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38
版印刷可以讓工匠按照模板鐫刻,而活字呢,就需要印刷工人從字模里頭挑揀了。為什么一直到北宋的時候才有這玩意出來呢?就是因為到了那個時候,民間的識字率才達到了一定的程度,許多工匠也能識字了,但是宋朝之后,后來識字率一度還倒退了,明朝還好,到了清朝的時候,那識字率真的就很成問題了。所以,活字印刷哪怕被發明出來了,也一直沒能成為主流。
少府那邊,已經造出了第一批的紙張,當然,質量還有些問題,不過呢,這些是可以改進的,一些墨家的人呢,也在忙著改良工藝,好提升產量,降低成本,要不然,這玩意只能作為奢侈品,并不符合舒云的初衷。不過呢,很快,她就可以先印刷出一批書出來看看。距離太皇太后壽辰還有兩個月,這個時間足夠了。
紙張和印刷術的出現,足以讓舒云在那些士大夫那里刷一波聲望了,另外,不管是在朝的還是在野的學派,都得承舒云的人情,如此一來,有著底層百姓還有士大夫階層的支持,舒云未來的地位就不可動搖了。
至于接下來要做什么,舒云還得考慮一下,什么馬蹄鐵,馬鞍之類的,最好還是算了,舒云敢保證,自己只要一拿出來,劉徹就能立馬找個借口攻打匈奴,萬一出了什么岔子,這個技術被匈奴那邊得到了,之后可就要面臨大麻煩了。無論是馬蹄鐵,還是馬鞍馬鐙,這個技術并不復雜,無非就是之前沒人想到而已。馬鞍馬鐙對于匈奴人來說問題不大,馬蹄鐵呢,比較考驗冶煉技術,須知匈奴人如今還在用青銅武器呢,就這個,也是中行說這個叛徒帶過去的,這也導致了漢初的時候,漢匈之間裝備的差距被迅速縮小,一直到后來,大型□□發明出來之后,才有了改變。但是匈奴人雖然冶煉技術不行,可是西域那邊,有幾個小國,冶煉技術可不差,回頭匈奴人拿著漢人友情提供的新技術,吊打漢人的話,舒云覺得,自個就真的是里外不是人了!
所以,與其先搞什么馬蹄鐵,馬鞍馬鐙,還不如先琢磨著叫人嘗試著煉制鋼鐵呢!不過這玩意也不好搞,關中這邊缺乏鐵礦,煤礦什么的倒是有,但是這年頭采礦技術也很糟糕,幾乎就是用人命堆起來的,少府名下的許多礦山,用的就是奴隸開礦,問題是,這天底下,總共才有多少奴隸呢?
衛子夫有孕之后,劉徹似乎是得到了某種鼓勵,帶著幾個美人就去了上林苑,舒云呢,也懶得跟過去湊熱鬧,這會兒就留在宮里頭開始琢磨著應該怎么攀科技樹。在這個時代,雖說已經出現了許多黑科技,比如說什么不生銹的青銅劍,還有秦朝的時候搞過軌道車輛什么的,問題是,并沒有系統的工業體系,舒云有的時候想到什么事情,然后再一看,前置條件根本不滿足,還得再研究其他,舒云對于這個時代的許多事情也沒那么深入的了解,因此,只能將自個知道的那些都記下來,然后一個個得開始往前推,將前置條件都列出來,再看什么是可以現在做的。
最終舒云發現,最容易做的居然還是在農業上頭做文章,之前舒云搞出來的豆制品還有面粉什么的現在證明是非常成功的,新年之后,就有許多人家改種小麥,而不是粟米和黍米了。南方荊楚之地,倒是早就開始種植水稻了,舒云琢磨著,水稻是不是也能種在關中,要知道如今關中氣候還是比較溫暖的,舒云上次還在上林苑見到滾滾了呢,就算不溫暖,后世東北不也照樣能種水稻嗎?無非就是生長期長一點而已。所以,夏天種植水稻,冬天種植冬小麥,一年收獲兩季,就比較合理了。如今關中這邊可都是只種植一季,如果不是上田的話,還得休耕。種植兩季糧食的話就得配合更加先進的耕種技術,最主要的就是土地施肥,要不然,一般的土地是承受不住這樣的連續耕種的,再好的田也沒這么高的肥力。
另外就是農業上的基礎設施,比如說搞一些什么水車筒車之類的,當然,這里頭也有前提,需要地方上的官員配合修建各種水利設施,這年頭可沒那么多水渠運河什么的,舒云后世知道的漕運體系里頭運用到的水系許多都是秦漢時代開鑿出來的,歷經了好幾代帝王,在這個時代,要是隨便搞這些,弄得不好,就跟隋煬帝開辟運河一樣,回頭能將名聲都臭掉。不過,關中之地,如今水系還算是比較發達,倒是可以先做起來。
另外呢,就是看看能不能從西域那里引進各種新鮮作物了,張騫如今還沒有出使西域呢,自然沒能打通絲綢之路,西域諸多小國與漢朝之間還有個匈奴攔著,匈奴自個是不會農耕的,他們要什么東西,就是搶,就是逼著那些西域小國貢獻。所以,就算是那些商人走私,也沒法從匈奴那里弄到這些作物種子。如果能夠有大量的作物種子引進中原,也能夠給中原百姓的餐桌上多添上一些花樣。
舒云看著自個寫下來的一堆東西,最后非常遺憾地發現,劉徹要是不死,自個這些事情大半是做不了主的,問題是,舒云同樣不想將這些白白便宜了劉徹,這家伙是從來不知道感恩,只會過河拆橋的!
舒云想了想,最后干脆將自個寫下來的這些東西直接收進了空間之中,等到時機到了之后,也就可以開始做起來了。
第88章 陳阿嬌
太皇太后壽辰,舒云直接獻上了好幾個版本注解的,太皇太后摸著專門為她印刷出來的,字跡凹下去的,簡直是驚為天人。
東方朔能夠因為自己讀了有三萬字的書籍,吹了一輩子的牛逼,而舒云獻上去的幾版道德經,加起來就上萬字了,哪怕為了太皇太后考慮,字跡比較大,紙也用得比較厚,用的是單面印刷,拿在手上,也就是薄薄一本,比起一卷竹簡,不知道方便到哪里去了,但凡是有點見識的人都知道,在知識傳承上頭,一個新的時代來臨了。
太皇太后笑得非常開心,她抓著舒云的手:“好,好,阿嬌有此功勞,外祖母回頭九泉之下,也有臉面去見太ZONG皇帝了!”
劉徹臉色卻是很難看,他壓根什么都不知道,他狠狠地瞪了一眼少府令,然后就暗中磨起了牙。
少府令也冤枉啊,按理說,這事的確是繞不開他的,問題是,舒云是直接將那幾個作坊都扒拉到了自個名下,為了防止泄密,那幾個作坊根本就是被封鎖起來了,那些工匠名義上還屬于少府,實際上也只會聽從舒云這個皇后的命令。這也是因為少府這個龐然大物的臃腫結構造成了如今這樣的結果,少府太大了,部門太多了,幾乎就是個國中之國,老劉家的人還有外戚,最喜歡做的就是到少府挖墻腳,一挖就是以作坊為單位,這些呢,皇帝是從來不管的。這些作坊被挖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