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20
沒沾到,結果就遇到了一幫不省心的豬隊友,所以,史鼎襲爵的旨意很快也就下來了,并沒有降爵,而是依舊是子爵,而且史鼐呢,也得了一個武職,等到出了孝,就可以去上任了!
一直到這個時候,大家才想到,史鼏兩口子還留了個女兒呢!老太太呢,覺得這個女兒不吉,是個刑克父母的,所以不肯撫養,她這把年紀了,覺得自己的命沒那么硬,然后呢,一看二兒子,就表示,你這個爵位說到底,也是撿漏撿的老大家的,所以,這丫頭就你們養著吧!橫豎一個小丫頭養到出嫁也花不了幾個銀子,至于嫁妝什么的,她親媽的嫁妝還在呢,回頭都給她陪嫁了也就是了!
史鼎兩口子也覺得這主意不壞,又不是侄子,一個侄女能花費多少,大哥他們一家子手里頭還有些私產,也不用他們陪什么嫁妝,回頭還能用來聯姻,穩賺不賠!
史家那邊安心守孝,結果等到兄弟兩個謀求起復的時候,史氏這邊說是要將那個被取名為史湘云的侄孫女接到賈家那邊去撫養。理由很簡單,你們要起復,在京中肯定是不靠譜的,一方面僧多粥少,京里的好缺早就被人占了,后面還有一堆人等著呢,另一方面呢,京里頭安逸是安逸了,有榮國府的關系,也不怕他們被人欺負了,可是問題是,那也沒有什么立功晉升的機會??!
天子腳下不是什么好廝混的地方,就算是那些不要命的匪徒,也是不樂意在京城附近討野火的,這純粹是找死!所以,在京中,就只能慢慢熬資歷,要是碰到什么事情,還得小心不要淪為背鍋的。所以,史家兄弟兩個如今在到處托人,都是為了外放。
既然這樣的話,帶著一個孩子出去就不靠譜了,回頭水土不服什么的,孩子說不定就熬不過來了!
史氏其實也是寂寞,老大家幾個孩子,都是老大兩口子自己養著,最多就是平常到她這里來問安,而老二家的孩子呢,庶出的子女她是看不上的,嫡出的呢,也就是寶玉了,人也乖巧,嘴也甜,但是呢,一開始的時候,因為史氏覺得他這個生有異象可能是個禍根,因此不敢親近,等到后來自家老頭子將這事解決了,王氏已經不肯放手了!
所以史氏盤算了一圈之后,也就是史湘云有可能養在她身邊了,當下就給史家那邊去了信。
史鼎那邊一聽史氏愿意接手史湘云,自然是樂意的,史家幾個孩子成婚都比較晚,自個如今也還沒個孩子,成親沒多久,就遇上守孝了,因此,外放自然也是要帶著媳婦的,要不然讓庶子生在嫡子前頭,回頭又要生亂。像是他們這一輩,哪怕老太太很久都沒有懷孕,先老爵爺都沒容許小妾姨娘有孕,一直到有了他們三兄弟,才算是開了個口子。
史湘云這個侄女,對于史鼎他們一家來說雖說算不上什么燙手的山芋,但是處理起來也難辦,原本史鼎還打算留給老太太呢,但是很顯然,自家老太太對這個孫女是沒多少慈愛之心的,回頭要是出了什么岔子,就是自個夫妻兩個里外不是人了!縱然這年頭夭折的孩子多,但是,上頭大哥留下來的女兒都沒養好,那就難免有人嚼舌。
既然史氏愿意撫養,史鼎他們頓時長松了一口氣,幾乎是立馬收拾了東西,將人送了過去。
史湘云在榮國府養了大概四五年的樣子,榮國府這些年蒸蒸日上,史氏私房也豐厚,她又是個好享受的,史湘云跟在史氏這個姑祖母身邊,還真是過得挺滋潤。另外呢,跟賈寶玉的關系也很不錯。賈寶玉天生是個溫柔多情的性子,家里頭本來就是想要讓他做名士,在這些上頭,也并不太約束他。當然,他這個年紀,溫柔多情什么的,大家也想不到什么風流的地方去,不過就是覺得賈寶玉跟家里的姐妹都比較親近而已,算不上什么。
史湘云呢,其實已經不太記得史家之前的生活了,也真是將賈寶玉當做自個親哥哥一樣,但是等到史鼎外放回來,在兵部謀了個缺,自然就得將史湘云接回去了。然后,史湘云就感受到了落差。
在賈家那邊,史湘云的一應供給,比探春還要強一些,畢竟,她也是史氏娘家的嫡女,總不能到了親戚家里,跟人家庶女一般對待,如果不算貼補,光是明面上的份例,幾乎就跟迎春相當了。如今管家的是張氏,張氏并不在意在史湘云身上多花幾個錢,她不樂意讓自家孩子在老太太那里承歡,那么親戚家的孩子在老太太那里討了老太太歡心,也是她的功勞,這點銀子,算得了什么呢!
史湘云性情開朗愛笑,史氏這個年紀,最喜歡的就是這一款,因此,時不時地還有些貼補,這也讓史湘云四五年的時間,也積攢了一筆不小的私房。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賈家姑娘的待遇,放在京城里頭也是數得著的,到了史家那邊,情況就不一樣了!史家倒也不能說窮,但是呢,先是牽扯到甄家的事情里頭,不得不到處走門路,花了不少錢,之后被降了爵,宅子倒是還能住,但是違制的地方都被封了起來,一家子這么多人,壓根不夠住了,不得不掏錢將后面一戶人家的宅子買了下來,打通了將家里人安置下來。
之后呢,又是分家,史鼎襲爵,史鼐呢,自然是要搬出去的,借著這些緣故,老太太給史鼐爭取了不少家產。史鼐倒是得了上頭的恩典,撈了個武職,而史鼎呢,等到出了孝之后,還得花錢去跑官,等到外放之后,雖說也有些慣例的灰色收入,但是人情往來也多,他能夠花費五年時間就能夠回京在兵部任職,一方面是因為他的確在外任上頭做出了不少成績,另一方面呢,那就是上下打點得比較好了!
在這樣的情況下,史家的經濟情況并不算非常樂觀。尤其,這幾年的時間,史家添了好幾個孩子,史鼎的夫人就生了二子一女,另外,家里還有個小妾也懷上了,兒子將來要成親下聘,女兒將來要置辦嫁妝,哪一樣不需要花錢,所以,史鼎的夫人嚴氏自然得勤儉持家,好多積攢一些錢財下來,多置辦一些家業,免得日后不湊手。
總之,史鼎家的女兒,待遇比探春還不如,探春一年里頭四季衣裳,每一季都有四套,要是出門見客,或者是遇上什么老太太生日,太太生日什么的,還要多做一些,首飾什么的也是一樣,每一季都有相應的份例,這些都算得上是姑娘自己的私產,大方一點的,一整套頭面二三十件,就算是平常的話,一套頭面八件左右也是正常的事情。
到了史家這邊,這些都縮水了,嚴氏想著史湘云出嫁還有她生母的嫁妝,輪到自個女兒出嫁,自己的嫁妝卻是不可能都給女兒的,大半得給兒子留著呢,因此呢,難免要心疼自己女兒一些。當然,明面上,兩人的待遇是一樣的,但是都不多,嚴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