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330
書迷正在閱讀:東陵帝凰、我家受君總想讓腦速慢下來、捕龍印、發現,我愛你、調教欲望都市(H)、腳之戀系列之五刑警腳事(H)、腳之戀系列之四工地腳事(H)、還禮(H)、腳之戀系列之三邊陲腳事(H)、男歡男愛(H)
問巧了,我手頭還真有點這方面的資料?!濒斃蠣斪勇犝f沈固是警察,自然不會再多問什么,戴上眼鏡,翻出一本宣紙簿子,“這個,是我手抄的那一家的族譜,姓楊,跟小鄭說的情況有點像,但不知道是不是。這是我從前收集資料的時候,那一家的后人提供給我的,記得我還在晚報上寫了個豆腐塊,講了一下本地的瓷器制作史……扯遠了,扯遠了,咱們還是來說這事吧。當時我去收集資料的時候,這家人說祖上是從江西景德鎮遷過來的,當年在景德鎮也算是制瓷的世家,曾經在明朝成化初年還制過官瓷,后來漸漸沒落了,官窯的稱號也就沒了。據說他們家的沒落,跟你們說的脫胎瓷還真有關系。脫胎瓷是永樂年間就出現的,在成化年間達到高峰,可是楊家卻屢燒屢敗,沒有一次成功過。大概也正因為這個,楊家失去了在瓷行內的地位,最后不得不遷出景德鎮,先是在景德鎮附近幾度遷移,最后在道光年間來到濱海,就居住在大窯一帶。到濱海來的這一代子孫楊末,他的妻子就姓謝,很巧合的,謝氏家也是景德鎮人,從前也是制瓷的,所以夫妻二人算是同行,謝氏制瓷的手藝不遜于楊末,尤其是在繪畫方面更是妙手,楊末制的瓷器,都是由謝氏來繪畫圖案的。也許正因為有了一個志同道合的妻子,楊末決定再制脫胎瓷?!?/br>“脫胎瓷的制作是極其繁復困難的。就拿修胚來說吧,就得粗修細修精修近百次,才能修出厚度大約在0.5毫米左右的胚體,然后先進行胚體的素燒,素燒過后再施釉、繪畫,需要四十多道工序??墒歉鶕罴覀飨聛淼恼f法,楊末曾經燒出過一批一次性燒制的脫胎瓷,這簡直是不可能的。但是他燒制的這批瓷器都是素面青白釉,沒有任何花飾,因為那時候他的妻子謝氏剛剛暴亡過世,楊家沒有人能再畫出像她一樣的畫,所以楊末寧愿把瓷器燒成素白的,以此來紀念他的妻子?!?/br>沈固心里一動。紀念他的妻子?為什么在這個時候謝氏去世了呢?“老爺子,謝氏是怎么死的,楊家有記載嗎?”魯老爺子搖頭:“這就沒有詳細記載了,只說是暴病身亡,頭幾天好好的,第三天就去世了。但,也有人說,謝氏下葬的時候,抬棺材的人覺得很輕,懷疑里面并沒有尸體。當然,這消息是沒有證據的。按族譜里的說法,謝氏就是暴亡?!?/br>“那么楊末燒出的那種瓷器,現在還有流傳于世的嗎?”“也沒有了。因為楊末就燒出了那么一批脫胎瓷,之后不久,瓷窯就塌了,楊家再建瓷窯,就再也燒不出一模一樣的瓷器了。楊末大喜之后又失望,沒幾年就瘋了?!?/br>鐘樂洋忍不住問:“但是他既然燒出了一批,而且還傳得那么玄乎,應該有人收藏的吧?”魯老爺子笑笑:“沒錯,當時濱海這地方居然出了名貴的脫胎瓷,當地官府就收買了去孝敬上司了,但是,這種瓷器極易破碎,而且清末又是動蕩不安的年代,這批脫胎瓷基本上都損毀了。只有一件,是被本地一個收藏家妥善收藏了,但是過了一百多年之后,這件瓷器自己碎了?!?