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35
而程不識呢,當年能夠在軍中脫穎而出,是田蚡舉薦的,所以這位其實算是王太后的人,陳家在軍中倒是沒有什么根基,但是,若是舒云這個皇后有興趣,有的是人愿意投靠,劉徹很是挺忌諱這個的,因此帶著舒云不過就是粗粗看了一眼,然后便帶著舒云去了建章,這里算是建章宮的雛形,劉徹這些日子在上林苑,大半時候都是住在這里。
進了門,最顯眼的就是懸掛在那里的一副巨大的地圖,這是巧手匠人繡出來的,分明就是簡單的北方地圖,燕趙往北就是匈奴的地盤。實際上,漢朝對匈奴的了解并不少,雖說律法規定了不許走私什么的,但是為了利潤,那些商人哪里講究這些,走私這種事情,可以說是屢禁不絕,就像是后來馬邑之戰,那位聶壹就是靠給匈奴部落走私各種商品出身。
加上漢匈之間,使者往來也非常頻繁,實際上,準確來說,老上單于在世的時候,跟漢朝這邊打仗次數就很少了,等到軍臣單于上位,他的傳統勢力范圍在北方,而不是在靠近漢朝的南邊,他更喜歡的是跑到西域那邊攻打那些小國,那些小國國小兵微,對匈奴人的騎兵壓根毫無辦法,只能任由他們劫掠。
這也是為什么后來張騫打通了西域之后,西域諸國多半愿意配合漢朝攻打匈奴的緣故,實在是西域苦匈奴久矣,哪怕是跟匈奴關系最好的烏孫人,也受不了匈奴人理所應當的壓榨與索取了。
在這樣的情況下,往漠北,可能漢朝這邊知道得不多,但是漠南那邊的情況,漢朝這邊還是知道得清楚的,不光在地圖上知道也沒用,要是有用的話,也不至于在攻打匈奴人的時候,公孫敖,公孫賀,李廣這些人有一個算一個,迷路導致失期簡直是再正常不過了!像是衛青霍去病這樣,能打到匈奴王庭那里去的,除了實力之外,老天爺也算是站在了他們身邊。
劉徹站在巨大的地圖前面,豪氣干云:“等到過幾年,大漢有了足夠的馬匹,就可以直接對匈奴宣戰,這茫茫草原,寇可往,我亦可往!”
舒云點了點頭,笑吟吟地說道:“當然,陛下會成功的!”沒錯,劉徹在另外一條時間線上是已經成功了,雖然這建立在國內的經濟幾乎被他搞得崩潰的基礎上,但是成功便是成功,并不會因為其他的有所變化。劉徹很多時候壓根分不清楚主次,大漢其實算是在他手上由盛轉衰的,他一方面跟匈奴作戰,還跟三越,還有西南那邊幾個小國作戰,這些地方固然軍隊沒什么名堂,問題在于,這些地方本來就算得上是蠻荒之地,瘴氣彌漫,各種毒蟲寄生蟲什么的,簡直是要命的勾當,所以,大漢的軍隊跑到那邊去,大半其實不是被敵人打倒的,多半是被濕熱的氣候,瘴氣毒蟲之類的打倒的。而且漢代的軍隊多半都是北方人,到了南方更是雪上加霜,十分的戰斗力能發揮出五分,就是他們軍事素質比較高了!
舒云穿越幾次,早就過了對歷史人物盲目崇拜的時期了,她見識過的皇帝多了,其實論起英明神武,舒云私心里頭覺得,朱元璋是他見過的最厲害的一個了,起碼他是最克制自己欲望的一個,因為他的出身,哪怕思想上頭有些局限性,他也是最能體諒到民生疾苦的。
至于劉徹嘛,要不是他孫子,連個廟號都弄不到,畢竟,如果說他前半生還能算得上是英明的話,后面的那些年,大概就是被方士騙子換著花樣欺騙的黑歷史了。
因此,舒云一點也沒有被劉徹的雄心壯志所打動,從高祖開始,幾代皇帝都在為了一雪前恥,默默積累,這年頭崇尚的是九世之仇尤可報,可不講究什么以德報怨的勾當,就算是那些儒家子弟,對于匈奴,也是站在了仇恨的立場上頭的,也就是到了后來,民生疲憊,除了那些軍功貴族之外,大家都覺得打不起了,打不動了,才出現了議和的風潮。而現在呢,就算是篤信黃老的太皇太后,在對匈奴的問題上頭,頂多也就是讓劉徹謹慎一些,等到有足夠的把握再動手,而不會在這種大是大非的問題上,站錯立場。
在文景兩代已經積蓄了足夠的財力的情況下,換上劉家哪個皇帝上位,都是要對匈奴發動雪恥之戰的,要不是豈不是誰都能在大漢臉上啐一口?
劉徹是個非常自我的人,壓根沒看出來舒云的心思,他興致勃勃地在那里將他之前跟羽林衛,還有跟一些將領推演沙盤得到的一些策略跟舒云講解起來,舒云默默聽著,又回憶著自己當年在史書上看到的那些記錄,互相印證,琢磨著如果是自己的話,到時候應該怎么做。
劉徹沒有在上林苑待幾天,很快就得回去了,漢歷,十月就是新年,因此,九月份的時候,各地郡國的官員就要進京在大朝會上述職,這個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這種事情,劉徹必須是要親自主持的,當然,他現在學乖了,下了朝之后還得先去長樂宮那邊,挑一些跟太皇太后說一下。
太皇太后對這個孫子很不放心,哪怕精力不足,也得多過問幾句,免得這位也來個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將他私底下做的那些小動作藏著不說。當然,太皇太后也知道,對于這個急性子的孫子,也不能逼得太急了,所以呢,就算是聽到什么自己不滿意的東西,太皇太后也不會直接就斥責,在劉徹身上,太皇太后其實能夠看到先帝的影子,景帝同樣是個非常急脾氣的人,要不然也不至于一棋盤砸死吳國太子了!景帝登基的時候已經是人到中年了,那時候,早就被各種事情給打磨得性情平和了下來,不再那么急躁,可是劉徹呢,做皇帝的時候還是太小了一些。
其實當年如果不是自個的女兒一力支持,太皇太后是不贊成讓劉徹做太子的,他幾乎是先帝的幼子了,自他出生之后,也就是他的姨母王姁生了兩個皇子而已,后來宮中便再也沒有孩子出生了。而先帝呢,身體并不算很好,早年的時候,在代國的困苦日子給他的身體帶來了一些損傷,所以,先帝在位十幾年,身體一直有些大大小小的毛病,光是各種病危就好幾次,只是他硬撐了下來而已。饒是如此,在太皇太后看來,劉徹還是太嫩了,他做太子的時候,才四五歲,后來幾乎就沒有遇到過任何挫折,先帝為了給他鋪路,幾乎將比他年長的皇子全趕去了封地,之后又一直為他保駕護航,在這樣的情況下,劉徹就是個典型的愣頭青,不讓他撞個頭破血流,壓根不知道什么叫做敬畏之心。
而讓太皇太后對劉徹更加耐心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舒云懷孕了!既然舒云能夠懷孕,就算是個女兒,以后肯定還能生,像是王太后,當年也是連續生了三個女兒,到后來都要絕望了,不得不將自己的meimei王姁也弄進了宮,姐妹兩個一起伺候先帝,才算是趕在年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