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69
余安遠遠的瞧著老人十分有氣勢,但是走的近了,帶看清老人那張臉,就忍不住倒吸了一口冷氣。 那老人的臉上有許多傷疤,一只眼睛無神,應該是個假眼,但是風華氣度還在,一看就不是普通人。 “爺爺,這就是要買咱們房子的余同志!”李隴大聲對那老人說道,看來老人的耳朵也不好了! 老人打量了余安一眼,慢慢的問道:“你當真要?” 余安點頭,“要!” “就我孫子說那個價?”老人又問道。 余安再次點頭。 “好好好,這些東西都是禍害,留著也沒用,也沒用??!”他搖搖頭,嘆口氣,徑直走在前面進了房管局。 房管局里是位四十多歲的大姐,一見老人來,就沒個好臉色,忍不住說道:“我說老李,不是說了,這合同簽了十幾年,人咱們可趕不走,漲租子也甭想,你還想挨批斗是不?” 李老沒說話,李隴不高興了,跳起來說道:“咱們以后不跟你們打交道了,咱們要賣房子了!” 那房管局大姐一愣,看了一眼余安與戰廷,或許是戰廷身上的軍人氣質鎮到了她,她臉上擠出一點笑容來,問道:“你要買他們家的房子?” “是我!”余安上前,拿出戶口本來。 “你沒滿十八歲?不能辦理!”那大姐打量了一眼余安問道。 余安一下子愣住,她竟然忘記了這茬,這個余安安今年才十七歲,還沒有辦理身份證,自然房子不能過戶。 “余小姐,你這……”李隴也愣住,神色有些不好,他肯定以為這余安是刷著他們玩呢! 余安心里懊惱的很,這余安安的生日不算大,八月的,再有幾個月就滿十八歲,就能辦身份證,可是幾個月雖然不會如未來十年的房價那般產生很大的變化,可是這樣地段的房子…… 余安望向戰廷。 戰廷也無可奈何,總不能將房子掛在他的名下吧! “你可知道歐陽霖住處的電話?”余安問道。 戰廷點頭。 余安要了電話號碼,在房管局給歐陽霖打了個電話。 幾個人坐在大廳里等著歐陽霖。 “還不來?還有十分鐘咱們可就下班了!”那房管局大姐不耐煩的說道,一邊打著手里的毛衣,這要是以往,她早就去打水準備下班了,這會兒卻被這幾個人耗在這里,“再說了,這辦完過戶還要繳稅,事情多得很,就算是這會兒人來了也……” “過戶吧!”歐陽霖進了門,將身戶口本遞給了那房管局大姐。 “你這么晚來……”房管局大姐嘴里不滿的嘟囔著,但是在看到戶口本上的一欄時,一下子愣住,再抬眸打量了歐陽霖,“你真的要買這兩套房子?” 181古玩 歐陽霖回眸看了一眼余安,余安趕緊點頭。 歐陽霖冷淡的說道:“辦手續吧,今天辦完!” 那房管局大姐立刻點頭,迅速的找出房子的檔案來,蓋了章。 那邊,余安給了李隴五千塊錢,剩下的兩千,等全部辦完再給。 也不知道那歐陽霖的戶口本上又什么不得了的消息,那房管局大姐迅速的幫忙繳稅,還跑前跑后,下班前十分鐘,手續全都辦妥當。 歐陽霖將兩個嶄新的房產證丟給了余安,“等你可以過戶的時候,可記得過戶,這稅款你自己交!” 余安還害怕歐陽霖不肯將這兩個房子還給她呢,趕緊點頭,順帶付清了剩下的兩千塊。 從房管局出來,李老一臉的失落,但是還是嘆口氣,背著手,慢慢的走遠了。 李隴低聲說道:“這以后,這房子就交給你了!” 余安點頭,“你不是說你手上還有幾個鋪子?” 李隴搖搖頭,“手上沒房契,都捐了,若是還能還回來,到時候賣給你!” 余安有些失望,看來這次是買不到了,至于以后,誰敢說! 李隴也離開。 歐陽霖上前,微微的皺眉,“我以為你只是來看看,想不到真的要買!那兩套房子的歷史遺留問題很嚴重!” “你一定會有辦法!”余安回頭看他,“一個戶口本都能將人嚇住,趕幾個人算什么?” 歐陽霖皺眉,最后想了想說道,“再過些日子吧,到時候房子過戶到你名下,我暗地里幫你出面,現在若是我出面,少不得要引起別人的注意!” 余安聽完這話,便知道歐陽霖的身份的確是不一般,反正現在她現在不滿十八歲,不能過戶,也就只能將兩套房子暫時放在歐陽霖名下。 “不需要跟我簽個合同嗎?”歐陽霖望向余安,“你不是一向重視合同?” “就算是簽了合同,你想吞我的房子我也無計可施!”余安攤攤手。 一個在首都橫行無忌的人,怕是這兩年之內,也不會瞧得上她那兩套被亂七八糟人占領的四合院! 歐陽霖得意的揚了眉,神色十分的傲嬌霸道,“你終于算是想明白了!” 回去的火車票是后天的,歐陽霖讓戰廷將余安送回招待所,人又不見了。 招待所房間還算是干凈,就是因為是國家的,吃飯什么的都需要全國糧票,這點十分的不方便。 余安美美的睡了一覺之后,第二天醒來就在附近溜達了一下,找了個商場,打算看一下大首都的潮貨。 商場里在賣紅色的毛線衣,還有各種帶著彈性的松緊褲,款式都要比縣城的好看。 余安問了價兒,三十一件,不便宜,但是還是買了兩身。 余安又看上了一雙小白運動鞋,回力的,老牌子。 余安又買了兩雙鞋。 逛了半上午,余安給家里人都買了禮物,中午的時候送回招待所,下午就去了著名的琉璃廠。 琉璃廠大街位于和平門外,是一條著名的文化街,據說清代的時候,當時各地來京參加科舉考試的舉人大多集中住在這一帶,因此在這里出售書籍和筆墨紙硯的店鋪較多,形成了較濃的文化氛圍,后來慢慢的就形成了古文化一條街。 八十年代,這里雖然沒有二十一世紀那么繁華,但是也有不少好東西,不過從古到今,這古玩都是靠眼力,余安年輕的時候就出了國,雖然知道這東西升值潛力大,但是對這個沒有研究,也就是聽李隴說起來,閑著又沒事來逛逛瞧個熱鬧而已! 余安在大街上走著,這里的房子都是之前的老建筑,最高不過兩層樓,鋪子也是古色古香,偶爾角落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