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13
?!?/br>阿骨歡低聲笑起來,馬族人多是天生卷發,男女都長發梳辮,他被俘多日,辮子早就散了,蓬亂的半長發散亂在腦后,顯得更凌亂。在普遍強壯的馬族人中,十八歲的他也屬于高大的那部分,因為剛才的包扎露著半邊肩膀,古銅色的身體上胡亂纏著白布,看著甚至有幾分滑稽。明明已經這樣狼狽,他的言行卻沒有一樣是俘虜該有的模樣。笑聲被咳聲代替,咳聲漸息,他才又看向猿衛,說:“我活不了多久了,臨死能跟你說說話,怎么會是多余?!?/br>猿衛懶得理會這些調笑之言,轉身就走。身后傳來的聲音,又是笑,又是咳,可能是真的想死。猿衛對著空白的奏折,猶豫著寫戰報,“……阿骨歡在戰中受傷,與之和談,若未施行便身死,恐是白忙一場,不如令馬族人另選新王,再談合作,以免戰果東流?!?/br>剛擱筆,猿斗一掀簾子跑了進來,“哥!成了!”給自己倒了杯水,一飲而盡,猿斗坐下跟猿衛說明與馬族戰俘們交涉的過程。猿斗說著說著,還感嘆起來:“他們活該戰敗,那幾個王爺可是巴不得阿骨歡死在我們手上,我剛開了話頭,他們就爭前恐后地內斗起來,笑死人了……”“除了一個老頭,其他馬族人聽說阿骨歡受重傷,也都很冷淡,這些蠻夷不知禮儀教化,對王沒什么忠心,打仗打輸了就棄之敝履。他們不介意換個王,正合我意?!?/br>“哥”,猿斗看向猿衛,“你答應我的,我做到了?!?/br>猿衛嘆了口氣。閉上眼,再睜開,走到案后,又攤開一本空白奏折,將戰報原樣抄了一遍,除了最后一句,細思之下,改為了“阿骨歡重傷,命不久矣,恐是白忙一場,馬族人有另選新王之意,不如等新王選出,再談合作,以免戰果東流”。他擱筆,撕了先前那本戰報,取了將軍印蓋上。猿斗探頭看過,從懷中掏出自己那塊將軍印,蘸了印泥,蓋在他哥的將軍印旁邊。兩枚將軍印,深紅似血。猿斗走到帥帳中央,取了架上的青月彎|刀,那是猿九將軍的遺物。他握了刀,一步步走出帥帳,猿衛跟在他的身后。黃昏之時,月已在半空,深秋狂風吹得黃沙漫天,帶走荒漠白日暴曬積蓄的溫度。他們走到關押戰俘的門口,驚訝地發現親兵們跪倒在地,顧不上詢問,二人匆忙進門,卻見一名戴著銀面具、身穿飛魚服的陌生人。錦衣衛!來人正在收阿骨歡身前的簡易筆墨,床邊,放著兩張密密麻麻的信紙,似乎在晾干墨跡。猿家兄弟警戒地看著來人,那人卻不緊不慢,連眼神都沒給兩位將軍,等待片刻后,將信紙疊好放進懷中,這才看向門口。“兩位將軍”,錦衣衛躬身一禮,說話直接明了,“下官奉君命,前來取馬族戰俘的口供,陛下說了,沒有攔著兒子給老子報仇的道理,不過,國有國法,家有家規,違抗君令這種大過,只此一次,不可再犯?!?/br>“陛下還說了,是猿斗將軍要動手,多少還是得受罰的,年后,還請猿斗將軍遵圣旨,去北斗學校當兩年教官,為大楚培養人才,將功抵過?!?/br>他的話雖然簡潔,卻是實實在在轉達的金口玉言,猿斗與猿衛聽到第一個“陛下說”就跪了下來,聽到最后,兄弟二人心中都捏了把汗,連忙叩首領旨。錦衣衛側身一讓,沒有受了實禮,緊接著便告辭離去。猿斗與猿衛沉默對視,錦衣衛無孔不入的名聲,他們都聽說過,可他們消息如此確切、動作如此之快,卻是超出了二人想象。天威難測。就是提議此事的猿斗,心中都難免后怕。但一想到報父仇是過了明路,猿斗將這些雜思都拋之腦后,反正大哥會負責思量,現在最重要的,是殺了阿骨歡!猿斗握著刀,走到床榻邊。阿骨歡皺著眉,看向猿斗的眼神似有不滿。猿斗冷冷一笑,“怎么,還想挑人?”阿骨歡看向猿衛,猿衛張口卻問:“剛才錦衣衛要你寫的,可是當時泄露邊防圖給馬族一事的證詞?”“想我回答,就換你送我上路,如何?”這時候,阿骨歡還在討價還價。猿斗剛要出聲嘲諷,卻被猿衛奪了刀。“這有何難?”一聲低笑,阿骨歡撐著坐直了身體,從枕邊拿起一根像是束米袋用的粗布繩,將頭發歸攏著粗糙扎起,他放下手,看向房頂,口中念念有詞,那是馬族人敬天的祈禱。然后他看向猿衛,坦白道:“泄露邊防圖給馬族的,我并不清楚,錦衣衛說,是你們大楚青省巡撫高秀派來的人?!?/br>可恨!猿斗咬緊了牙。猿衛亦是咬緊了牙關,卻還是對阿骨歡略一點頭,“謝你解惑?!?/br>阿骨歡眼神不移,對猿衛輕聲說了一句馬族話,接道:“動手吧?!?/br>青月彎刀,手起刀光,人頭落地。血債血償。風寒月冷,猿斗拎起馬族王頭上的粗辮,猿衛手握長刀,二人縱馬急奔,來到老將軍的墳前,飛身下馬,將那頭與刀,祭在父親的墳頭。大仇,終是報了一半。二人跪在那里,恍若凝固的兩尊石像,久久未動。宮中。啟元帝看著今夜將印出的官報樣稿,既是欣慰,又是頭痛。燈油教一事越查越深,查到這些人還藏有兵|器,啟元帝便讓宿衛暗樁全權接手,沒想到柳瑩因此生出了比較之心,更加拼命地暗訪其他案件,更是頻頻在官報上發文,引發了不少討論,這次又發了篇建議科舉考試分科取試、增加考次的倡議書,估計各地書生們又會在私報上展開辯論,這是好事。頭痛在于,柳瑩又參了幾個地方官,都是文黨中人,還把其中兩個案子寫了篇文章,意欲再討論地方監察一事,雖然文章寫得很好,官報社的編纂也定是因為寫得有理有據,所以放進了樣稿,但官報多少代表了宮中的意思,為免打草驚蛇,這篇文章是絕對不能發的。還有篇明里暗里指責燕王勾結文黨、私交重臣的文章,啟元帝不欲讓無忌留下更多壞名聲,可為了表示宮中對無忌的打壓忌憚,卻是不發不可。民間私報中,不要說文黨和燕王,編排謝九淵的文章也不再少數。啟元帝指尖拂過這些墨字,一聲嘆息。此乃雙刃刀兵,日后,還是得想辦法多加約束才是。“陛下”,三寶公公捧著個白瓷盆進來了,“京郊水廠的送水管鋪成了,這是宮城外不遠的梅落巷接的那個自來水,您看,可清呢?!?/br>啟元帝急忙起身,幾步走至盆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