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78
個苗寨抓住了,也是那些人自個作孽,原本想要借助苗寨的力量護身乃至復國,結果呢,施展美男計誘騙了人家族長獨女,實際上他家里已經有妻室了!苗女的確多情,但是也不是什么任人糊弄的傻瓜,因此,那邊還在花言巧語,說什么回頭就休棄自己的發妻,明媒正娶,那苗女就直接下手,將人迷倒了,然后說服了自個的父親,將這些人綁起來送到了官府,換取了朝廷的冊封,成了正經的土官,還能世代承襲下去。
沒了蜀國余孽這個由頭,東平郡王自然在西南那邊也待不下去了,皇家對他們的識趣也比較滿意,如今這位東平郡王的妻子就是司徒旻的姑姑,先帝的meimei安平大長公主,也算是半個皇家人了,西南那邊的兵權自然也就被朝廷接手了,如今算是消停了。
至于北靜郡王這一脈,原本就與皇家關系密切,先老郡王就是TAI祖皇帝的外甥,是TAI宗皇帝的表兄,開國之后不久,他就老老實實交出了手里的兵權,TAI祖皇帝又讓他兼任京營節度使,還做過五城兵馬大都督,都是非皇帝心腹不能為的差事。如今繼任的這一位,也娶了一個皇家郡主,他從小醉心文章書畫,后來好奉命編撰刊印皇家藏書,又經常搞一些什么文會詩會之類的活動,總是一副禮賢下士的做派,在文人之中頗有些名望,先帝與司徒旻對他們這一脈都頗為優容,常有賞賜。
這兩家不再沾手軍中的事情了,但是另外兩家本來就是軍閥出身,不比這兩家跟皇家關系密切,他們一直防著皇家呢!司徒旻自然繼續先帝時候的方針,想辦法里間這兩家與其他人家之間的關系,然后再找個機會,奪取他們手里的兵權,當然,這一點要小心,要拿捏好分寸,可不能將他們逼反了,回頭又是一場麻煩。
在許多不明真相的人眼里,四王八公是一個整體,大家是世交,當初開國的時候,很多都是一個鍋里頭撈飯吃的,但實際上呢,就算是寧國府和榮國府,都可不可能是一條心,賈源和賈演還是親兄弟呢,如今也不可能什么事都共同進退。別的不說,兄弟兩個如今都退居二線了,賈演這一脈是長房,是賈家的族長,按理說,許多事情都該以寧國府為主,可是,賈代善和賈代化作為兩家的嫡子,論起本事,其實不相伯仲,但是,賈代化就是沒有賈代善受皇帝重用。哪怕這里頭有賈代善做過皇帝伴讀的緣故,但是呢,這就已經有了偏頗。族里頭不少族人瞧著榮國府勢頭上來了,難免就跟著榮國府后頭想要多撈點好處,對族長這一脈反而敷衍。
也就是家里男人還算是壓得住,要不然,兩家如今早就鬧出不和來了。
許多事情,就是不患寡而患不均,賈代善作為勛貴中的二代得了重用,鎮國公府,孫女進了宮,還生了皇長子,日后起碼也是個王爺,老牛家起碼幾代人都不用發愁了!而其他那些府里頭呢,子孫出息的還好,子孫沒出息的,那就只能老一輩鎮著,偏偏如今天下一統,除了邊境上偶爾還有些沖突之外,壓根就沒有什么打仗的機會。別說是立功了,想要沾手兵權都是不可能,偏偏一個個還不甘心,還得花大價錢養著家里那些親兵家丁,指望著日后還有機會。
沒有仗打,沒有軍功,上頭又不用你,那么,對于這些勛貴來說,沒落就是在所難免的事情,只是如今還不明顯罷了。至于想要轉武從文,那可比讀書人投筆從戎難多了,其實比起習武來,讀書是更不容易出成績的,看天分,看努力,還得看運氣。
一般情況下,只要是中人之姿,努力程度程度沒問題,心理素質也沒什么問題,又有名師指點其中的關竅,那么,考個秀才問題其實不大。在童生之前,大多數考的都是死記硬背的東西,但是考秀才的時候,就需要寫時文策論,這就需要有人指點了,這也是為什么有些老童生一輩子都考不上秀才的緣故。不是他們不努力,實在是沒人點破其中的關節,也沒法開竅??!
勛貴人家除了那些孤本善本買不到,如今印刷術那么發達,歷代大儒注解的書籍也能在書肆買到,但是不是買了書,認識了字,就能學會的,別的不說,如今這些書籍,一般沒有句讀,或者是只有簡單的句讀,光是斷句,就夠嗆了,至于釋義什么的,如同后世學生搞什么文言文理解一樣,光是解釋表面的含義,那是絕對不行的,就得挖掘里頭的引申含義??催@些,是能無師自通的嗎?問題是,那些文臣大儒,自家的弟子還教不過來呢,怎么可能來教這些勛貴子弟!這年頭,弟子學生跟后世的可不一樣,承擔了名分,就得承擔責任,一個人的名頭就值這么多,用的次數多了,也就不值錢了!
他們能給自家子弟選擇什么樣的老師?多半也就是寒門出身的落魄文人罷了,這些人自個大多數都是科舉上頭的失敗者,或者是含有一定的僥幸成分,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而且自己讀書好,也未必代表會教導學生。
開國的時候,封爵的文臣其實也有好幾個,這些人家本來就是世代書香,即便有了爵位,往來的依舊是書香門第,跟勛貴之間也就是點頭之交罷了。像是同樣被封侯的林家,如今依舊代代科舉,走的都是文臣的路子。這個林家就是后來林黛玉所出的林家,他們家能夠封侯,是因為祖上給TAI族皇帝做謀士,頗出了一些奇謀,結果后來林家幾代人都壽數不長,而且還都是一脈單傳,以至于一些人疑心當年第一代的林侯爺是不是出的陰損主意太多,殺孽太重,以至于才到了這個光景,畢竟,林家本家在子嗣上頭并沒什么問題,怎么就他們這一支一直這么艱難呢?
舒云忖度著林海之所以會跟榮國府聯姻,也正是因為上面幾代人都死得太早,林海在文官那邊也找不到太多助力了,這才不得不與賈家聯姻。而賈代善呢,之所以答應這個,也是發現自個兒子是沒法繼承自己在軍中的勢力了,后代也只能讀書科舉,才能維持門楣。一家有學問,一家有勢力,珠聯璧合??!
林海剛開始入仕的時候,應該得過賈家一些助力,可能不會太多,但是應該是有的。結果呢,賈代善死后,賈家壓根沒有利用上這層關系,別的不說,林海一個探花郎,要是愿意幫著賈家TIAO教下一代的孩子,哪怕不自己親自教,引薦幾個得力的先生總不是什么難事。賈家那些子弟,不說考出個進士出來,多考幾個秀才舉人,沒什么問題吧!結果呢,賈家的家學,就是個所謂的老儒賈代儒管著,這位本來也就是在家學里頭混飯吃而已,自個功名也就是那個樣子,自己的孫子都沒教導好,何況是學生呢?以至于家學到了最后,根本就不能稱之為是學堂了!
就算是林海過世了,林家的