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1
取使用。 因此,古建國進紡織廠的時候手上是很有些錢的。他在部隊上干過五年的時間,最后更是到了連長的級別,這么些年下來積少成多的,錢也不算少。他自己沒什么花銷,從提干開始有了工資后,也只是每月五塊后來十塊的寄回家。他那時候沒結婚不用養家,只自己一人的一應生活部隊上都能給全包了,基本就不花啥錢。這么多年算下來,他手頭上積攢的最少也有小一千來塊了吧。 隨著他跑長途到的大城市多了,后來又認識了寧榮薇,為了追求人家,就跑到京都、海市這些大城市的一些高級商場,找那些不要票的絲巾、糕點、布料啊什么的帶回去送給寧榮薇討好人家。 后來兩人結婚,古家老兩口給置辦了縫紉機和自行車。古建國給寧榮薇從海市淘換回來了收音機和一塊琴□□式手表,就這一塊表就花了四百多塊錢呢,可是把寧榮薇給感動壞了。 跟備受感動的寧榮薇不同,眼見著自己多年積攢的身家一下子去了一小半,古建國這下可算是著急了。他覺得這錢也太不經花了,以后有老婆要養,跟著可能很快就有孩子,不想辦法可不行。 不得不說古建國那是在大城市的高級百貨看多了,就以為人家京都海市的人,家家都是按照百貨公司的標準過日子呢。他就是想著自家小薇跟著自己,那就不能過的比別人差,于是他這就開始動腦子了。 經他觀察發現,那些廠里的經年老司機時不時的會在出差途中夾帶點兒私貨倒騰一二,從中賺點兒利潤。 后來古建國跟人家套好了關系,也問出了些其中的道道。 其實這道理也簡單,司機們就是從南方或是一些大城市,把一些安城沒有的東西帶回來,有些是布料、海邊的干貨或是高級手表等等這些。帶回來后有的是私下里已經說好了買主的,有的則是有別的門路高價給銷出去,這就是看個人的本事了。反正只要不是太大件的東西太招人眼,大多都不會出什么事兒的。即便是有人有了疑心,只說是幫朋友親戚們捎帶的也就糊弄過去了。 經人這么一點撥,古建國慢慢的也開始跟著師傅們來回的帶點兒東西,只說是家里的親戚知道他去大城市出差,叫幫忙捎帶的罷了。 他家里條件好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兒,人家聽他這樣說,只覺得他的親戚估摸著也是能消費得起這些東西的人,人之常情的事兒誰也不會說什么就是了。 古建國剛開始被師傅們帶著,也就是倒騰些小東西,那個時候他還不是大師傅能獨立的帶徒弟出門呢。后來慢慢的他能獨立出門了,手底下也帶了幾個徒弟,都是可信的,漸漸的這規模也就做大了。 因著當過兵的緣故,戰友都是全國各地聚到一塊兒的,古建國天南海北的認識的人就著實不少了。他自己也經常愿意去黑市給家里淘換點兒好吃好喝的,慢慢也認識了幾個人。 古建國跟別的師傅們不同的是,他自己不沾手銷售的事兒,只把能弄來的好東西交給認識的在黑市中拿事兒的人,他自己也就是過一道手罷了。 這世界不都是非黑即白的。市面上物資匱乏,老百姓有需求,這黑市就能一直存在。能在黑市上掌握貨源做大的人,本身就有他的獨到之處,且背后肯定是有背景的。古建國直接跟這些人交易,且對自己的身份保護的比較好,也不管別人最后到底能賣出個什么價兒去,只他自己脫手后就不管這些了。這樣做雖然讓渡了一部分的利益出去,但也能更加安全長久的做下去,規模還能慢慢的有所擴大。 交易的種類也不確定,反正就是能弄來的,覺得有價值的都在范圍之內。 比如大城市里才有的手表、收音機、布料、高級的糖果點心、營養品之類的;到沿海城市的時候他會帶些海產品干貨等;東北那邊的野味、毛皮;南方的水果等等古建國也不會輕易放過。當然有時他也會帶些安城的特產,石榴、蘋果、柿子什么的去別的地方交換。 時間長了,他在京都、海市、青城、廣市這些地放,慢慢的路子也走熟了,認識了些當地的地頭蛇,有能幫著提供貨品的,有的在附近農村有門路,能收上一些農副產品的,這也成了古建國的一個重要的收入來源。 這些年下來,古建國憑著自己對人的精準判斷,加上謹慎的性格,也從不吝嗇對周圍同事朋友的幫助,慢慢的,不光是把自家的東西添置的越來越齊全,暗地里也是攢下了筆不小的財富。 他倒也不全是圖財,他的能力背景還有工作,原也使得他不缺錢花。只是這個年月并不是你有錢就能買到好東西的,開始倒騰這些的初衷,也是想著給自家弄點兒好東西自己人享用罷了。 除了家里的像三轉一響的這些東西叫他給置辦全了和增加了些家底兒以外,古建國也從鄉下認識的人手里收了一些老物件,還從京城、海市的有些專門賣老物件的柜臺上,想辦法弄到了一些。 他的想法也比較簡單,作為個讀過點兒書的人,古建國覺得盛世古董亂世黃金這話是沒錯的。國家慢慢的穩定了下來,以后只會越來越好的。他現在能有門路給家里攢點這些東西,以后留給子女也是好的,畢竟這些以后說不得都能成為巨大的財富呢。 …… 古明妍要是知道古建國的這番cao作,她一定會跪在地上喊“爸爸,您真?!钡?,甚至可能還會進一步懷疑自家老爹才是穿越的那個了。 不過,古建國肯定是沒有先知就是了,否則他不會在明知道后面十多年的情況下,還把這些招災的東西往家里搬。財富的確是財富,可能夠享用的前提是得先留下那個命吧。 對于古建國的這些事情,寧榮薇也是婚后才慢慢了解到的。結婚前古建國的大手筆她還以為是有老兩口的經濟支持呢,沒想到他是一個人琢磨出了這么條賺錢的路子的。 剛開始知道的時候,寧榮薇著實是嚇了一跳,后來被古建國這樣那樣的一通道理砸下來,雖然讓她暫時接受了現狀,但她還是保持了不支持的態度。 一方面她覺得這也是丈夫的本事,經他這么時常的倒騰,自家的生活確實比這個年代大多數人家過得要好。作為受益的一方,看著家里那厚厚的存款還有許多票證,吃食、家當什么的自也不用再多說,作為女主人,哪能不覺得高興啊。 只是他也知道丈夫這活計始終是在灰色地帶游走的,加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