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368
著上白下藍戴白色大檐帽的警服的公安,其中一個余安還認識,正是劉高坤。 “你是干什么的?”為首的一個公安指著余安問道。 劉高坤趕緊上前說道:“局長,這是咱們鎮子里的大學生,今年考上首都大學的,我認識!” 那局長指著會所的大門問道:“你認識這里面的人?” 余安愣了一下,搖搖頭:“不認識,我就是經過這里!” 那局長點頭,揮了揮手示意余安趕緊走。 余安推著自行車慢慢的離開,走了一段距離回頭看,發現公安將會所的大門圍了起來,似乎在商量什么事情。 劉高坤站在人群后面,不停的給余安使眼色,讓她趕緊走。 余安只得騎上自行車離開。 回到家,余安越想這事兒越蹊蹺,會所到底出了什么事情?老劉哪里去了? 余安打算打個長途,問問歐陽霖,剛要出門,就見大門外站著一個人,面生的很,向院子里張望著。 余安開門出去,打量了那人一眼,問道:“你找誰?” “請問你是不是余安安?”那人問道。 余安點頭。 “這是老劉讓我給你的!”那人一聽,立刻將手里一個信封塞在了余安的手里,低聲說道:“車子在公園門口!” “什么車子?”余安愣了一下,那人說完就走了。 余安打開那信封,里面是一把車鑰匙。 余安想了一下,趕緊去鎮里的小公園,轉了一圈,沒發現歐陽霖那輛拉風的大奔,只看到一輛蘇聯進口的拉達,就這,四周還圍了一群瞧熱鬧的人。 拉達這車是通過易貨貿易和邊境貿易,從蘇聯進口,算是八十年代為數不多小車里的最常見的牌子。余安摸出鑰匙來,試了一下,趕緊上了車,將車開走。 一邊開車,余安一邊在想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她想了想,最后還是將車回到家藏在院子里,又換上自行車去了公安局。 公安局里,余安找了劉高坤。 劉高坤從屋子里出來,看了余安一眼,示意余安有話去外面說。 “你是來打聽上午那件事的?你跟歐陽霖啥關系?”劉高坤問道,神情嚴肅。 余安趕緊說道:“就是之前給他送過東西,沒啥關系,到底出了啥事?” 劉高坤左右看了一眼說道:“沒啥關系最好,我可告訴你,最近市里嚴查了便民店的事情,似乎里面有些問題,那歐陽霖跑了,現在都沒有抓到人,你最好是離著遠一些!你是大學生,可別自己毀了前程!” 余安笑道:“哪里能!” 劉高坤點點頭,擺擺手:“行了,你回去吧!” 余安這才推著自行車離開,她想了想還是不放心,去了郵局給歐陽霖打長途。 長途等了好久也沒有打通,余安越發的擔心起來,只得去柜臺填了個單子,給戰廷發了封電報。 柜臺上已經不是之前難為余安的那個郵局的工作人員,余安很順利的填好了單子發了電報。 發完電報,余安心里有些不舒服,總覺著似乎發生了什么事情,難道跟歷史上八三年的嚴打有關? 余安有了那輛車,可是也不敢露白,最后余老二還是將電視機搬上了三輪車,高秀娥扶著,兩人騎了三個多小時才到家。 余安不放心歐陽霖的事情,打算再在鎮子里待幾日,余魚兒本想也留下,但是沒了電視機,在鎮子里也沒有意思,最后余安送他去坐了小巴,讓他自己回家,反正那小巴能到村頭。 整個家只剩下余安一個人的時候,余安越想這會所的事情越不對,她到鎮子里去找鄭貴和,門衛說鄭書記不在,余安只能先去金葉貴那邊,看看能打聽出什么消息來。 金葉貴自從得了余安的忠告之后,這半年也是夾著尾巴做人,只是接之前的老客戶,那輛二手拉達也很少開,雖然收入下降了一些,但是養活那些兄弟還綽綽有余。 “最近不太平呢,天天晚上抓人,聽說鎮里一個書記也被請進去了,可真是……”余安來了,金葉貴就開啟了嘮叨叫苦模式,說這半年的不容易。 “鎮里的書記?姓什么?”余安心里一緊,忍不住問道。 “不知道姓啥,就說是利用職務之便給了老領導親戚好處,還受賄,反正最近鎮子里亂七八糟的!”金葉貴說道。 余安皺眉,心里越發的不安。 “咱們小心點就成了!”金葉貴又說道,“肯定是有人看著如今鎮子里繁華了,有人看不過眼,又在這節骨眼上,咱們還是小心點,少惹事!” 余安點點頭,也就起身說道:“我先走了,賬本你讓人送我家去,我這兩天看看!” 金葉貴趕緊應著。 金葉貴送余安出門,突然見那個叫大林的小伙子著急忙慌的跑了進來喊道:“老大,那李老三跟高廠長打起來了,高廠長讓他給打破頭了!” 余安一愣,問道:“李老三是誰?” “我老家的死對頭,以前還追過葉子的,前幾年我出來了,總欺負葉子,后來葉子跟著我出來,今年上半年就追來了,我沒給他好臉色,后來說是去了首都,他沒戶籍,讓人抓住了幾次送了遣送站,覺著沒臉,就北下也不知道干什么去了,后來一下子就發財了,前幾天還來找我,說是從我這要貨,有多少要多少,我沒理他!這小子怎么跑到高戰孝那邊去了?壞了,他一定是知道葉子與高戰孝的事情了!”金葉貴說著,趕緊拿了車鑰匙開車。 余安上了車,一會兒也就到了高戰孝的廠子。 廠子門口已經圍了一些人,幾個工人圍著一個人滿臉橫像的男人要動手,那男人挽了袖子大聲喊道:“老子在蘇聯搶地盤的時候,啥場面沒見過,就你們 ,都不配給跟老子動手的!” 蘇聯?余安聽到這個字眼,轉身問金葉貴:“這人是從蘇聯回來的?” 393 要人還是要貨 上世紀八十年代,隨著中蘇兩國關系恢復正?;?,以政府間貨物交換協議為主的貿易機制便逐漸隱退,而自由的民間貿易形式便很快在兩國流行起來。開放初期,兩國都實行外匯管制,貿易結算沒有統一的銀行體系,民間貿易只能以易貨形式進行。那位客戶就是利用私營貿易公司,率先在俄各大城市街頭巷尾和商場內開辦起了小售貨店和寄售商店,直接從本地人和外國人手中收購各種從國外攜帶入境的商品轉手倒賣或寄售。 八三年,國內體系不穩定,對國內的貿易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