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23
謝九淵那小子的琴藝還是我啟的蒙,不過,他盡喜歡彈些情曲艷調,一絲絲都沒有學到叔叔我的瀟灑慷慨?!?/br>秦儉才懶得搭理他謝婆賣瓜,禮節性地笑了笑,都沒說話。謝鏡清登時起了比較之心,立刻就沖回謝府搬琴去也。秦儉將葛琴思轉達的證據收好,讓下人泡壺茶來,悠閑地等待謝鏡清上門奏琴,不要錢聽曲的機會可不多。他們這邊其樂融融,進京一個多月的猿斗卻是輾轉難眠。陛下要他到軍校帶小兵,圣旨不能不遵,剛過了年,猿斗就依依不舍地告別了他哥,進了北斗軍校的大門,住在軍校教官宿舍里。隔壁是一對挺和善的苗|人參將,一個高大威猛,叫阿大,一個美貌逼人,名字是卜羲朵,據說是他倆在戰場上過于拼命,被謝將軍痛罵一頓,踢到軍校來幫忙帶一學期學員。雖然一個沉悶一個嘴上不饒人,卻都是直爽的性子,人也確實不錯,猿斗很快就與他們混熟了。只是沒想到,平常阿大看上去對卜羲朵千依百順的,這晚不知怎么了,隔壁似乎是吵起了架,擾得猿斗翻來覆去睡不著。但這只是他睡不著的三個原因之一。另兩個原因,其一,自然是思親,擔憂獨自鎮守安西關的哥哥猿衛。其二,那就是啟元帝派人送來的,阿骨歡臨死前簽的那份證詞,證詞寫明,青省巡撫高秀與文相一同策劃了泄露邊防、偷襲他父親的陰謀,送來的人讓他小心收好,不久之后,就能派上用場,只是讓他謹記,這份供詞是阿骨歡臨死前對他們兄弟招供得來,其他的,最好一概忘卻。猿斗不在意啟元帝要假借他們兄弟的名義,他只在意那個“不久之后”到底何時到來。思及父親嚴厲又慈愛的音容,猿斗狠狠眨了眨眼睛,不讓自己掉淚,俄而思及猿衛正代表大楚與馬族殘部打交道,又開始擔憂猿衛不夠黑,怕他哥被馬族人欺負,想來想去,不得安眠。漸漸開始迷糊的時候,意識朦朧間,猿斗還是能聽見隔壁的碰撞爭執聲。“竟能吵到現在……”,猿斗喃喃自語,打了個哈欠,終于睡去。次日,天氣隱晦,黑云壓城,大雨欲來,退了早朝,秦儉即刻求見,跟著啟元帝進了御書房。作者有話要說:*棋子到齊啦第77章虛讓一子引戰路邊茶棚。這是進黔西的必經之路,一路上像這樣的簡陋茶棚零散分布,供行商差旅歇腳,喝口茶潤嗓,再天南海北地胡侃一陣,萍水相逢也是一場熱鬧。此時的茶棚,卻沉默得叫人憋悶。因為茶棚中出現了稀客,一隊看著就非富即貴的人,誰都不想觸了貴人的霉頭,來往的百姓們自然就沉默了下來,偷覷著那一行人,不敢大聲說話,竊竊私語。兩位相貌英俊的貴公子占了一桌,他們帶著的隨從和侍衛,一半在茶棚口和貴人身后侍立,剩下一半也占了一桌。單是那些侍衛,就個個都比鎮上的富商公子還要體面,不用說他們的主子了,這兩位貴公子得是出身于多顯貴的人家?再仔細看,兩位貴公子中,一個明顯對另一個十分恭謹,而那位身份更高一點的,相貌似乎隱約帶有異族血統,大楚少有異族官爵,這樣的話,這些人很大幾率就不是官家,而是富豪之家的子嗣。茶棚中的茶博士上前搭話,身份看著低一些的那位公子答話說,他們家中是關外做馬商的,自己是旁枝,身邊這位是少主,二人搭伴進內陸游歷,茶博士聽聞不是官差,立刻松了筋骨,陪著笑不再打擾。這消息在茶棚內隱秘地交流開,空氣中的沉默就減了許多,茶客們忍不住照往常模樣,低聲與身邊人說起閑話來。引起茶棚中百姓注意的,正是燕王顧無忌,和他的親信海鳴。他們二人均有功夫在身,較尋常人耳聰目明,此時耳聞百姓們說起朝中事,都凝神細聽,聽來聽去,聽得啼笑皆非。直到離開茶棚老遠,兩人才忍不住搖了搖頭。自從文謹禮爆出個外室幼子,連上文崇德中了情花之毒的消息,民間對于文謹禮,就越來越不待見了。近來,文崇德似乎有與老父修好之意,對文謹禮百般遷就,但每次前往文府,都是打點精神而去,臉色灰敗而歸,京城百姓哪能沒注意這點,流言將文崇德說得跟大楚第一孝子一般,那文謹禮,就越發是個惡父。文謹禮耳聞之后大動肝火,疑心文崇德是故意做戲,但文崇德解釋說是身體因毒太過虛弱的緣故,他也無可奈何。這之后,文謹禮私德敗壞、刁難嫡子的名聲越傳越廣,更是狼藉。畢竟大楚立國以來,遵循古制,歷經七帝,幾乎每代帝王都宣揚儒學禮教教化百姓,所以倫常德規深入人心,有時候,有權有勢者不甚在意,升斗小民卻遵之如律法,不敢稍加違背。相應的,他們并不一定清楚文相曾為大楚做過多少貢獻,也弄不清楚文黨除了他們口中的貪|污斂財,對于大楚又究竟有多大危害。但當他們得知文相把外室私生子迎回了文府,捍衛禮教的潛意識,讓他們自發地認為很有責任將文謹禮罵得一無是處,就連村婦,都深感有呸一口、罵句“老yin棍”的必要,否則,便不能表明自己的德行。到今日,顧無忌方才明白,為什么皇叔一直憂心著要普及教育,以理數文工替代儒學禮教,此番見聞讓顧無忌切身體會了小民之愚昧,對顧縝的遠見卓識更為崇拜。為安文相的心,侍衛隨從中都混有文謹禮的人,二人也不便交談,對視一眼,繼續向黔西而行。他們此行進黔西,是為了取信于文謹禮,特意來坑害謝十一一把的。文謹禮究竟是謹慎之人,謀逆是誅九族的大罪,文謹禮再心急,也不可能光聽顧無忌嘴上說幾句就信了他。前番心境焦慮沒能顧上,此時大計將行,文謹禮自然需要看個明證。而能讓文謹禮滿意的投誠,只能是顧無忌自斷后路,徹底得罪帝黨,其他的,都不行。于是顧無忌主動提出一計,要狠狠坑一把謝九淵的弟弟,謝光。這提議不能說不討巧,但也不能說不誠心。普天之下,明眼人都看得出謝九淵權傾朝野,這帝黨,搞不好還得算謝九淵和啟元帝一人一半。謝九淵又極重視自己的幼弟,顧無忌主動提出得罪他,不論大計成敗,都比得罪啟元帝還沒好日子過。于是文謹禮一細想,也就老懷大慰,祝顧無忌一路順利了。顧無忌本想跟謝十一提前通個氣,謝九淵和顧縝思來想去,還是否了,不想再增加顧無忌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