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2
書迷正在閱讀:卷夫重來、被雄英開除之后、異途同歸、浮巖、穿書之撩漢攻略、美人債、四人游、短篇兩則、影帝是個小不點[重生]、萬人迷反派逆襲計劃[快穿]
注意到,廚房的冰捅里,一只小小的粉紅色rou爪攀上了桶沿。那只桶里,大半桶冰都是粉的,冰底下紅通通一片,全是血水。一只被砍掉后肢和一條前肢的肥大老鼠,渾身打著顫,死死扒住桶沿,搖擺著身子試圖爬出去。作者有話要說: 感謝疏逢的地雷,實在無力加更,敬請諒解☆、初遇離灣本以為自己金剛不壞之身,跟著孔千目啥東西都沒有進沙漠也不猶豫,到現在可算吃到了苦頭——他居然挨不得餓!趴在孔雀背上,瞅著那一根根羽毛,他滿腦子都是:為啥這些羽毛不能吃?此刻孔千目正站在望斷湖里,大半個身子浸在水里,小小的腦袋東張西望的,不用變人形都能感覺到那股子呆氣。他們終于在經歷又一個夜晚后,根據星象找到了正確的方位,很幸運的沒有偏離太多,即使離灣有意走走停停以避免遇到食妖魔,兩人還是在太陽出現之前成功抵達了目的地。“不能用?”孔雀抖抖被水弄得沉甸甸的翅膀,望著身下明鏡般連一絲波紋都沒有的死水,鄭重道:“望斷湖是萬靈妖境的重要樞紐,其內法力涓滴不存,說明萬靈妖王將它的法力用在了其他地方。萬靈和九歌都以妖力渾厚著稱,究竟什么事能讓他們動用望斷湖里的法力?”漂亮的人類懶懶趴在孔雀背上,雙腿微微彎曲,很小心的避開了下面的湖水,隨口猜測道,“會不會是萬靈妖王的百年沉睡出岔子了,需要人類獻祭?每百年必須沉睡一次,聽上去很像走火入魔?!?/br>“歷史檔案里有寫,萬靈妖王百年沉睡是他的種族特性,似乎是很脆弱的族類,已經滅絕了。傳說中望斷湖藏著萬靈妖王最原始的一部分力量,從妖境誕生起就一直在這里,或許能從中發現萬靈妖王真身的秘密。但現在那部分力量應該已經被取走了?!?/br>“這就是你來萬靈妖境的目的?”孔千目搖頭道:“順便而已,我是來玩的,可惜這里的主人實在不友好,進門的時候我和他起了點矛盾,被打成重傷?!?/br>“你說食妖魔和九歌誰更厲害?他們倆一個城內一個城外的,居然沒有打起來?!彪x灣佯裝不在意地問道。孔千目思忖片刻才道:“應該是九歌比較強,能暫時代替萬靈妖王掌管妖境,他離妖王境界不會很遠?!?/br>“……九歌嗎……”離灣的下巴輕輕磨蹭兩下孔雀的背脊,若有所思。“你試試從湖的西側走到東北方微微凹陷的那個角,再從東北直走到西南?!彼蝗坏?。“你有什么發現?”一邊問,孔千目已經按照離灣所說的走動起來。他如他自己所說,非常信任人類的能力。離灣沒有回答他,而是出神地望著腳下無波的湖水,平靜的湖面清晰的映出一頭優雅華麗的孔雀和它背上的人類的面孔。那個人長得和離灣一模一樣,笑起來的弧度也很像,但他的笑容溫暖而充滿對世間萬物的喜愛欣賞,黑色的眼睛沒有絲毫陰霾,比初生的嬰孩更加通透清澈。接著,離灣才發現水中倒影穿著黑色的祭服,頭戴冕冠,凝神細看,可見玄衣肩部織日、月、龍紋;背部織星辰、山紋;袖部織火、華蟲、宗彝紋;纁裳織藻、粉米、黼、黻紋各二。(冕服描述來自網絡)妖境初開,殘留至今的一縷法力,就藏在這倒影之中!那人的面容神態究竟只是根據發現它的人而變化,還是本身就長得如此模樣?離灣心跳如擂鼓,死死抓住孔千目的一根尾羽,卻終究沒有出言提醒。水中的倒影是他嗎?只有美麗的外表有相似之處,那樣真誠與善意的笑容哪怕他對著鏡子練習成千上萬遍都不會有。真善美是屬于天之驕子的最脆弱也最珍貴的財富,隨著人類文明的消逝而成為絕響。忽然,就在孔千目到達望斷湖的西南的凹陷處的同時,倒影改變了!孔雀如煙云般消散,圍繞著身穿全套祭祀服飾的年輕人,一座莊嚴的祭祀大典逐漸出現。離灣恍惚間已經站在了祭祀的香案前。有兩座香案,牛頭、豬頭、羊頭分列其上,更有數個銅盆,內置雞、魚、五谷等物。最顯眼的還是周圍九尊青銅大鼎,象征著九州的禮器。鼎最初是人們烹飪的炊具,大家族中的族長從鼎中盛出食物分給族人,逐漸成為權利的象征。后來又因烹飪祭祀給神的祭品而成為禮器。影影綽綽的人形站在祭壇下,仰望著離灣,眼中沒有恐懼,殷切、敬畏和愛戴填滿了他周圍的每一存空間。最虔誠的祈盼加上最美好的領袖,才能為天生無緣天道的人類帶來奇跡。離灣甚至從其中認出了“自己”的兄弟和孩子們,他們臉上只有最單純的孺慕之情,不為權位所動,全心全意的愛著祭壇上即將離他們而去的親人。負面情緒造就鬼怪,最純凈的美好情感,則成就神仙。人類的生命只有百年,所以他們的王相比于妖而言,總是更替,臣民也不斷變化,這些更替變化中,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可能,終于在無盡的歲月中,誕生了一位被所有臣民愛戴著、上蒼也眷顧的君主。九鼎是他的禮器,以之祭祀虛空之中的神明,跨越人類的界限,抵達眾生的彼岸。香案有二,獻祭的對象除了虛空中的神明,還有聚集了全國臣民愛戴的國君。“曰遂古之初,誰傳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冥昭瞢闇,誰能極之?”歌聲幽幽響起,男子雄渾的嗓音低沉而不孱弱,那是經過深思熟慮之后,堅定不移的信念的匯聚。“馮翼惟像,何以識之?明明闇闇,惟時何為?陰陽三合,何本何化?”女子的聲音悄然潛入,輕柔如水,代表著探尋通天之路的靈敏與細致,以及那天賜的尊榮。“圜則九重,孰營度之?惟茲何功,孰初作之?斡維焉系,天極焉加?”蒼老的嗓音蘊含著人類幸福與苦難糾纏的滄桑,短短百年的酸甜苦辣提煉出不甘與智慧,點燃祈求長生的火苗。“八柱何當,東南何虧?九天之際,安放安屬?隅隈多有,誰知其數?”最后,是孩童稚嫩的歌聲,綿綿不絕的繁衍將人類的成就積累,象征著無盡的希望與可能。男女老少,全國每一寸土地上都回蕩著這人類對天地的探尋之歌。離灣站在祭壇上,臉上沒有笑容,只有對于未來道路的無盡祈盼與誓要達成目標的堅定。這一刻,他與這個國家的每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