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310
而看看白紙,劉邦就知道,這帶來的是一個嶄新的時代,以前一卷沉重到能讓人手酸的竹簡,如今寫在紙上,只怕都不滿一張,百家的學說,若是能夠記載在紙上,那么,加起來估計也裝不下一輛馬車,可以說,有了這個,只要劉邦愿意,所有的學派都得承他的人情,劉邦深深地看著舒云,知道,自己這個妻子,再也不是自己能夠控制得住的了!
他以前不過是市井混混,妻子也只能在家cao持家務,頂多就是經營一下家中的田地產業,讓生活變得寬裕一些,后來呢,他做了亭長,妻子呢,能做的事情依舊多不到哪里去,可是,當自己站到了如今這個高度,那么,自己的妻子掌握了更多資源之后,天下對她來說,是不是也就是如同她的嫁妝產業呢?
這讓劉邦覺得新奇,又覺得有些恐懼,不過最終,劉邦還是下定了決心,妻子能干總比愚鈍來得好,哪怕劉邦寵愛戚夫人,卻也知道,戚夫人與他而言,更類似于那種完全無害的寵物,但是,對于劉邦來說,自己這位妻子,如今哪怕不像是以前那幫剛烈,總是喜歡跟他爭執,覺得他的許多作為這個不對,那個不對,想要幫他出主意,看起來沉靜穩重了許多,也多出了一份雍容的氣度,但是,在劉邦眼中,自己的妻子不光是被插上了一雙騰飛的翅膀,卻也有了長角利齒。
這般想著之后,劉邦又覺得好笑,既然是自己的妻子,那么天然就與自己是一體的,妻子這般,對他的大業自然更加有好處,還有什么可擔心的呢!
對于有才干的人,劉邦總是比較寬容的,就像是對韓信,對陳平,就算是他們有這樣那樣的缺點,但是劉邦呢,用的就是他們的才干,哪怕知道韓信對自己不忠,陳平呢,私德也有虧,但是,他相信,自己能用他們,那么,他就無所畏懼。
甚至,面對這樣的妻子,劉邦還生出了一點征服的谷欠望,他忽然說道:“王后,太子也不小了,要不,咱們再生一個吧!”
第105章 呂后
對于劉邦的厚臉皮,舒云很想扔一個白眼過去,也不知道他哪來這么大的臉,盡了一番夫妻義務之后,劉邦就帶著一種莫名的得意施施然走了。倒是之后看到戚姬的時候,舒云莫名地看到了戚姬眼神中的幽怨之色。
爭風吃醋這種事情,舒云根本沒這個功夫,事實上,劉邦也就是想要在舒云這里顯示一下自己作為男性的權威而已,在關中這邊休整了一陣子之后,劉邦又直接出發了。事實上,他從起事開始,就沒停下腳步的時候,不是在出征,就是在準備出征的路上。
這也難怪,劉邦跟劉媛劉盈姐弟兩個不親近了,感情這種東西,是需要培養的,劉邦大半時候都在外頭,跟自己的兒女就沒見過幾次,等到后來天下勉強算是安定下來了,這姐弟兩個都已經是十多歲的少年了,自然跟父親更加親近不起來。
反倒是劉如意,嗯,沒錯,戚姬后來還是懷孕了,她不愿意返回關中,依舊留在劉邦身邊,劉邦呢,大概也是對自己的妻子不放心,因此,戚姬就在外面生下了劉如意,可以說,在很長一段時間里頭,劉如意就是劉邦身邊唯一的一個孩子,從一個剛剛出生的時候,嬌嬌軟軟,捧在手里都怕不小心摔了,可以說,劉邦只有在這個孩子身上,才算是第一次得到了做父親的樂趣。
有劉肥的時候,因為這個不是婚生子,所以呢,劉邦那時候被曹寡婦將孩子送到自個那里的時候,簡直是手足無措的,他幾乎是逃難一般將孩子送到了劉太公和劉媼那里,然后就跟火燒屁股一樣跑了,那時候的他,幾乎毫無家庭責任心。
而之后呢,因為跟呂雉脾氣不和,對劉媛和劉盈呢,也算不上看重,加上那個時候,天下的確多事,也波及了沛縣那邊,那時候,劉邦雖說僅僅是個亭長,卻早早就感受到了風雨欲來的氣勢。
也就是到了現在,哪怕如今依舊在打仗,但是,劉邦的心思已經不再是如同曾經一般浮動,而是已經算是安定下來了,所以,他才有心思去關注一個嬰兒的成長。
他給這個孩子起名叫做如意,為的就是讓他將來能諸事順遂,萬事如意。
舒云聽說了這件事之后,只是冷笑了一聲,這天底下,就算是皇帝也不能萬事如意,劉邦倒是對這個孩子一派慈愛之心。
劉媛心中也是有些不喜,她其實如今已經算是到了成婚的年齡了,已經有人開始談論她的婚事,劉媛跟著舒云這么長時間,明白如果自己不能表現出足夠的價值來,那么,自己的未來就是父親用來拉攏某個諸侯的工具而已。
劉媛算是劉邦的獨女了,尚且要面臨這樣的命運,而那個尚且還在襁褓中的弟弟,卻是被父親寄托了這樣的期待,劉媛怎么可能不嫉妒,不怨恨呢?
至于劉盈,壓根沒什么感覺,他如今是真的很忙,他對戚姬壓根沒有印象,也沒人會在他耳邊嚼舌,舒云自個不會去嫉妒一個姬妾,因此,并不會在劉盈耳邊說什么有的沒的,劉如意出生,舒云只是隨口說了一句,你父親的那個寵姬給他又生了個兒子,叫做如意。然后,不等劉盈有什么感覺,他就又投入了忙碌的工作之中。
在舒云看來,之所以人會傷春悲秋,想一些有的沒的的事情,無非就是太閑了,等到忙起來之后,自然就沒這些閑心了。
果不其然,劉盈很快就將那個弟弟拋諸腦后了,舒云給他布置了不少任務,他如今不再只是個橡皮圖章,吉祥物,而是真正擔負起了作為一個監國太子的責任,跟著蕭何一起修訂律法,還有就是在舒云若有若無的引導下,在自己的身邊,收攏了一個利益集團出來,主要就是一些二代們。
事實上,之所以當年張良會給呂后出主要,找什么商山四皓,就是因為那個時候,已經有太多的年輕一輩已經圍繞在了劉盈的身邊,包括張良自己的兒子張不疑,張辟疆,都算是劉盈身邊的人,在這樣的情況下,指望著他們這些重臣去擁立一個乳臭未干的小兒做太子,這不是自個給自個挖坑嘛!
前線的勢頭其實是越來越好了,雖說楚軍那邊作戰,依舊是勝利不斷,但實際上呢,楚軍整體實力,卻是在下降的,因為楚軍根本就是四面皆敵,這邊好不容易平復下來了,那邊又叛亂了,他們一直就是疲于奔命。
漢軍這邊,越打盟友就越多,而楚軍那邊呢,已經落到了越來越窘迫的地步,項羽心胸狹隘,不少楚軍的將領因為戰敗,最終擔憂項羽的懲處,要么就是投降,要么干脆直接尋死了。加上楚軍中,一些具備戰略眼光的老臣一個個都去世了,自然導致了項羽這邊,猛將不少,謀臣卻是不多,項羽又剛愎自用,一味強硬,不懂得懷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