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599
將來,這里會成為行車暢通無阻,來往機場,火車站方便快捷,集賓館、銀行、證券、康樂、商務中心為一體的商務中心,余安還打算招租銀行、證券經營部、航空售票中心、火車售票處,甚至泳池、健身房、美容美發廳、醫務室、歌舞廳、卡拉OK包房等康樂設施。 當余安提出這么大一個設想來的時候,羅言都驚呆了,當初這座三十二層的大廈建立起來的時候,羅言都想不通這么大的一棟樓到底要來干什么,可是當他看到余安的設計圖紙的時候,完全被震撼的說不出話來。 余安內心之中充滿了對這個時代的野心,這里,將來,回事深圳地鐵1號線科學館站,方圓一平方公里范圍內,將結合深南上步地下人行通道工程,還會在周邊開發建設一個面積達1.6萬平方米的地下商業物業,把地鐵出入口、華聯街聯為一體,形成一個從城市廣場到大廈的地下商業城,到時候將未來的中信城市廣場、茂業百貨時尚生活館、深圳購書中心、上步國商等幾大商場串聯起來,打造出一個新的強勢商圈——華強東商圈。 余安將這些全都納入了發展計劃之內,她要打造這個深圳的神話。 余正山也被這份詳細的計劃震撼了,他突然也有了一個同樣的野心,想要在上海建立一個同樣的王國。 他突然記起他買的浦東的那片地。 638 簽售會 余正山很聰明,而且他充分相信余安,他跟著余安,將余安所做的事情復制,建立了上海的商業王國,自然這是后話。 余安與余正山一起開始裝修大廈,那么高的樓,那么多的房間,光裝修就不是一個錢,而且那時候裝修可不是有許多裝修公司等著活兒干,得出去找人、找料。 余安在大樓頂端四面安裝八米見方的巨大石英鐘,讓中華大廈成為深圳的標志性建筑物。 羅言是深圳的本地人,這些年深圳天天在修房子、蓋房子,工隊不難找,但是這么高樓的確是個大工程,再加上余安要求高,小的工隊瞧不上,羅言就滿深圳找大的施工隊。 羅言找了幾個施工隊,余安都親自跟包工頭談過,看了材料,但是這小打小鬧都能解決,外面的大理石,還有上面的鐘表,都是問題。 這么大的鐘表怕是國內沒有生產,如果去瑞士定做,成本就高太多了。 余正山不明白余安為什么非要在大廈上面安裝鐘表,但是他有個好處,從來只會默默支持余安,他在郵局打了一天的電話,傍晚的時候回來告訴余安一個消息。 “我上海的朋友說,上海有一個電鐘廠,說可以定做這種鐘表,但是價格實在是太貴了,加上運費,恐怕四個鐘表要五千塊!”余正山說道。 “五千塊?”羅言與金葉貴都覺著這是不必要的開支。 余安卻一定要這四面大鐘,她一定要在深圳建立一個地標性建筑。 余正山點點頭,說是第二天與那邊人打電話溝通,讓他們盡快派人來測量定做。 鐘表的問題解決了,接下來是裝修問題,余安最后定了十個施工隊,一個施工隊負責三層樓,最下面的超市由最大的一個施工隊負責。 每日里的錢如流水一般涌出去。 羅言與金葉貴都覺著有些承受不住,但是余安卻打定了主意,一定要將中華大廈建立起來。 余安這個時候發現,余正山比她想象中更有魄力,他毫不猶豫的執行余安的計劃,而且完美而負責。 余安現在完全放心將這一大攤子交給余正山。 正月初十,余安接到朱駿聲的電話,朱駿聲要趁著放假回去首都,進行第二套書的簽售。 “你父親的案子……”余安通過絲絲的電流,問了朱駿聲。 朱駿聲沉默了許久,最后說道:“我已經將稿子抽出來了!” 余安在心里嘆口氣,一下子明白了朱駿聲的選擇。 “不管如何,我都支持你!”余安低聲說道。 朱駿聲在那邊扣上了電話。 余安知道,在朱駿聲的心中,那最尊重的父親形象已經崩塌。 正月十五,余安坐上了去青島的飛機,她心里記掛著還是小集體廠子的“海而”。 此刻青島“海而”的廠子里,大家都在為問題冰箱發愁。 去年底的時候,“海而”產的冰箱遭到了顧客的書信投訴,“海而”的廠長正在為這件事情煩惱。 余安的到來就像是救星一樣,不但帶來了幾十萬的投資,而且直接出了一個狠主意,要求“海而”廠長將剩下的七十多臺冰箱全部砸了。 “砸了?”“海而”的老廠長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現在廠子虧損,大家工資都發不出來了,七十多臺冰箱,那可是不少的錢,怎么說砸就砸了? “只有砸了,才能讓大家的質量意識覺醒,不然我們霖安創世絕對不會投資一個連質量都不能把控的廠子!”余安在內部職工會上沉聲說道,現在她是代表霖安創世前來與“海而”談判,入股“海而”。 “海而”是集體廠子,老廠長一開始不同意,但是眼看著出了問題冰箱,口碑下降,再加上廠子里效益不好,若是不與霖安創世合作,這廠子怕是要堅持不下去了! 老廠長與余安達成了共識,合資辦廠,砸了這七十六臺冰箱,給廠子的質量大關敲個警鐘。 余安本不想去摻和“海而”的發展歷程,但是既然她重生,開了金手指,自然要好好的利用,憑著二十萬的投資,余安拿到了廠子百分之三十的股份,也就是說,以后不管這廠子如何發展,她都要分三成的利潤。 “海而”在八四年是虧損的,所以大家都認為余安辦了一件傻事,也是,一個沒畢業的小姑娘,眼光能有多遠?但是“海而”的老廠長,卻緊緊的握住了余安的手,一再的保證,不管如何,“海而”一定不會讓余安失望。 余安就這樣穩穩的成“海而”第二大股東。 忙完這些,首都大學早已經開學,余安來不及回家,直接從青島飛回了首都,策劃朱駿聲的簽售會。 當時的八五年,簽售會絕對是超前的一景象,在八十年代通訊與信息都不發達的時候,那書上甚至連作家的照片都沒有的,所以很多作家都很神秘,如今余安要搞什么簽售會,一下子讓朱駿聲面對讀者,面對那個年代的媒體——雜志、報紙,說實話,朱駿聲還有些忐忑。 余安與出版社商量好,第一站就在首都新華書店,這里是出版社的定點,王社長十分的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