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49
王后容不下自己。知道生下了一個女兒的時候,太皇太后那時候是真的松了口氣,她對這個女兒一直非常疼愛,不過,丈夫對這個女兒一直淡淡的,或者說,女兒性子沖動易怒,曾經跟慎夫人還有丈夫的其他寵妃都發生過不少沖突,這讓丈夫覺得不喜。因此,她的寶貝女兒,明明是嫡長公主,最后卻只能嫁個只有一千多戶食邑的堂邑侯。
太皇太后一直為女兒覺得委屈,所以,她一直以來,對這個女兒都非常偏心,在舒云這個外孫女身上,太皇太后也是看到了自己女兒的影子,她那時候已經是太后了,不像是做皇后的時候一樣,許多事情無法做主,她可以將當年沒能給女兒的,給自己這個外孫女。這也是為什么太皇太后最后同意了將舒云嫁給劉徹,并且推動立劉徹為太子的緣故。
現在,太皇太后其實有些后悔,她這么多年來,將自己這個女兒寵壞了,讓她變得心高氣傲,或者說是貪婪好弄權,偏偏沒有相匹配的手腕智慧,而自個的外孫女呢,雖說是已經有了兩個孩子的皇后,但是,她性子太光風霽月,說不得是斗不過自己那個心機深沉的兒媳婦的,要不是太皇太后還有幾分理智,她恨不得直接帶著王太后一起走算了,省得給自己外孫女留下隱患。但是她很快意識到,其實最大的隱患壓根不是王太后,在漢家,當皇帝長大之后,別說是生母了,就算是親爹復生,也別指望從他手里奪權,所以,王太后頂多囂張個兩三年,就得被劉徹徹底打壓下去。
太皇太后也沒有太好的辦法,只得安慰自己,兒孫自有兒孫福,至于竇家那邊,她連自己女兒都未必庇護得了,還顧得上娘家嗎?好在娘家那邊,除了竇嬰之外,其他人還算是比較消停的,劉徹就算是要找人開刀,也不至于找到自個弟弟和侄子頭上。
既然已經有了這樣的覺悟,太皇太后便也不再多想了,她這會兒出于回光返照的階段,叮囑了一番竇太主之后,便招了招手,說道:“去把皇帝叫過來吧!”
劉徹很快就過來了,畢竟,在老太太神志不清的時候不過來,還可以說是忙于國事,但是這位都傳喚了,哪怕她如今處在回光返照的階段,說不定幾句話一說就要薨逝,他要是不過來,就真的要被扣上一個不孝的污點了,這在以孝治天下的漢室,幾乎是一個致命的罪名,劉徹如今地位并沒有完全穩固,別的不說,如淮南王劉安這么多年來,還一直念念不忘淮南厲王劉長的仇恨,一直在圖謀造反,當年七國之亂的時候,他其實就已經準備動手了,只不過呢,早早就被當時的國相制住了而已。
而如今呢,劉安依舊沒有消停下來,因為當年劉長死得比較凄慘,直接被活活餓死的,民間對他一直持有同情態度,這也算是文帝的一大黑歷史了。因此,哪怕知道淮南國那邊一直有動靜,朝廷這邊也只能監視,沒有足夠的證據,或者說是直接抓個現行,根本不好真的直接對劉安動手,免得回頭再落下一個容不下宗室手足的罪名。
劉徹敢保證,自個要是落下一個不孝的罪名,那么,淮南王還有其他一些不服他的宗室,就敢直接起兵,打著伐無道的名義造反。何況,太皇太后都要死了,就算是有什么不中聽的話,自個且聽一聽就是了。
太皇太后壓根沒打算在臨死之前再給劉徹添一回堵,她甚至壓根沒有提竇家,陳家,竇太主還有舒云這個外孫女的事情,也沒有如同劉徹想的那樣,逼著劉徹立太子,只是直接跟劉徹說著一些國事。
太皇太后將自己在朝堂上的人手交代給了劉徹,然后呢,又表示,打匈奴的確可以,這也是文帝平生之志,匈奴給漢室留下的恥辱,做皇帝的永遠都不能忘記,必須矢志復仇,但是,不能光為了復仇,就什么都不顧了,高祖當年尚且因為白登之圍不得不與冒頓單于簽訂和親協議,呂后也得忍受來自匈奴王庭的恥辱,而文帝與先帝都不得不與匈奴延續和親協議,為的就是給漢室爭取足夠的發展時間,你這邊要是太過急躁,引起了匈奴人的反彈,說不定漢室回頭需要付出更大的代價。
劉徹一開始對于這些老生常談并不樂意多聽,從他登基以來,就什么都要忍,如今還是要他忍,要忍到何年何月呢?
不過,太皇太后說得懇切,劉徹最終還算是聽進去了,老老實實在太皇太后面前許諾,自己一定會記住太皇太后的教導,一定會耐心等待時機,最后一舉向匈奴人復仇。
太皇太后聽著劉徹說完,臉上露出了一個笑意,然后就閉上了眼睛,竇太主顫抖著手過去摸了摸太皇太后,試探了一下她的鼻息,然后就癱軟在地,放聲悲哭起來。醫令趕緊過來查看,然后低聲說道:“太皇太后薨了!”頓時,殿中哭成一團。
劉徹也是一愣,一時間竟是有些茫然起來。
太皇太后雖說臨終前說了,自己要與丈夫文帝一般,死后薄葬即可,不要陪葬多少金銀珠玉,徒然耗費民力國力,但是,對太皇太后,真要是太簡薄了,難免又要引起物議,因此,最終,太皇太后的葬禮還是高規格的那種。
再高規格的葬禮也不能掩飾人走茶涼的現實,太皇太后的葬禮,傷心的人少,得意的人多,等到太皇太后葬入了霸陵之后,似乎一切都已經塵埃落定。
竇家原本就沒怎么摸到過權力,因此,如今更是徹底神隱了,也就是竇嬰,仗著自己有軍功,做過大將軍,如今依舊心有不甘,想要做出點事情來。
田家與王家終于是忍不住了,畢竟,頭頂一座大山徹底沒有了,他們能不歡呼雀躍嗎?他們最大的靠山王太后已經是迫不及待搬進了長樂宮,然后就想要行使作為太后的權力。
這年頭,不是有了名分,就有了權力的,太皇太后活著的時候,將手里頭能移交的權力和人脈,差不多都留給了舒云,王太后如今手里的權力固然有所膨脹,但是比起太皇太后當年就差得太遠了。而且影響力暫時僅限于長樂宮,朝堂上頭,她那幾個弟弟自個也才剛剛能夠放開一切顧慮,大肆排除異己,收買人心呢!
然而,這已經讓劉徹非常不滿了,舅舅家的權力從哪兒來,不就是從自己手里頭來的嗎?何況,劉徹對于自己的幾個舅舅壓根沒太多好感,也都是貪婪無度的貨色。劉徹自己如今都已經是二十多歲的人了,手里頭也有了相當的人手,他恨不得自個完全掌握朝堂,如何愿意將自己的權力分享給舅家呢?誰知道分享出去之后,還能不能要回來。
劉徹現在就有些懷念竇家了,先帝在的時候,竇家吃相可沒這么難看!甚至,劉徹還覺得陳家挺不錯的,兩個大舅子無非就是斗雞走狗,吃喝玩樂嘛,起碼他們不去伸手觸碰自己不該碰的東西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