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28
子陳蟜呢,吃喝玩樂都在行,但是真要是論起其他的,那真是沒有。
這兩位如今也成婚了,陳須娶的就是同樣是某個徹侯家的女兒,而陳蟜呢,卻是娶了隆慮公主,是劉徹的jiejie,因為這個緣故,陳蟜一下子就被封了隆慮侯,封戶都比他老爹陳午多得多。這也讓陳須非常不平,在外頭總是說竇太主偏心,小兒子小女兒都安排好了,就他這個長子什么都沒撈到。
竇太主都懶得理會這些,她強勢慣了的人,要不是她,京中誰知道堂邑侯府是哪個??!當年開國的時候,封了一百多個侯,堂邑侯一直排到了八十多個,往后也沒出過什么人物,在一群列侯里頭那就是小透明,就算是館陶公主嫁了過來,也對陳午沒什么敬重的意思,陳午呢,在館陶公主那里就是個鵪鶉,他也害怕跟館陶公主多說什么,這個妻子太盛氣凌人,所以,陳午寧可在自個的堂邑侯府玩那些歌姬舞姬,也不愿意跟竇太主多打交道。
陳須也就是在外頭跟他那些狐朋狗友抱怨,當著竇太主的面,也是一句話也不敢多說的。至于陳蟜,其實也差不多,雖說得了好處,但是呢,對上自家親娘也是跟老鼠見了貓一樣。
竇太主也煩他們,不光不能給自己爭氣,還都是拖后腿的。
跟陳家比起來,竇家就是個龐然大物了,竇家出的人才很多,哪怕是劉徹登基之后,竇家人都開始被邊緣化了,但是竇家還有幾個列侯。這個時代跟后來科舉盛行的時代不一樣,人才這玩意是真缺,所謂的讀書破萬卷的人,說不定看過的東西,都未必比得上后世小學生多,想想看,后世的時候,光是小學生必讀的各種課外書籍,幾本加起來,都要比這個時候的許多人量大了!畢竟,一卷竹簡總共也寫不了多少字。
即便是這些列侯之家,在對于兒孫的教育上頭,也是不可能細致到哪里去的,何況,漢代的時候,爵位這玩意是不降等承襲的,也就是說,祖宗掙到了爵位,就可以世世代代承襲下去了,因此,壓根沒有需要奮斗的動力,起碼不如那些寒門有動力。這也是為什么后來劉徹會用各種看起來很是牽強的理由將許多列侯除爵的緣故,這對于國家財政來說,是個很大的負擔。
這年頭官員嘛,多半就是靠各種關系,還有就是靠刷名望,名聲大了,傳到天子耳朵里頭去了,自然就有人過來請你去做官了!當然,這得是個好名聲,要是什么壞名聲的話,那么,你就成為地方官員刷政績的工具了!
但是竇家呢,在對子孫的教育上頭,一直比較上心,竇家最初不過就是尋常人家出身,太皇太后的兄弟當初還被賣到礦山里頭挖礦,好不容易才逃出來。但是,這一家子還是比較有遠見的,像是竇彭祖,崇尚黃老之道,如今在黃老一派里頭,也算得上是頂尖的那一撮人物了,家里的子弟也就是跟著學黃老。黃老之道,后來是被歪曲了,說成是無為而治,實際上所謂的無為,是無為而無所不為,黃老之道真要是動真格的時候,可不比法家溫和到哪里去!
至于竇嬰呢,這位在竇家也是異類,直腸子,書生意氣,因此,哪邊都不討好。以前先帝在的時候,對竇嬰還算是有些香火情分,輪到劉徹上位,哪怕竇嬰算是儒家一派的人物,劉徹也是不肯用他的。不過,竇嬰頗有些任俠之氣,這些年可是養了不少門客,在這個時代,所謂的門客呢,某種意義上就是要為主家效死的,可以說,這也算得上是個不穩定因素了!
劉啟在世的時候,尚且在很多時候,需要聽從竇太后的意見,如今竇太后都升級變成太皇太后了,劉徹這個做孫子的,還能怎么辦,只能忍著唄!所以,他其實很擔心,自己如果真的跟陳阿嬌生下了兒子,竇家會不會撇開他,然后擁立幼主呢?
所以,劉徹寧可暫時沒孩子,也不想跟陳阿嬌生孩子,他橫豎如今沒到多需要女人的時候,他如今事情也很多,事情做完了,也就沒多少精力放在男女之事上頭了!
即便對舒云與竇太主的談論有些好奇,劉徹也沒有立刻回宮的意思,依舊待在上林苑。按道理,作為皇帝,他能夠掌握長安的最高軍事力量,那就是南軍和北軍,但是呢,如今虎符還放在長樂宮那里,他這個皇帝暫時還沒成長到能被太皇太后寄托兵權的地步。太皇太后很懷疑,他要是真的掌握了兵權,是不是立馬就會直接揮軍北上,攻打匈奴。
因此,劉徹如今就是在關中挑選良家子,另外立了個羽林衛,就在上林苑里頭緊鑼密鼓地訓練。也虧得前頭留下的底子厚,劉徹手里頭有錢,要不然的話,還真的支撐不起這樣的消耗,畢竟,如今他想要有大額的開支,也是需要太皇太后那里點頭的,所以,國庫里頭出了一部分,還有很大一部分,是從劉徹自個的私房里頭出的。
練兵這種事情,那真是每天流水一般的錢財往外花,劉徹呢,又是個急性子,恨不得立刻就能出成果,因此,在很長一段時間,他大多數時候都待在上林苑。
而未央宮中,舒云對于這個便宜丈夫一點也不想過問,她身體并沒有任何問題,沒有孩子,一方面是近親結婚的問題,另一方面呢,其實也是劉徹并沒有在她身上履行過多少夫妻義務。一開始的時候,是因為要守孝,后來呢,劉徹又是使性子,在這種情況下,她能生孩子,那才叫怪了呢!
舒云已經開始琢磨,自己應該做什么!說實話,無論是秦始皇,還是漢武帝,實際上來說,都只能說是躺在祖宗功勞簿上頭更進一步的敗家子。秦始皇呢,所謂的奮六世之余烈,也就是他在短短十幾年內,幾乎就將前頭六個皇帝的積累給揮霍光了!
劉徹這個漢武帝呢,比起秦始皇來,也不遑相讓。從高祖皇帝開始,歷經文景之治,雖說中途也出了一些變故,比如說七國之亂什么的,但是,七國平定之后,朝廷也是得了很多好處的。七國之亂的時候,朝廷甚至要借高利貸才能打仗,而戰后呢,不光是還清了高利貸,還有了足夠的盈余,就是因為當時變亂的吳楚等國,那時候是真的富庶,別的不說,吳國那時候有著露天銅礦,這玩意正常是會有伴生的金礦的。
但是到了劉徹手里,劉徹呢,是個好奢華,好享受的,他要興建宮室,要求仙問道,茂陵修建到被什么赤眉軍,西涼軍,黃巢義軍組織挖掘了一次又一次,等到了元末,還能從里頭挖出一批金子來??傊?,花錢如流水,至于攻打匈奴什么的,其實那些負擔是被轉嫁給了下面的百姓身上,當然,那些大商人也是比較倒霉的一個群體,韭菜被割了一茬又一茬,等到老了,眼看著民生荒蕪,民不聊生了,一個史無前例的罪己詔,立馬又將自個洗白了!
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