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373
評成“不思進取”。演員之下就是所謂的文化人和音樂人,他們都是專業屬性非常高的存在,算是娛樂圈的邊緣地帶,但是他們的收入卻是非常高的,尤其是在華夏國的嚴格版權之下。不開玩笑,哪怕是某個人在電視臺隨意唱了一句歌詞,電視臺最后還是要向這個詞作者支付版權使用費。文化人和音樂人之下就是主播、主持和綜藝嘉賓,主播屬于門檻較高;但是主持和綜藝嘉賓卻是門檻為零,只要會搞笑就可以。但是主播從記者到坐上最差的清晨新聞主播臺,至少要五年的時間;如果坐上晚間新聞的主播臺,沒有十年時間是不可能的。而搞笑藝人能走進電視臺,至少都有十年左右的從業經驗,而能擁有自己的冠名節目成為主持人那都是混跡搞笑圈二十年的老怪物們了。在這之下就是歌手,其實歌手原本的地位應該算是第三等甚至第二等,但那時實體唱片無比輝煌的時候。在那個年代,歌手或樂隊只要能賣出一張白金唱片,那么基本上一輩子衣食無憂了;如果賣出鉆石甚至皇冠銷量的話,那不僅是一輩子衣食無憂而是足夠揮霍好幾輩子了。但是隨著實體唱片銷量的雪崩,歌手的日子也變得難過起來。好在歌手還有KTV和LIVE演唱兩個收入渠道,所以還能保持著娛樂圈第四等級的收入。在音樂人之下則是跨界的體育運動員,運動員和娛樂圈結盟是二十年前的事情,隨后就有不少現役或退役的體育運動員來娛樂圈發展,也成了娛樂圈的一方勢力。不過運動員大部分沒有正經的娛樂圈收益,再加上影響力有限,故而位居第五等級。在運動員之下則是海外藝人和變裝藝人,海外藝人也是近幾十年來在娛樂圈興起的勢力,他們的異域風情和怪異口音給娛樂圈帶來了不一樣的風格。而在海外藝人之下的變裝藝人則是最近十年才崛起的一方勢力,他們以男扮女裝成為各檔綜藝節目所熱愛的常駐嘉賓。而在娛樂圈的倒數第二層就是外表光鮮亮麗的偶像,偶像雖然唱片賣得好,電視收視高,但奈何經紀公司的抽成卻非??膳?。不是抽八成、九成,就是干脆給你發月薪。不少偶像雖然仿佛人上人,但實際收入也就是普通白領罷了,但開銷卻是白領的數倍。因此有不少偶像已經是背著經紀公司或是擺攤賺點生活費,或者干脆向政府申領低收入保障金。在偶像之下的便是寫真明星,雖然寫真明星一本寫真集的收入比較高,但是穩定性卻遠遠不及偶像。同時隨著一般寫真集越來越滯銷,不少所謂的清涼寫真就成了寫真明星們不得不選擇的作品方向了。在李瑋看來,一旦選擇了清涼寫真,那么就距離下海成為德藝雙馨的老師們不遠了。不過這種劃分也是大概的劃分,每個階層都有非常特別的個案存在。比如音樂人中的幾位大物級創作人,人家一年的版權收入都是論億的,直接就是娛樂圈收入榜的前十???;而綜藝主持界也有“三王一后”這樣的王牌主持,人家的年收入也是收入榜的前十乘客;哪怕是最低的寫真女星中也有鐘明艷這樣的寫真天后,人家去年的收入也突破了20億元,成功殺入娛樂圈明星收入的前十。不過鐘明艷一人的成功也改變不了寫真明星的悲劇,寫真明星大多都是娛樂圈的流星,能成功轉型的案例不足1%。正因為如此,李瑋對于旗下的偶像們都設計好了未來的出路,希望他們能夠在偶像生涯的中后期成功轉型?;蚴浅蔀閷I的歌手,或是成為專業的演員,再不濟也要成為優秀的搞笑藝人好在綜藝節目里站穩腳步。當然,對于那些得過且過的偶像,李瑋也不會浪費公司的資源。李瑋是偶像出身的老板,所以愿意給同為偶像的晚輩們以機會,但是如果抓不住機會或者完全不在乎機會的話,那李瑋也不會化身圣母瑪利亞在他們他日落難的時候來拯救他們,“自救者,人恒救之”。李瑋現在跟著杜汶在舞臺劇里出任執行導演,雖然李瑋的年紀讓不少人升起想欺負的心理,但是一想到李瑋的真正身份,這群工作人員頓時又不敢了。演員們除了怕導演和編劇之外,其余最怕的人就是現場的攝影師、燈光師、化妝師和服裝師們。只要他們稍微在手上放點手段,那么自己在鏡頭里就毀了。聰明的演員來劇組的第一天就會請主要的劇組成員喝下午茶,然后在正式開拍自己前那更是要請這些主要成員去吃一頓飯。此后,隔三差五就要買咖啡奶茶和零食來請這些大哥大姐們。這樣方能在劇組里過得平安,沒事還能收到一些小道消息。但是李瑋自己就是執行導演,這些個大哥大姐的老板就是自己。他們的確可以屈服李瑋不懂事,但是如果一旦撕破臉,身為一家集團老總的李瑋會輕易地放過自己么?故而聯想到李瑋另一個身份的大家都不敢造次,乖乖和李瑋配合起來。舞臺劇的排練其實是非常無聊但又必不可少的,因為舞臺劇就是一部只有一個固定攝像機位的超長鏡頭直播影視劇。影視劇里有瑕疵或有配合不當,可以停機重來,但是舞臺劇不可以。最重要的是,那些道具的上臺下臺也都是有時間控制的,而舞臺上是不沒有辦法停機來讓你重來的。尤其是現在的舞臺劇越來越復雜,場景越來越多,道具越來越夸張。比如正在熱烈演出的里,連直升機都成了道具。杜汶的這個舞臺劇的道具麻煩指出就是舞臺背景在現實與夢幻里不斷切換,因此道具組的老師們都要被杜汶給累死了。一邊是逼真的黑灰色城市森林背景,另一部分則是美輪美奐的夢境。幾乎不到半小時,舞臺上的背景風格就要來個大變化,也虧得幾位演員平日的嘴皮子利索,遇到突發情況還能夠想段子來救場。因此優秀的影視劇演員還算好找,但是優秀的舞臺劇演員卻是鳳毛麟角。經過半個多月的排練之后,經過最后幾次走臺之后,正式公映的日子終于是到了。舞臺劇雖然不算多么熱門,但是在東海市等大城市或大學相對集中的城市還是有不少觀眾的。這群觀眾的忠誠度高,而且這些觀眾又屬于高收入階層,故而舞臺劇的門票算是比較貴的,再加上印刷精美的場刊和演員們的限量定妝照海報和照片集,故而很多舞臺劇只要在本地演上那么十場就算保本,若是能巡演一年那大家基本都能過一個愉快的新年。而像、、和這樣的經典大作,經過幾十年的演出,它們當初的制作團隊早就步入百萬富豪的階級了。雖然如此,但是一些該做的宣傳還是要做的。身為本劇的導演和現場導演,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