/br>沈固追問:“真的是自己碎的?有什么根據呢?”“確實是自己碎的。當時文化大革命,這些東西都是四舊,要毀掉的。這個收藏家的后人為了老輩兒傳下來的東西不被砸了,就弄了個盒子裝起來埋到地下去了。十年過去,他以為逃過了一劫,想把東西挖出來捐贈給國家,結果挖出來一看,別的東西都沒事,唯有這只脫胎瓷瓶表面上出現了血一樣的紅絲,他輕輕一拿,就碎了。最稀奇的是,當時他看了碎片,里面沒有胚骨,真正是純釉的?!?/br>沈固聽到這兒,已經可以確定這故事里的謝氏就是謝竹君,當時她的死亡也并非什么暴亡,而是被她的丈夫殺害在瓷窯里。她的怨氣使楊末燒成了真正的“脫胎”瓷,這也是楊末為什么再也燒不出這種瓷器的原因。“哦,倒是還有一些傳說,只算是野史吧,因為那種年代,也沒有什么憑據。都說楊末燒出的這一批瓷器是不祥之物。不光楊末自己瘋了,楊家也迅速敗落,后代甚至再出不了一個制瓷人,手藝也就失傳了。而且凡是收藏了這一批瓷器的人,最后都沒有好結果?!?/br>“真的?”“哦,我剛才說了,只是野史傳說。我個人認為這只是巧合。就像著名的霍普鉆石,傳說會給持有人帶來噩運,但是最后收藏它的哈里溫斯頓,卻沒有遭受到任何所謂的‘噩運’,所以珠寶器物什么的會帶來噩運,我認為只是人們的臆測。比如說楊末燒出的這批脫胎瓷,正逢清末的動蕩年代,國家都不安寧,何況個人?在這種情況下,收藏瓷器的人固然沒有好的結果,那千千萬萬根本不知道脫胎瓷為何物卻死于非命的老百姓又怎么說呢?而且最后持有脫胎瓷的那家人也并沒有遭到什么噩運,甚至在文革期間也沒有家破人亡,這又怎么解釋呢?對不對?所以我個人的看法,這都是傳說罷了,當故事聽聽可以,真的寫入歷史就荒唐了?!?/br>沈固和鐘樂洋對看一眼,心想您覺得荒唐,但這荒唐的事可就發生在眼前呢。再說了,這位老爺子顯然也是個對野史很感興趣的人,要不然這么多“荒唐”的傳說,他怎么都記得這么清楚呢。“那您考證過楊家的瓷窯當年是建在什么地方嗎?”“這我還真考證過,就在大窯一帶。記得解放后那一帶要建房子,還挖出過碎瓷片呢。大約就是現在的即墨路拆遷區,只是具體是哪處房子就不知道了。別說我了,就是楊家后人也不敢肯定啦?!?/br>“楊家還有后人在濱海?”“當然了。不然這族譜是誰提供給我的呢?”“那,您跟他們還有聯系嗎?”“有啊。當時收集資料我認識了很多人,現在十幾年都過去了,好多人都不聯系了。楊家倒跟我們家經常聯系,因為兩三年前生了個小丫頭,還來送過紅雞蛋。楊家媳婦跟我兒媳婦談得來,兩人凈整些個什么韓劇什么的。聽說是去年搬到南山花卉市場那一帶去住了。小丫頭的照片倒是從網上發來過,胖乎乎的好玩得很。我兒媳婦就喜歡小孩子,自己的孩子不是已經大了嘛,就喜歡別人家的,有時候跟楊家媳婦一塊帶著孩子還出去玩?!?/br>沈固心里猛地一咯噔:“孩子的照片能給我們看看嗎?”“行啊。繼勇,去把電腦打開,把楊家那小丫頭的照片調出來給沈警官看看。我孫子,電腦這玩藝我不會用,讓他給你們弄出來看看?!?/br>魯老爺子的孫子利索地打開電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