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37
脖上寫“希望有一天作者跟作者能共享資源,不同作者的粉絲能不用通過踐踏別的作者來抬高自己的偶像,希望單一狹隘的耽美寫作觀能早日被打破,能允許不同作者做出更多更好玩的寫作嘗試”,這也許真的是我白日做夢,但行文至此,還是想感慨一句,如果這能成真,該有多好。第21章這個過年期間,李天陽都呆在G市,私心里想再見王錚一面。雖然他沒想好,再見到王錚要如何。他不只一次地想,要自己再年輕十歲,不五歲,該多好。如果再年輕一點,他想自己還真干得出堵在王錚家門口這種事。堵在王錚面前,死纏爛打,說盡所有rou麻的話,或者什么也不說,就把人抱緊了,不撒手,他要打要罵隨便,如果哭了更好,那么事情就有轉機有希望。年輕時候李天陽從不屑做這些,差不多二十出頭的時候,他冷眼旁觀周圍一干直男為了泡meimei丑態百出,盡干什么女生宿舍樓下點蠟燭抱鮮花,跟傻冒喊口號似的高喊我愛你,他覺得這種行為很愚蠢,把個人生活公眾化,猶若戴了高帽踩高蹺,以為弄上這身行頭,就真比別人高,以為當著眾人的面把自己那點小情緒喊出來,那點愛就比別人的真誠。卸了妝,還不如別人的呢。李天陽只要看到這種夸張似的示愛,都會在心里嗤笑一聲,無聊。但直到現在,他才忽然覺得,那些死纏爛打的招數,有時候并不全是因為無聊,而是人在一時之間想不到更好的辦法了,又被心里火燒火燎的欲望催著逼著,恨不得立刻見到那個人,得到那個人,明知道有些招數用了適得其反,可能會惹得對方厭煩,但還是用了,迫切地希望用最直接的辦法來達到目的,如此而已。比如對王錚。他實在受不了,要疏遠客氣地跟王錚說話。記憶中,在王錚跟前,從來就是想說什么說什么,就連當初那么決絕的話語,也是遵循本心意愿。可現在,再也不行了。其實王錚那句“天陽,你從來不是糾纏不清的人”,已經令他分外難堪,只覺得脊梁骨一陣冷汗竄出來,自己都覺得自己不地道。是的,他李天陽從來拿得起放得下,講究好聚好散,知道進退得度,他是一個做事干脆利落的大老爺們。但此時對上王錚,他卻寧愿自己能性格再無賴點,年紀再輕點,最好能年輕到做再蠢的事都有青春年少做掩護,做再rou麻的舉動,都有激情打底,顯得堂而皇之。如果可以,他想對王錚做很多以前從來沒為他做過的事,比如聽他說話,陪他看他想看的電影,帶他去吃他愛吃的食物,送給他一些不值錢的小東西,在他做飯的時候在一旁打下手,在他看書的時候給他沏杯茶,在他回家的時候趕在他之前到家,先開玄關的燈,再親手給他遞雙拖鞋。最重要的,想好好陪他,跟他過日子。但這些,在擁有他的時候,李天陽都不曾為他做過。因為他總是很忙。可那時候到底在忙什么?就真忙到這個程度?誠然有很多表面上的理由:當時他的小公司成立才幾年,應酬很多,業務很繁瑣,遇到阻力很大,他也不過出身一般家庭,白手起家,總是有料想不到的意外。但怎么解釋說,他有一回出差,兩個人半個月都沒見著,好不容易回家了,可屁股還沒坐穩,朋友哥們一個電話過來,可能轉身就出了門,喝酒唱k照樣不含糊。他不是沒注意到身后王錚失望的眼神,像只等待主人撫慰的小狗,眨著水潤的大眼睛,一覽無遺地,里頭全是小心翼翼地感傷。為什么那時候從來不覺得,這就是一種不公平呢?沒有。反而好像很理所當然,事業很重要,朋友圈很重要,什么時候只要事情一來,原本給王錚的時間,都可以隨時推到日程表最后,王錚確實就如家里豢養著的小寵物,得空了愛怎么寵都行,但只要事情一來,誰顧得上逗一只小貓小狗?他這么做的同時心里也許會有瞬間的愧疚,但從來不會超過五分鐘,他甚至想過,難道等他,候著他,愛他,不都是王錚該做的嗎?李天陽還記得,有一回,好像是王錚本科畢業,為了慶賀他保研成功,本來已經說好了倆人去趟云南旅行。但他突然接到一個大單,忙起來這事早擱一邊,等到那一天,他回家看到王錚笑吟吟在收拾東西,還覺得奇怪了,問:“干嘛去啊你?”王錚臉上的笑還留著,聲音卻猶豫而膽怯了:“我們,不是說好了去麗江,機票都訂了……”“哦,”他恍然大悟,卻正累得慌,揮手說:“還是下回去吧,機票什么的能退就退,不能退就算了,對不住啊寶貝,我最近太忙了,抽不出身,下回我帶你去馬爾代夫,乖,別生氣啊?!彼S口許諾著,“我保證我保證,乖啦,別哭喪著臉了,累死我了今天,我洗澡的毛巾呢?”下一刻,還白著臉好像要哭出來的王錚,卻顛顛地跑去給他到陽臺拿毛巾。但同樣的事,如果對象換成于書澈,借他倆膽,他也不敢這么忽悠那一位。因為于書澈一定會跟他鬧脾氣,如果李天陽沒有順著哄他,那么這個小脾氣很快就會變成冷嘲熱諷,如果李天陽還回了嘴,那更不得了了,于書澈立即就會反唇相譏,所用言辭慣于上綱上線,從他對情感的責任一直數落到他的道德品行,讓李天陽徹頭徹尾地成為一個背信棄義的典型。這是于書澈在談判桌上的才干,下了談判桌,他一樣牙尖嘴利,得理不饒人。這其實是所有聰明又驕縱的人的通病,李天陽也不是不能忍,但次數多了,他也會覺得累,會覺得煩。而且戀人之間,如果用到忍這個字,一般人又能忍多久?等到于書澈有一天氣過了頭,一不留神把對他的責任感數落到他的教育缺陷時,李天陽深深覺得,這事必須得了結了。說來他也不知道到底為什么跟于書澈走到今天這一步,當初兩人明明感覺那么好,但真正相處下來,兩個人的分歧越來越大,甚至于有時候到了想動手揍對方的地步。他們在一塊分分合合,折騰彼此,用了快三年時間,第四年才算分清楚了,那一天李天陽終于說了句重話,他說,于書澈你或許是個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