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465
一遍,這個的情節很簡單,無非是女孩子從失戀到走出失戀的故事。感覺上有點像是地球位面上的,而且行文風格也帶著燕京女孩的“貧嘴勁兒”。李瑋忽然對改編這部有了興趣,因為這種故事特別適合改編成小妞電影。隨著女性觀影人群的擴大,很多針對女性市場的特殊子類型電影也出現了。比如小妞電影就是針對15歲到25歲的青春期女孩子;而女性電影則是針對25歲以上的成熟女性市場。還有比如那種專門將男孩兄弟友情的電影也有女性版,被稱之為“姐們電影”;此外還有那種平素以男性為主角的黑色電影,現在換成女性為主角之后則被叫作“壞女孩電影”。這種電影雖然不一定能賣出超高票房,但是拿下高票房是沒啥問題的。而且這種片子下了院線之后,在電視市場、視頻市場和影帶市場都有很大潛力,屬于那種一次投資終身受益的“長期收益片”。李瑋工作室剛好正缺這種可以壓片庫的長銷片,因此李瑋就下定了這個決心。“你們和對方談談,我們要拿下這部作品的電影和電視劇改編權?!崩瞵|回復郵件道,“盡快談妥,然后請劇本組的同學做好準備,我們會在拿下改編權之后盡快磨合劇本。李瑋工作室就用這部小妞電影試試國產商業片的市場吧!”☆、投資。塞人。談崩了。的改編權問題只用了不到一周的時間就全部搞定了,畢竟李瑋工作室給出的價碼非常優渥,再加上李瑋允諾親自改編并執導也讓作者感到了極大的信心。將作品改編權拿回來之后,編劇組就開始根據李瑋的要求進行劇本創作了?,F在李瑋已經極少進行劇本創作了,通常只將主要角色和主要情節的要點提出來,其余就是編劇組分工協作了。按照華夏國編劇工會的要求,李瑋自然不能署名編劇了,這樣李瑋的劇本就空出了一個名額,于是就交給編劇組貢獻最大的三個人來署名。由于是集體創作,初版劇本只用了三天的時間就完成了。經過劇本醫生的初審之后,劇本就來到了李瑋這里。李瑋略微看了下,劇情和還真的有點異曲同工之妙。不過或許是作者本身文青氣質太濃郁,導致作品也有一股子文藝青年的戀愛觀。李瑋看了看,要求編劇組那邊去掉一些不必要的支線情節,將故事的劇情全部集中在女主和男主身上。“我們這是小妞電影,不需要排除所謂的深度和廣度來。將你們那股子對人性的批判,對社會的審視都給我收起來,這是商業電影!如果給觀眾設置太高的觀影門檻,那么觀眾只會用低票房來報復我們!”李瑋對編劇們說道。李瑋其實有點瞧不起現在的導演,總覺得自己天下第一,自己拍出來的作品是驚世駭俗要進電影史乃至文化史的。結果呢?完全是自己一個人在自嗨,觀眾看不懂也不想看懂,于是票房就低得可憐??杉幢闳绱?,這些個清高的導演也不曉得自我反省一二,反而責怪起觀眾欣賞水平不夠。麒麟影業集團旗下專門負責投資和發行文藝片的廠牌——麒麟浪潮就在去年投資了一部電影,那電影的導演只執導過短片,但是靈氣還是有的。而劇本也是經過麒麟浪潮審查過的,原本打算走的是懸疑類邪典電影的路線。這種片子不僅在CULT片迷中有廣泛的受眾,甚至放在普通觀影人群中也是能收獲一定票房的??山Y果呢?這位新人導演拿著麒麟浪潮投資的3000萬元資金,愣是將一部懸疑片拍成了意識流十足的文藝電影。這電影交給麒麟浪潮發行的時候,整個發行部都傻眼了,因為沒人能理解這到底在講啥。最后麒麟浪潮捏著鼻子將電影推到凱撒先鋒院線,結果也就上映了一周而因為被觀眾罵翻天而被迫下檔。整部電影的票房僅僅只有三十幾萬,虧得麒麟浪潮一位副總裁不得不引咎辭職來負責。麒麟浪潮倒了一位副總,而這位自嗨過頭的新人導演自然成了電影圈里的黑名單,明明是個有靈氣的導演非要將自己折騰成這般苦大仇深也是沒誰了。李瑋認識圈子里一個專門拍文藝片的導演,人家都已經是導演協會的副主席,同時還是燕京電影學院的院長,一般導演見了他都要尊稱一聲孫老師或孫大師。但是就是這位大師導演,人家拍片預算從來不超過100萬元,因為他自己說了,他的電影票房大概也就是300萬到500萬的樣子,他不能糟蹋投資人的錢。很多文藝片導演為什么拉不到投資?還不就是一邊坑觀眾,一邊坑投資人。地球位面的墨鏡王導演,當年不就將自己的投資人坑得吐血進醫院,差點就一命嗚呼了。李瑋自己也是文藝片導演出身,他當初純粹是因為愛去拍的文藝片,故而可以不計成本、不考慮電影制作的工業化流程。但是現在不行,他現在轉型為商業片導演,那么一切拍攝流程就要尊重市場、尊重工業化了。有了李瑋的修改意見之后,編劇組花了兩天的時間就將最后的劇本交了上來。這次李瑋看了看,就認可了。李瑋認可劇本之后就開始和自己的導演組開會,有兩個副導演分別領銜兩件事。副導演龍海負責和幾個助理導演們將文學劇本分拆成分鏡頭劇本,同時和李瑋合作將故事板做出來;而另外一位副導演楊振華則負責帶領幾個助理導演去外面勘景,畢竟這種小妞電影如果用綠幕技術和虛擬現實技術制作的話,成本就太高了;最后還有一位副導演曹建軍則開始負責組建劇組。李瑋這邊開始前期工作了,李瑋工作室的市場部門也開始聯系圈內的電影投資公司或電影基金,看他們有沒有興趣參與這部電影的投資。雖然李瑋工作室可以完全自己投資,但是為了降低制作風險,將一部分成本分攤出去也是一個辦法。在東海市和燕京市這兩大影視制作中心里,影視制作公司已經是多如牛毛,但是真正有制片能力的公司不過五十余家,而其中又具有發行能力的公司那就僅僅六家而已。剩下的影視公司基本都是皮包公司,它們實際上是影視投資公司或影視基金公司。一般來說,這五十余家有能力制片公司中的中大規模制片公司每季度都會發布自己公司的制片拼盤計劃,如果你有興趣的話,那么就可以來認購。說白了,就跟買股票一樣。如果電影票房高還能賣影碟及周邊,那么你的回報就是豐厚且長期的;但如果電影票房撲街還沒有電影頻道愿意接盤且影碟周邊都賣不動的話,那你只能咬著小手帕哭暈在廁所里了。一般來說,電影公司放出去的拼盤計劃都不是什么特別優秀的片子,有潛力的片子早就自家公司單獨投資或拉上三五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