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55
以,不算最好的!也是差不多的,比起那些犄角旮旯的絲坊鋪子,算的上是好的。 自然也有人搶著要。 當然后來聽說,徐成被贖回來了,八百兩銀子給出去,房契,地契連人一起都拿回來了。 這一次老爺子動了怒。 徐成被老爺子狠狠地打了一頓,直到陸見安他們過年上門去拜年都沒見到人,聽說躺了足足兩個月才好。 徐成好了之后就直接去了趕考,老頭子手頭的銀子全都給徐成帶上了。 就把望著秀才這一次能夠考個秀才,甚至舉人回來。 老太太甚至專門去他們不遠的大佛寺燒香許愿。 保佑徐成能高中。 徐成帶著徐家的心愿走了。 陸世安和韓越也早早和陸見安辭行上路。 陸見安這一個年過得舒服。 幾乎是吃飽了睡,睡醒了發呆啊。 不過方家村的人上門來拜年的時候,陸見安還是很淡然的把自己對于方家村以后的規劃拿了出來。 用他的話說就是規劃書。 第一項就是方家村已經要開辦種桑養蠶繅絲的學習班。 也就是方家村的另類族學。 老師就是陸見安的幾個徒弟。 羅青魏然,小滿,甚至李志林的兩個兒子都是得用的好手。 畢竟五個人繅絲手藝絕對可以出徒。 好把繅絲機器的圖紙貢獻了出來。 不過因為機器需要花費的銀錢多,也不是誰家都能弄得起的。 但是種桑養蠶的技術卻讓很多人開了眼。 尤其是陸見安推廣的豆腐渣養蠶技術,可以規避了養蠶只有兩季的季節問題。 大大提高了養蠶的產量和蠶繭的質量。 這一下方家村的人們才知道,陸見安為什么開了豆腐坊。 醉翁之意不在酒。 誰家能想到陸見安的豆腐渣就是蠶最好的食物。 方三爺,方五爺,方九爺和里正正是對陸見安刮目相看。 若說一開始還抱著小心翼翼試探的意思,可是現在看到了陸見安的成就。 人家的繅絲機器可謂是省時省力,一個人可以兼顧繅絲的多種工序。 節省了很多人力。 而且只要是不是蠢的無可救藥,都可以培養成為繅絲師父。 光這一項就讓人心動。 過了年一開春。 陸見安旁邊的空地上開始建房子。 這是陸見安一開始要的地,想要弄一個完全的絲坊和養蠶基地。 這一次動工的不是陸見安一家。 方三爺,方五爺,方九爺和里正家里,還有村里幾乎勉強還拿的出來手里余錢的人家,都一起開始動工。 按照陸見安的規劃,這些房子最好是在一起。 這樣有利于以后招攬絲商。 大規模養殖要的就是規模。 這樣無論是水頭絲商都會看中,值得跑一趟。 更重要的是,陸見安推廣的豆腐渣養蠶技術。 要是真的可行,村里人幾乎可以看見開辟了一條新的養蠶技術。 要知道桑樹占了很多田地。 村里人擁有良田的人家不多,糧食供應緊張。 鳳山縣周邊能有自己產糧食自給自足的真沒有。 這樣的話節省下來田地可以種糧食。 菽又不是一年四季可以種的。 主要空出來一旬的時間種,其他時間地里還是在種其他的糧食作物。 開了春,陸見安已經讓種上了小麥。 這里的人一般種水稻。 可是考慮到后面的菽的需要,種小麥不耽誤播種收獲,小麥的產量要比稻谷稍微多一些。 雖然和他們的飲食習慣不一樣,可是只要吃飽肚子,吃什么不是吃。 再說了,節省的時間種出菽來,多了兩季蠶。 那就是多了好多銀子。 多了銀子,買什么不能買啊。 鳳山縣可不缺糧行。 別說鳳山縣,就是臨安府這一塊地方都不缺糧行。 雖然很多人沒見過陸見安的豆腐渣養蠶,可是不妨礙人們對于房家本家的信任。 房家嫡枝的驚艷,很多人都知道,現在有嫡枝的人帶著,他們多少心里有些底氣。 只盼著真的像陸見安說的那樣,那么他們一年四季蠶,想一想就能笑醒。 當然這些還需要驗證。 方家村這一年算是大變化。 村口開了兩家豆腐坊。 都是雇傭的村里的人,做豆腐賣到縣城和周邊縣城,不僅豆腐這一塊多一份收入,陸見安說了豆腐坊的收入全都分給那些種了菽的人家,年底分紅。 只要有地的人家都在春小麥之后,種上了菽。 居然沒人觀望。 陸見安欣慰的是,古代的宗族力量真的很強大。 很多人對于宗族那是敬畏和遵從的。 帶有很多盲目性。 開春的第一季春蠶養上了。 比起往年來說,方家村的春蠶早了足足三個月。 過完正月十五就養了起來。 采買菽的事情交給了徐蒙山,因為韓越走的時候交代過,有什么事就去找韓家在鳳山縣糧行的管家韓九。 韓家糧行還能缺了菽。 自然大宗買賣就靠韓家。 豆腐的生意紅紅火火。 養蠶的人家,在看到蟻蠶對于豆腐渣來者不拒吃的香甜之后! 終于心放下了。 而陸見安的繅絲班也在如火如荼的開辦起來。 方家村幾乎家家戶戶都送了一名孩子來學習。 誰家也不舍不得埋沒了這一項技藝。 繅絲班空前火爆。 陸見安是繅絲學院的院長,這里的所有弟子都是他的門生。 這也是陸見安為了控制以后的繅絲主力的一種手段。 這可是來自現代的陸軍學院的概念。 有什么比起這種方法更能培養自己的嫡系。 這些還都是孩子,可謂是一張白紙,陸見安就是他們這張白紙上的第一個印記,也是讓他們終身難忘的一位老師。 ☆、第160章 改變 三月,馮望林和陸凌再次來到了鳳山縣。 下個月陸凌已經要送錦緞到織造局參選。 這一次來,自然是陸凌想要看看能不能說服陸見安。 畢竟陸見安這樣的人才不可多得。 陸見安的生絲讓他掙夠了臉面。 主要是陸見安的生絲織錦簡直是事倍功半。 雖然還是沒有把老祖宗的絲光錦制作出來,可是那是他們自己的問題,和人家的生絲品質可沒有關系。 這一次來,主要是他們想要說明白他們陸家需要的生絲的規格有要求。 陸凌翻查了所有的祖宗留下的關于絲光錦的書籍,唯一有破綻的是關于生絲上色的問題,現在似乎還沒有一個好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