后確實規范了很多,再也不存在以劣充好,互相打壓價格,甚至欺行霸市的情況。 行會可是貼出了告示,誰要是發現了這種惡性競爭,直接可以去行會舉報。 只要調查屬實,不光是獎勵,而且會對對方有嚴厲的打擊。 這種情況之下大家都老老實實的做自己生意。 尤其是在三個月之后,各個絲坊繅絲學徒全部都出徒了。 誰家的學徒都可以非常穩定的繅出最上等的生絲。 看著這些潔白柔軟光滑的生絲,所有的絲坊老板更是對行會有了無比的信賴,因為人家沒有藏私。 說教給你就真的教給你。 自此之后,鳳山縣生絲在十國之那占據了重要的生絲地位。 不要說是在陳國,十國之那沒有師傅可以超過鳳山縣的生絲品質。 很多絲綢商人都慕名而來,是因為鳳山縣之內所有的生絲都是貨真價實。 ☆、第304章 陸家改變 而陸見安的絲綢織坊也真的大肆遍地開花。 半年之內陸家絲綢莊在陳國之內開了五十家。 不光是推出了赫赫有名的云錦,畢竟云錦是陸家的皇商供奉,光是供應皇宮內院的各大嬪妃,皇帝皇子們就已經供不應求,陸見安這里推出的云錦是屬于他個人的一些私貨。 因為數量有限,一年大概只能推出十匹左右,在市面上幾乎是有錢也很難買到,必須是提前預定而且身份尊貴。 否則你就是拿著銀子也買不到。 自然那些王公大臣,權貴豪門,簡直是打破了頭,想盡了辦法遞帖子去排隊。 就這樣,光是排隊的人大概都能排到十幾年之后,不要說還有十國方面來的,各大王侯都希望能買到云錦。 最主要陸家還推出了兩種市面上普通人家也能用的起的絲綢,宋錦和蜀錦。 這兩種綢緞,都分了好幾個檔次出來。 無論是達官貴人還是平民百姓都可以用得起,當然質量和花色都有不同。 尤其是陸家所推出的宋景和蜀錦,在市面上是其他人家不可能擁有的。 光是那色彩艷麗繽紛,那些花紋和顏色幾乎讓人感覺巧奪天工。 陸家織坊幾乎被來購買的人群踩破了門檻。 徐蒙山把賬本遞給陸見安。 他現在是統管整個絲綢莊的大掌柜,手底下有一批的掌柜的,都是陸見安一手培養出來的。 這些人都曾經是他們家的學徒,從學徒一步一步走過來的。 要知道現在和當年可完全不同,當年收學徒只要能看的滿意,幾乎不挑剔你的天賦,那個時候要想和人家各大絲坊去爭人才,簡直是不可能,所以只能是矮子里面拔高的。 不過當年那40個學徒,的確現在個頂個都是人才。 因為出身限制了他們的道路,而且因為各大絲坊看不上他們那些愚笨沒什么天賦的人。 反而成就了他們后來在陸家的一番事業。 尤其是一個個經過陸先生的培訓,而且他們陸家實行的是競爭上崗制度。 首先培訓學習這是少不了的。 即使他們出身貧窮,大字不識一個,可是只要到了陸家每天收工之后就會有專門的先生教導他們識字認數。 尤其是陸先生編撰的那些課程。 那是在外面根本學不到的,尤其是數學,先生說了算學和數學異曲同工,不過數學上所用的這些數字和表達的方式核算學完全不同。 更簡單,更方便,更快捷。 他們每一個人都學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