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344
漢的皇家科學院出來。
而少府呢,就是相當于央行,央企,國企了,承擔一部分安置就業人口,還有宏觀經濟調控的作用。
當然,這些不是一年兩年能做成的,如今許多偏遠的地方,大漢的統治還沒有深入人心呢,所以,還是先打好基礎吧!
舒云將自己的這些想法,對劉盈幾乎毫無保留,劉盈也不是什么傻瓜,事實上,這個時代的精英,對于經濟方面的東西,其實是非常敏銳的,作為皇帝,當日劉邦在外征戰,劉盈名義上監國,那個時候可就學了許多東西,尤其,舒云曾經就告訴過他,皇帝做需要的就是有錢,有錢才養得了兵,才不用受制于朝堂。另外呢,就是人心,劉盈只要能按照舒云的意思掌握住少府,那么一方面可以收攏人心,另一方面呢,還有源源不斷的財源。
別的不說,以前的時候,上林苑就是個被戰火折騰得差不多的皇家園林,到了老劉家手里呢,干脆用來安置一些失去了土地的百姓,當然,開國之初,這樣的百姓其實不多,也就是到了后來,關中第一次授田結束,卻又有一些當初為了逃避戰亂,躲在南山之類的地方不敢出來的百姓出來了,他們不愿意離開關中,到別的有地的地方分田,干脆就留在了上林苑中給皇家耕種。
對這些百姓呢,收的租子可比外面那些地主低多了,甚至皇家有什么喜事,還要減免租稅。因此,上林苑幾乎是沒什么產出的,但是到了舒云手里,舒云就直接叫人挑選各種長出來的果子比較好的果樹,什么桃樹,梨樹,柿子樹,棗樹,栗子樹之類的都要,然后進行嫁接,長出了果子之后,先賣鮮果,柿子,紅棗這種可以做成干果,甚至干果更好吃的,制成干果賣,不能做干果的,還能用糖漿腌漬了做果脯,舒云還嘗試著釀造果酒。上林苑地方大,變成果園之后,每年的收入那是蹭蹭蹭往上漲。
以前的時候,舒云還在上林苑養兔子,現在,民間也開始養兔子了,上林苑呢,就改為養鹿,這也算是劉徹的創意,將鹿借貸給百姓養著,不用自己費心,鹿茸鹿角都是錢,每年都能收割,這些可都是錢。
總之,如今光是上林苑的收益就足夠皇室內部生活得比較滋潤了,劉盈自然看得到其中的好處,可以說是兩全其美。他自然是覺得,自家母后對自己,那是毫無私心,因此,對舒云愈發孝順。
劉盈覺得自家母后簡直是天下第一慈母,還又有一番靈慧的心思,下面那些大臣卻想要唧唧歪歪,自然沒法討了劉盈的歡心。
因此,朝會上頭,劉盈都懶得聽那幾個上折子的人啰嗦,直接就將人斥責了一番,又奪了他們的官職,叫廷尉審理,然后便拂袖而去。
許多人以為這幾個人不光要面臨劉盈的問罪,接下來還會面臨太后的報復,畢竟,大家一貫覺得,女性都是小心眼的生物,太后也沒做出什么過分的事情,就被無端找了麻煩,太后不報復那才叫奇怪了呢!
舒云的確報復了,事實上,作為上位者,或者說,作為皇帝,太后這樣的身份,寬容并不是什么良好的品質,這只會讓人得寸進尺。
做皇帝的,最寬容的,大概莫過于宋仁宗趙禎了,這位簡直就是被人指著鼻子罵都能唾面自干,結果他最后得到了什么呢?一個只能說是虛名的謚號而已,他的女兒所托非人,想要和離都是不能,回來告個狀都要被那些臣子訓導一番,他的兒子一個接一個的死去,甚至,他后宮的妃嬪公然偷情,最終,他就算是再不爽,也得過繼嗣子。結果過繼來的這位根本就是個白眼狼,登基之后就翻臉不認人,追封自個的親爹做皇帝,對趙禎的遺孀還有女兒也沒有半點照顧的意思。
事實上,皇帝這種生物,很多時候,不是他們要保持一個冷酷無情,或者說是喜怒無常的形象,實在是因為如果不這么做,被那些臣子摸清楚了他們的脈門的話,那之后,只會被欺上門來。
像是歷史上的劉盈,其實他難道真的是甘心老老實實待在自個母親的陰影下,一切政事不是出自長樂宮,就是出自丞相嗎?實在是他剛剛想要做點什么事情,就被那時候剛剛擔任了丞相之職的曹參噴了一頓,他退縮了這么一次,然后就幾乎沒可能繼續拿回自己的權柄了。
劉盈的許多悲劇都是出自他這樣的性格,而如今呢,劉盈的性格跟那一條時間線上的他出現了很大的差別,起碼沒有被劉邦否定過,又在作為太子的時候做出了不少成績,手里頭也有相應班底的他,就算本性是比較寬厚的,但是呢,相比起來,性子可要強勢得多。
而舒云呢,也不樂意自己成為那些大臣刷聲望的工具,她如今已經習慣了一次次的穿越,而相比較剛開始來說,如今的舒云呢,其實比以前要任性不少,別的不說,她已經不怎么愿意繼續受什么委屈了。所以,她能直接跟劉徹不陰不陽,只保持表面上的禮貌,也能對著劉邦甩臉子,而如今呢,幾個秩比都不到一千石的官員,就敢拿著她刷名聲,想要混個剛直的名頭諂媚劉盈這個新君,要是舒云聽之任之,一點表示都沒有,對方還要覺得她軟弱可欺呢!
因此,舒云很快就做出了相應的反應,舒云查了一下那幾個人的出身,然后呢,就直接下了一道詔令,表示這等毫無忠孝之心,不能忠君體國的人才,劉氏用不起,所以,你們自個在家宣揚你們的忠心就好了,就別上朝膈應咱們老劉家的人了!因此,詔令上直接表示,這幾家三族之類,五代不得出仕!
也是因為這幾個人本身也沒有什么了不得的出身,他們其實是出生儒家,在儒家里頭呢,算是谷梁一派的,嗯,也比較傾向于魯儒那邊,事實上,魯儒那邊也有很多派系,孔子那么多的弟子,顏子的后人算是一個派系,還有什么曾子,子貢之類的,總之其實是很多的。
如果說到了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后,經過多年的演變,事實上儒家最終是魯儒成為了最終的勝利者的話,如今的魯儒呢,其實很悲催。
劉邦不喜歡儒家,因此朝堂上儒家出身的官員非常少,一般呢,就是在太學做博士,還有就是當初跟著叔孫通制定禮儀的那些人,如今也是在太仆,太常之類同樣需要講究一定禮儀規制的部門里頭任職。他們這一次呢,也不過就是想要投機,畢竟,以前的時候,劉邦討厭儒家,已經討厭到了毫不掩飾的地步,所以呢,他們這些人只能縮手縮腳,不敢出頭。
甚至,魯儒呢,當年還干出了給項羽戴孝的事情,著實將劉邦惡心了一把,劉邦雖說沒明說,但是如今呢,朝堂上就算是真的是魯儒,也得打著儒家其他學派的旗號入仕。
這幾個投機分子呢,在儒家里頭,還是有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